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doc_第1页
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doc_第2页
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doc_第3页
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doc_第4页
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亍海根试析明清时期徽陈健搀: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持的文化人格现象.5l一M-_-_-_-_-_-一,内窖提要:馓州盐商是明清经济发展历史上一支特殊的商人队伍-他们贾而好儒,商而兼士的好儒人格,使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寮质-井踞身于商人群体之上-集商,官,儒于一身的特殊阶层;他们道营商,以义行事的高尚人格,使其名利双收,井以良好的商业道德赢得较高的市场信誉他们祟尚宗法,思想封建的悲剧人格?使其商业利滑流向误区.并且严重束缚丁自身的发展.今天研究明清时期骰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意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社舍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本利润-搞好商品流通等提供历史的借鉴.一地址明山秀水,钟灵毓秀的新安江流域万山丛中的徽州地区,曾经孕育了一十独特的商人群体.其活动范围几遍宇内,所谓.山陬海涯无所不至当时,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这支活跃于明清经济舞台的擞州商帮,真正称雄于世,且对明清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首推徽州盐商这些治盐篓,家渐起的徽州盐商在三百余年的荣辱衰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笔者意欲对其剖析,从而从文化侧崮对徽州盐商加以全新的认识.于海根陈健嬷一,贾而好儒,商而兼士徽州盐商的好儒人格徽州是程朱桑梓之邦.曾被誉为东南邹鲁自宋代起,这里就具有丰厚的文化其中,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甚多达官显贵,代不乏人.两宋时期,徽卅地区中进士者多达620人,其中婺源县188人,休宁县151人.据明嘉靖年问创立的北京歙县台馆捐款名单和会馆观光堂题名榜上名单统计,单歙县一县在明代搿靖以后.曾当过大学士的1人.尚书1人,侍郎9.寺卿5人,始事中4人,翰林院检讨编修2人.巡抚5人,巡按御使6人,腺使4人,知府3人.督学1人.另外学士唐皋,部宪江东元,尚书段正茂未曾列名,还不算在内滑代,歙县有状元5人,榜艰2人+探花8人,传胪5人,会元3人,解元l3人曾任内阁学士l5人,大学士4人,侍郎21人,尚书7人.都察院部御史7人.在京师各部曹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官的歙县人,那就更多了.为歙县溪南吴氏一个宗族,在地方当县太爷的就多达十二人.另外,徽州地区琴棋书画,篆刻金石,更是人才济济,名工辈出.明末清初的新安嘶派,以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特包,与清初画坛上势力最大的四王民国歙县志卷风俗.涛嘉废两准盐法志?杂记.(孵治十五年(502年)刊本)骰州府志卷六.奠19.)许承尧拙事闭卷十,按官衔以生前实职为准,死后迫封不算.许承尧鞑事闲谭?清代歙县庶官及科茅.清丰南志卷五.选举志?仕宦.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52-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二期相对峙.早期代表人物有弘仁(原名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端,后称他们为新安四家.据江村之书画家记载,仅歙县江村一个村,明清时期就有书画家20人.徽州刻书和版画,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徽州书坊林立,刻工队伍庞大,歙县虬村(叉叫仇村),住有黄,张,仇,项诸姓,祖辈以刻书为业,黄氏家族刻工高手达30多人,明万历年间有无剧不图,而刻图必求歙工撤工首推黄氏之说.徽州版画与刻书齐名,在中国版画史上留有重彩之笔,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收徽派版画家达150余人.此外,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派三雕(砖,术,石),徽州篆刻,徽派盆景,徽砚,徽墨,徽调等地方特色明显的徽J州文化,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才.朱升,汪道昆,程敏政,渐江,凌江,金声,江天一,吴秋士,曹文植,王茂荫等人.都是徽州的姐名人士,清代以惠栋为首的吴学.以戴震(东原)为首的徽学,甚至以后影响到了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有诗称日;欲识金银气.须为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这样一个文风昌盛的礼学之邦.徽商多雍容雅都,虽为贾者.成近士风他们贾而好儒,商而兼士的文化人格十分明显.商贾要赚钱,但在礼教重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朱熹后人更需要名利,地位.正如汪道昆在太函集中所说:新都(新安)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富裕的盐商家庭,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不仅可以太大地获得声望,而且还可以自立为官商,以保护其专卖收益.一些盐商家族文人辈出,世代簪缨,成为提倡风雅的带头人康熙年间,歙县盐商吴从殷在扬州创建存园,仿闱中号舍数十楹,每乡举之年,联同人遵日课题.以闲习之,其子蔚起终南捷径,一举成名,官至御使.歙县盐商郑氏侨寓扬州,科甲仕宦不绝.明末郑超宗在扬州西门外建影园,四方名士食客云集.赋诗饮酒,编成瑶华集.影园中有黄牡丹之瑞,郑氏大宴词人赋诗,且征诗江,楚间,奉虞山钱宗伯(字谦益)主坛坫,论定甲乙,以粤东黎美同诗为冠,金隽金卑遣慊致之,日:贺黄牡丹状元,一时传为盛事祁门盐商马日瑁(字秋玉).好学博古,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其弟日璐(字佩兮,号半查)与兄齐名.号称扬州二马,他们交游当世名家,珍藏十万余卷书籍,位列江渐四大藏书家之首.乾隆皇帝曾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歙县江村盐商江春(字颖长.号鹤亭),累世业盐于扬州,担任两淮盐业总商达40采年,平日工诗,雅好交游,喜吟咏.广结纳,主持淮南风雅.四方词人墨客,奇才之士,座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八赵吉士着寄日寄所寄引汤显祖诗啸虹杂录,诗中黄山,白岳山二山均在徽州,以喻金银,盖讥当时丈人墨客,到徽州做富商大贾的食客清康熙徽州府志卷二.风俗明朝汪道昆着太函集卷五十二,海洋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台葬墓志铭.清嘉庆两推盐法志卷一.商藉行盐者,子孙官于朝t遂自立于官商,凡应出正砸,公费.或减半.或竟有不出者.清嘉庆江都县志卷五,古迹.甲申朝事小记髓日编卷十二.郑元勋始末,参见明沈起凤稗说卷一,黄牡丹状元,见明史资料丛刊第二辑.另见,王振忠先生博士论文明清两准盐业盛衰及其对苏北区域的影响页235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新城北录.阮元着准海英灵录?戊集j卷四江春条.于海根陈犍梅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53?中常满,钱陈群,曹仁虎,蒋士铨,金农,方贞观,郑板桥,戴震,金兆燕,吴献可,袁枚,卢见曾等文学名流,常与其交往.因六次接驾乾隆南巡,深得帝宠,赏赐官极一品,为两淮盐商中集儒者,官僚,盐商三者于一身的大腕人物.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兄弟侄孙中,见于扬州画肪录记载的着名诗人,艺术家和鉴赏家就有十五名之多.歙县郑子长虽游于贾.然峨冠长剑.囊然儒服.休宁金鼎和躬虽服贾,精沿经史,有儒者风.黟县胡春帆,君虽业商.然于诗书.皆明大义,叉工笛,善音律,饶有雅人深致.与庸俗市俗不类.着籍仪真的徽州盐商郑钟山,是诗书世家,族广英多,率皆清华之选,科甲辈出,皆以文学显着.盐商汪棣.也是仪征康生,为国学博士.官至刑部员外郎,工诗文,与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为友,多蓄异书.性好宾客,樽酒不空.当时的着名学者戴震,惠栋,钱大昕和王鸣盛等人,都与之过从甚密.其子汪晋藩,汪掌庭,也都是名诸生.此外,清康熙时的盐务总商程量入,子孙数百人,成进士,官中外者弗绝.如此文字.俯抬皆是.两淮地区及徽州地区的旧方志,史籍及宗族谱牒中,记载徽州盐商多具有翩翩儒雅风度,.他们或峨冠懦服,或博学经史,出尽了商而兼士的风头.然而,儒雅风度是靠雄厚的贾资支撑的.生长于文献之邦的这些徽州盐商早年贫穷,不得不弃儒从贾,但从商发财后叉重操儒业,向缙绅转化实现他们由贾而官.亦贾亦儒的理想,格.在当时读书登第,步入官途,是时尚所趋.歙事闲谭说得好:.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歙之业鹾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其以急公议叙入仕者固多而读书登第,入词垣,跻朊仕者+更未易仆数.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问,则固商而兼士矣.明清两代中因科举入仕的徽商就有许多.明洪武四年至崇祯十六年(13711643年)三百七十余年间.盐商中出进士106人,举人133名;清顺治三年至嘉庆七年(16461802年)近一百六十年中,两淮盐商中产生了139名进士,208名举人.两浙盐区,盐商子弟登第入仕者在当地同样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仅隆庆三年至崇祯十六年(15691643年)的五十余年间,两浙盐商中就产生了12名进士.幼而业儒,长而就商,富而再业儒,这几乎成了徽J州盐商贾儒结合的共同道路.徽州盐商的好儒人格还表现在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注重培养封建人才,不吝巨款投资教育.为了把商而兼士,赉贾亦儒的徽商传统继承给下一代,同时更为了培植其政治势力.徽州盐商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徽州盐商的故里.每个村寨都设有社学和私塾.书院学堂林立,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在府,县学之外,叉创办书院,单歙县一地,就书院凡数十.建置书院,学校的资金,多半靠盐商捐献例如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曾捐款3000金.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二.桥东录.粱章钜着:浪迹丛试卷二.另参见朱宗宙文;略论清代两淮太盐商江誊,载于盐业史研究1舶1年第三期,贾33.款县双桥郑氏墓地图志.清康熙休宁县志卷六,人物?笃行请同治黟县志卷六,艺文?人物之胡誊帆传.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三,桥西录.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虹桥录(上).请乾隆江都县志卷二十二,笃行.许承尧着歙事闱谭第十八册,歙风俗礼教考.见明清社会史论第二章,第7l页,表5明代出身盐商家庭的较高功名获得者见明清社会史论j第二章,第83页,表6清代出身盐商家庭的较高功名获得者.两浙盐法志卷十三,科目襄.明嘉靖婺源县志卷四,风俗.5唾?l盐韭史研荒1594年第二期修建紫阳书院,捐8000金修建山问书院.乾隆初年,担任两淮总商的徽州盐商汪应庚,看到江甘学宫岁久倾倒.捐500余金为之重建,以2000余金制祭祀乐器,又以13000金购髓田1500亩,悉归诸学以待岁修及助乡试资斧.徽州盐商对.族内贫不能学者,往往招入家塾悉力扶植之.有的还设义学,招收贫寒的族内子弟,尤其注重挑选那些所谓器宇不凡的族内子弟加以培养.歙县谭渡孝里黄氏(盐商世家)家训写道:子姓十五以上,资质颖敏,苦志读书者,应加奖劝,量佐其笔札膏火之费.另设义学,以教宗党贫乏芋弟.休宁茗州吴氏家典也写道: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膏火,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此是族党之望,实祖宗光之,其关系匪小.棠樾盐商鲍启运捐资购置田产1200亩,其兄鲍志道的夫人汪氏也捐义田200亩.同宗新馆派鲍概,鲍乐,鲍栾,鲍橐,鲍檩,鲍烨,鲍耀等人慨捐巨资,共成巨万,这些资产,豫祭祖.贩济族众外,还提取相当部分租息资助族内子弟入学膏火,或作科举应试路费据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的祠规记载:凡攻举子业者,岁四促月请齐集会馆会课.祠内支持供给赴会,无分文者罚二钱,当日不交卷者罚一钱,祠内托人批阅.其学成名立者,赏入泮银一两,扯禀贺银一两,出贡贺银五两,登科贺银五十两,仍为建竖旌匾,甲弟以上加倍至若省试盘费颇繁,贫士或艰于资斧,每当宾兴之年,各名给元银二两,仍设酌为饯荣行.有科举者,全给录遗者先给一半,候入棘闱然后补足,会试者给每人盘费十两.为父兄者幸有可选子弟,毋令轻易废弃,盖四民之中士居其首.读书立身胜于他务也.徽州盐商在文化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可谓是力相济了清同治年闻,歙县盐商就曾以12300袅缮的巨资,在南京创建歙县试馆,作为士于乡试住宿之所.在徽州盐商的资助,奖掖下,徽州地区科举及第之人甚窳.据统计.明代有举人298人,清代有举人698人,进士296人在清代犹有连科三毁撰,十里四翰林之说.三殴者合歙休二县言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状元黄轩,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状元金榜,歙县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状元是锡林,休宁人.四翰林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粱耀枢榜洪镔,岩镇人;郑成章,郑村人;黄家惺,谭裢人;汪运轮,酉溪人皆四乡.沿丰乐西溪,所居相距十里,以同得庶士.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嘉庆七年(1802年)一个半世纪中,两淮盐商子弟中进士达139名,绝大部分为世居淮扬的微州盐商后人.0这些都足徽州盐商视文化教育事业.鲍宗棠樾鲍氏宣甚堂主谱卷二十一.传志.江甘学官:这里指江都,甘泉二县学宫.据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编*江苏市县概况c邗江县和.江苏省地名办公室编江苏省地名录?邗江县裁置膏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在江都北部析置甘泉县.民国元年(】912年),甘采县并江都县客江氏谱乘乾隆寄率.辩歙县图书馆黄玄豹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凹,裳训)曼翟营州县氏家典卷一.康鼎刻车.鲍求棠枯鲍氏寅忠堂m止谱)卷十四.义团.鲍氏着存堂亲祠谱.明经胡氏龙井派亲谱,桐规it;C京歙县试馆帐簿藏歙县翻书馆据明清徽州府志统计,另参见载州府科节录于抄本.藏安徽省图书馆许承尧着歙事闻谭?列故事.何炳棣着明清杜会史论第二章,第83页,清代出身盐商家庭的较高功名获得者.-ig,ll/:陈健槔试斩明清时期t州盐商独特的文化格理象?55?注意培养后人雅儒之遗风的结果?儒雅博学,贾而好儒,积极入仕,商而兼士,成为徽州盐商文化人格中的重要成份.从儒商的奇妙结合中,可看出擞商对封建政治,文化的百般依附之人格.二,以道营商,以义行事徽州盐商的高尚人格古今中外,凡写到商人,无不与奸诈联系在一起,旧有无商不奸,十商九奸之说.然而,徽州盐商却多为人称誉,他们以道营商,以义行事,其商业道德和行商人品,曾为历代志书,笔记记载颂扬.徽州盐商这种高尚的文化人格形成,除了因为他们自身贾而好儒.得益于儒教芷传外,还同古镦州醇厚的民风密不可分.自古徽州民风醇朴,人尚节气,明义理,好义行.历代方志对其均有褒词.徽州尚文雅,宋名臣辈出,多为御史谏官者.自朱子而后,为工者多明义理,称为东南邹鲁.歙之视他邑有异也,人尚气节,民素朴淳.祁山昂峭而术清驶,人故矜名节.徽州盐商在经营活动中以道营商.格守信用,十分注重商业道德对于贷借的信用,有史载日?唐祁,歙人.其父尝贷某金,以失券告,偿之.既而他人以券来,又偿之.人传为笑.祁日:前者实有是事,而后券则真也盐商在经营盐务的同时.特别重视义行,支持地方慈善事业.据道光十年(1830年)理财专家包世臣称.当时.扬州普济堂,老人堂,救生堂,药铺,育婴堂和扬州仅征书院(甚至徽商聚居的徽州,江宁,苏州当地的书院),均靠两淮盐务拔款支撑淮扬一带盐商高资之室,取多用弘,有慷慨扶济之心,无悭啬纤最之态,一旦水旱兴作,民命嗣害所系,能用其有亲以资助公家之急.所谓.扬娜慈善,向以盐商出教为大宗.博麓好义之风.扬人最盛.慧人阕世璋,居扬州业盐?累资巨万康熙年闻,.岁大凶,首倡募米舞粥,又请于当事,设厂分熏,三藩之变,妇女罹难述江南者甚多,世璋闻之,捐金为赎,完其夫妇以千效歙人汪应庚,着籍江都,自高祖以来一直从事两淮盐务.他在扬则施棺材,给絮袄,设药局,济回禄,拯溺舟,育遗要,海啸为灾,作糜以赈江湖迭涨,安集流离,时疫病继作,更便药饵,疗活无算,复运米效万石,使其得哺以待麦稔是举.计存活九万余人(乾隆)三年,岁饥,首倡万金备赈之后,自公厂煮,赈辅竣,复独立展赈一月,约用米三万石有奇,其赖以存活者共计九百六十五万千余El其博济众者,未有为斯之甚者也.在淮安,歙县盐商程量越,业拦淮北,居山阳,康熙九年,淮北大水,量越募船筏拯救千人.明年水益大,盐城,高邮,宝应尤甚,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风俗.明万历祁门志卷二.清洪玉田着歙问.清安徽遁忘)卷一百九十六,义行).,包世臣t代议改淮蛙条略.(安吴四种卷七(上).中衙一勺).清雍正插州府泰卷十,风俗1.民日江都县新志卷:,建设).橹谦芳着扬州风+vb记.民国歙县卷卷丸.人物末?义抒.汪氏谱乘?光禄寺步卿汪公事实I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六I蜀冈录载,(歙)汪应庚.家素丰,好施与,如放赋施萄-惨文庙,资助贫生.赞襄耍育,激扬节烈,建造桥船.侪行旅.捱丧溺之类,动以十散万计.乾隆五年民饥.两淮立八厂,应庚独立II拜,话数十万人.参见清嘉庚扬州府志卷五十二.人徊?笃行)I另见阵康琪郎潜纪回四笔眷一,.汪君独立捐照.山阳者千余户.量越筑庐栖楼之.淮北盐商程鉴,时时以恤人为己念,淮城贫下近万户,每岁抄户赠二三百以度岁,猝设火焚者丰其数绸之,有故家凌替,孤嫠者按月资给,成以礼相将此外,歙人程钟,乾隆年间创立淮安普济堂,揖资巨万.c=墨)歙县盐商鲍志遭,在扬州建十二门义学,供贫家子弟读书;在京师助蜂扬州会馆,为往来商旅安排食宿,存放货物.在桑梓,解囊捐资更为慨然,修宗祠,置祭田.捐资学宫书馆t独建歙县北河水榭,修桥补路,致力乡村建设.其元配夫人汪氏,初称困约之时,亦往往脱簪耳,质衣裾,济亲串之窘主,故乡党并称其义.两淮盐务总商鲍淑芳(鲍志遭长子,字席芬)曾义举卓着而名闻朝野.如嘉庆十年夏,洪泽盛涨,决车逻诸坝,次年,黄河异涨,漫溢邵伯镇荷花塘.他先后捐米60000石,麦40000石,于各邑设厂,以赈济灾民,全活无算.秋后,全河流势将改,由六塘河从开山归海,他倡议公输300两,以佐工需.嘉庆皇帝深嘉其行,御题乐善好施匾额,并在其故乡歙县棠樾建坊旌表.在海滨盐场,麇集的徽商也大行善事义举.两淮盐法志载臼:两淮殷富甲天下,其间商纲亭户乐善好旋.济人利物,皆有力者所优为如世居东台盐场的盐商吴荣祖,勇于为善,凡有利于人者竭力为之,如赈饥,旋药,助葬,成婚,掩道礴,给棺木,及赎子女,代偿逋课,焚券还地之类.不一而足,家产数万,大半耗于施与寓东台五十年,寿八十余,尚力行不怠.又如歙人汪涛,父铽,业盐于东台场,雍正二年海潮为灾,涛舟载糗糕,沿流哺灶民之流寓者,一时全活无算民国歙县志载汪寺俗贫罗弃子女弗育,涛醵金建育婴堂,全活甚多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现将徽州盐商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用于河工,灾济捐输的粮款列表统计如下;盐业史研究l9.q4年第二期项目年代捐辅者捐输原因粮款数额(万两乾隆24年两准众商乾隆47年江广达等佐修黄河经肴嘉庆5年洪蘸远等佐恬河工之用河嘉庆8年洪蘸远等济域工之用嘉庆8年洪蓝远等佐恬河工嘉庆9年洪蘸远等佐修河工各10万石嘉庆9年黄潆太佐惨堰堤工工程位僖等51l76万两小件各10万石康熙10年陈恒升等济惟扬走康熙18年两淮众商济扬州灾螽a0一,19自两惟众商济水灾0.I812乾隆3年两惟众商济扬州旱走乾隆3年汪应庚济扬州旱走4.731乾隆6年黄仁藩等济淮扬水走7.1049乾隆7年正应庚济准扬水灾乾I羞7年黄仁巷济淮扬水走24乾鞋l1年程可正苷宓屹尝l8年两淮众商隆20年程可正苷济两惟丧虼隆34年两准众商许通辜惟水灾2l826虼隆36年【阿准众商济灾菩l696万石乾隆36年f阿准众商济走1.O38乾隆46年阿淮众商济灾l笞125万石乾隆46年阿淮众商济走乾隆51年阿淮众商济走0.3g2乾隆53年江广达等济水灾济乾隆56年洪盖远代灶丁纳3.3843程俭德等所年租戈嘉庆6年洪葳远等济攫阳宪各10万石嘉庆7年洪葳远等济江西安各l0万石嘉庶7年洪葳远等济黼北龙嘉庆9年洪葳远等济江苏安靛屯2779596万两小计各22946万石备注王觐宸淮安河下志卷十三,.流寓.纪昀中宪大夫鲍公肯目暨配汪恭墓表刘淼徽商鲍志遭及其家世考述.刊江淮论坛1983年第三期.情嘉庆两淮盐法志卷四十六,人物,施济.清嘉庚东台县志卷三十.流寓.民国歙县志卷九,人物志?义行清嘉庆两淮盐法志卷六十一.捐输于海根陈健梅试析明清时期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倍现象?57?徽州盐商守信不欺,以道义营商,表现出了商界中难能可贵的商业道德,正如明婺源商人李大禺传教人们说: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作为商人,对财富有种本能的追逐之心.而大多数徽商并投有因财忘义,却好行其德,乐于行善,使得淮海之间,凶荒有备,水阜无虑.使鳃寡孤独废疾皆有养,至泽及枯骨,不亦仁厚之风欤I这正是徽州盐商高尚人格的集中表现.徽州盐商以道营商,以义行事,这种高尚人格的形成,与政府及民间力倡行善;不无密切关系.淮扬一带盐商均孜孜以慈善事业为重,官方及社会各阶层均对此予以嘉许,如盐商汪应庚雍正年间独立捐赡,活(江南)灾黎九百余万口.为此,清世宗谕赐以光禄寺卿衔,扬州百姓为表彰他好行其德,亦清祀乡贤,并立碑于蜀冈.在徽州盐商的故里.地方宗族势力为了巩固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在各宗族的族规家法中纷纷定有恤族,救灾的规定.如华阳邵氏宗谱卷首新增柯规中规定.族由一本而分,彼贫即吾贫苟托祖宗之荫而富贵,正宜推祖宗之心以覆庇之,使无所失,此仁人君子之用心也.若自矜富贵,坐视族人贫困.听其鬻妻质子而为人仆妾.以耻先人,是奚翅贱羞哉?即富贵亦与有责也.歙县东门许氏在其许氏家规中也规定:固以安静为福.而灾危患难时有之,如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凡意外不测之事,此人情所不忍,而推恩效力固有不容己者.其在乡党邻里有相周之义焉,有相助相持之义焉,况于族人本同一气呼?今后凡遇灾患,或所不遭不偶也.固宜不恤财.不恤力以图之.怜悯,救援,扶持,培植,以示敦睦之义此非有所强而追也,行之存乎人耳.徽州宗族还普遍实行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大力扶持义行.凡是资助宗族和周济,帮助,扶持贫苦族人的宗族子弟,成绩特别卓着者,可在徽州府志中立传.其次在县志中立传,再其次在族谱中立传.在现在的徽州府府志,所属敷县,休宁,绩溪,黟县,祁仃,婺源六县县志及各大家族的族谱当中,表彰义行这类人物的传记就占了很大的篇幅.三,崇尚宗法,思想封建徽州盐商的悲剧人格徽州盐商的出生地万山回环,兵焚鲜经的徽州地区,与富庶的杭嘉湖,苏松地区相异,一向十分保守落后,其宗法势力特别强大.明清时期,徽州盐商虽然横跨江淮.铿镪百万,且能左右当朝经济,但无法避免地留有古徽J问漉厚的封建宗法印记,为徽州盐商的文化人格涂上重重的封建的悲剧色彩.这与盐商从小接受的封建的朱熹理学思想教育有关.祖籍徽州婺源的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历朝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曾竭力拔高推崇.其家礼一书,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道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作了详尽细致地说明和规定.通过这些封建礼仪的说明和规定,全面地,系统地阐明清光绪两淮盐法志躇一百五十二,杂记?善举,.陈康琪郎潜纪闻四笔卷一.汪君独立捐赈.弓陈云伯大夸颤遭堂诗注.华阳邵氏宗谱卷一.新增柯规-恤灾,.重修古戴东门许氏宗谱蜷八,许氏家规-救灾恤患.朱熹家礼一书,有人认为系别人托求熹之1名而怍.不论撰者是谁.此书编撰是以朱熹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这是毫无疑义的.?58?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二期了封建宗族制度和封建宗法伦理关系.徽州人视家礼为一部划时代的伟大着作和经典,它可以:名分,别尊卑,敬宗睦族之道,亲亲长长之义,灿然具载因而,徽州宗族所修纂的所有族谱,一律都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休宁茗州吴氏要求宗族之人遵行家礼,率以为常,按家礼办事,不越雷池一步,即所谓非敢于家礼有所损益也绩溪上庄胡氏宗族新定祠规二十四条规定;一切仪节,谨遵朱子家礼歙县谭渡黄氏宗族祠规规定:元旦谒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徽州人视家礼若衣服饮食,不可一日离焉耳.程朱阚里的徽州盐商,从小就饱受家族严格的宗法思想教育,他们在骨子里留有浓厚的封建思想.他们大多少时贫寒出家经商,一旦成为豪强巨富,拥有万贯财富之时,都甘心情愿地把大量资金投入封建宗族建设上.他们的商业利润,除了肥家润身,给朝廷捐输外,余下则捐纳,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购置族田宅地,;)建祠堂,庙学,编修方志族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族思想.歙县棠樾盐商鲍志道,捐资在故里建了慈孝堂,世孝祠,宣忠堂等,每建一祠,均作记明诫族属,如清嘉庆六年(18O1年)秋,鲍志道临终前亲撰世孝祠记,云;我朝逢昌公又以孝行受旌,夫孝者行之厚也.因是敬述先德,用勖后人,于宗祠外别建世孝祠,合累世孝子之主祀焉.以每岁季春季冬月举行祭札,通族咸至,俾瞻拜堂阶,有所观感.更严立规条,继自今有孝行彰着者,上之于朝,次之于孚众者,威得以时续之完全道出了一个封建宗法制维护者的面貌.明清时徽州祠堂,里社,先贤庙成林,如歙县西溪南村就有泰伯祠,吴忡升祠,老屋祠,思睦祠,吴氏宗祠,悖叙祠,着存祠,师存祠,滔公祠,翼公祠,贯公祠,振公祠,永锡祠,仁德社,忠烈庙,天帝庙等二十座祭祀建筑,而歙县潜口村仅现存的明代祠堂就有司谏第,曹门厅,中街祠堂,乐菩堂,金紫祠五座,其中,盐商在这方面耗费的资金极为可观徽州盐商还向宗族捐输大量的田产(包括祭田,义田,祀田,学田等),为宗族事业繁荣而效力.以歙县棠锚鲍氏宗族大盐商鲍启运为例,一次向宗族捐输义田达1249亩5分,相当于一次捐白银31237两5钱.另外,徽州盐商怀土思乡观念十分明显,安土重迁,吾徽之常?不忘其本,吾宗之爽.他们把积年提取的巨额商业利润,携回故里大土木.建造房舍讲求富丽华美,造价昂贵,精工细镂,富商互相攀比之风尤甚黟县西武一处民居村落的一条巷内有八家住宅,每家的门搂或门罩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一雷同,争奇斗胜,各显神奇由此足可见,徽州盐商争豪竞富,炫耀富贵的灰色文化人格心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他们的衣锦还乡.徽州盐商本身崇尚宗法,迷信封建的程朱理学思想,严重地束缚了他们自己向新的生产方式演进徽州盐商向朝廷捐纳,不断扩大政治势力,培植其宫廷政治代理人,巨额投资兴建宗祠,修撰族谱,竭力扶持顽固的宗族茗州吴氏家典?家典凡例.上JII明经族氏宗谱下卷之中谭菠黄氏族谱卷六.鲍志道;棠越鲍氏宣忠堂支谱之世孝祠记嘉庆两准盐法志刘淼:从截州明清建筑看徽商利润的转移,载江准论坛1982年第六期.新安黄氏大宗谱卷首,黄墩祖始墓圈说.汪顶胜;地域文化的沉积物馓州明清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载东南文化1991年第二期.于海根陈健梅,试析明清时期骰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59?势力,巩固封建的宗法制度,加上大量购买田产,培养新的宗法地主阶层,使得他们逐步向商人,官僚,宗法地主三位一体的方向发展.微州盐商巨额利润的不断封建化,不仅加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封建势力,而且也加深了本身的封建性.这既为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制造了障碍,也为盐商自身制造了一具厚实自封建的蜗牛外壳.从而阻碍它自已通向新的生产方式的道路.这是徽州盐商崇尚宗法的悲剧文化人格的集中表现.明清部分徽商捐输族田一览表地区宗族捐输人种类面积资料来源代康累f敢州府志,卷十五f物志?尚明祁门胡村胡氏胡天椽,胡散献义田330亩义清歙县误南吴氏吴邦伟,吴邦佩义田1000余亩吴氏言行录上清歙县江村江氏江承炳祭田,义田1000余橙阳散志卷三人物志?义行,清歙县江村江氏江承珍族田I60亩橙阳散志卷-人物袁?义行清歙县江村江氏江报鸿杞田,义田千数百亩民国歙县志卷九人物志?行清歙县鲍玉堂义田500亩民国歙县志卷九人物志?义行清歙县掌樾鲍氏鲍志道祭田150亩棠樾鲍氏宣患堂支谱)卷十九杞事清歙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