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我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我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我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我的地质工程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 学 生 实 习 报 告实 习 名 称 工程地质实习 院 部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或龙蟠学院)专 业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 班 级 M10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 学 生 姓 名 张文伟 学 号 1021114022 实 习 地 点 江宁方山、燕子矶等 指 导 教 师 薛涛、左熹、周桂云 实习起止时间: 2012年 6 月 4 日至 2012 年 6 月 8 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第一章 绪言一、实习目的1.工程地质实习是为了使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2.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3.通过实习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4.同时也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6号,星期三; 2012年6月7号,星期四。三、实习地点地质博物馆;方山地质公园;燕子矶-三台洞。四、实习人员 M10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以及实习教师五、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1.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2.方山地质公园: 方山位于北纬3113、东经11822,江苏省会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江宁科学园境内,距江宁中心区(东山)2.4公里,距南京主城区15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仅18公里。方山风景旅游区北有江宁区主干道天元路、北京至福州的104国道、地铁二号线;东有宁杭高速公路;西有南京二环、机场高速;东山3路公交线通达方山风景旅游区。借助便捷的交通,方山处于南京市区各地、扬州、皖南、苏南和浙北各市县、上海等众多城市“二日游”车程范围之内。3.燕子矶: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 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可乘坐市区内8路以及122路到达。4.三台洞:三台洞位于燕子矶西侧幕府山沿江悬崖之下,从燕子矶步行约1KM左右即可。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大都是悬崖绝壁,为江水冲击而成。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头台洞距燕子矶约1 公里,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观音洞与之毗邻。其他诸洞景观亦大同小异。三台洞中有观音泉、小有天等名胜;洞右有石梯,可达一线天;再上有石阶百级,飞阁凌空,别开境界。在沿江燕子矶一带的悬崖峭壁中有一系列石灰岩溶洞,历史上称之为岩山十二洞。实际上不止此数,都由于江水冲刷而成。三台洞为岩山风景区的最佳处,分下洞、中洞和上洞,下洞中有一眼水,名观音泉。扶栏而上可到中洞、上洞。出洞即是玉皇阁,再向上就可到达三台洞极顶望江楼,登临远眺,江水茫茫,烟波浩淼,使人心旷神怡第二章 实习内容一、地质博物馆1、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 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岩石与矿物赏析、 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 以地学科普为宗旨, 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2、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 占地面积约 2500 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 3、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二、江宁方山1.岩石:粉砂岩、砂砾层、玄武岩、辉缘岩2.地层:赤山组、洞玄观组、方山组3.构造现象与火山作用现象4.地面流水作用现象:冲沟5. 方山因五百万年前的火山活动而形成,现有石质多为第三纪杏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在方山的众多地段特别是山顶,有大量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方山与周边其它山地的最主要区别。 方山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据地质部门考证,约在距今300万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时期,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山上有两层玄武岩覆盖,下面一层紧紧覆盖在第三纪中新世洞玄观组砂砾层上,厚度约54米,这是第一次喷发的玄武岩。这层玄武岩上面是一些碎屑的沉积物,这表明火山喷发处于间歇的时期。再上又为一层玄武岩覆盖,即第二次喷发时堆积起来的。此后数百万年来就一直没有再喷发过。 方山的地质旅游资源重点在于火山的物质组成、火山构造和形成过程。方山火山锥的基底是白垩系上统的赤山组砂岩和第三系中新统洞玄观组砂砾层(该层曾发现安琪马化石)。构成火山锥的岩石,实际上包括了第三系上新统下方山玄武岩和上方山玄武岩以及介于其间的火山砂岩和包括在上方山玄武岩中的辉绿岩岩颈与玄武岩岩墙。其中下方山玄武岩仅见于方山东南,其底部为厚约2米的火山集块岩和火山角砾岩,与洞玄观组呈假整合接触。火山砂岩呈环山分布,以山的南坡和西北坡冲沟内出露最好,山的西坡由于植被覆盖未见露头,厚度不均匀,变化在5米(南坡)和30米(西北坡)之间。上方山玄武岩是方山火山锥的主体,由火山碎屑锥和复式岩被两部分组成。方山火山作用的晚期,形成岩颈相辉绿岩,它不规则地贯入火山碎屑锥中,基本上是火山通道内的充填物。火山作用最晚期的产物是环状玄武岩岩墙和不规则的暗色辉绿岩小侵入体,其中环状岩墙,主要侵入于火山碎屑锥中,在方山的东部和东北部(老石龙池东北侧)最发育,它呈环状分布,数目众多。三、南京燕子矶三台洞路线1.地层: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幕府山组、仑山组、白垩系、浦口组、第四系下蜀组;幕府山发育有自震旦系至三叠系地层,其中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幕府山组、炮台山组等地层较广泛分布于沿江一侧,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裸露基岩,石芽较为发育,说明溶蚀作用较为强烈;以上述地层为基底,上覆第四系更新统下蜀组土层;北部燕子矶一带为白垩纪浦口组紫红色砾岩。具体岩性特征分别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2):藻白云岩、条纹状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该地层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总厚度大于227.7米。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1):该组地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黑色硅质页岩、含碳质硅质页岩夹石煤,泥质晶屑白云岩,硅质结晶灰岩及磷质结核,黄铁矿结核。上部为变余砾状白云岩及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粉砂质页岩,含砂燧石岩。总厚度181.2米,与下伏灯影组呈假整和接触。寒武系中统炮台山组(2):该组地层同样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粉晶白云岩及灰白至灰褐色薄层石膏溶孔粉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微晶白云岩,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浅红色、灰黑色中、薄层粉晶白云岩夹残余生物屑白云岩,含燧石结核。总厚度59.4米,与下伏幕府山组呈假整合接触。白垩纪上统浦口组(K12):也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有石英砂岩、灰岩、火成岩等,常因地而异,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不一。胶结物为铁质和砂质,因而颜色呈紫红色。上部为紫红色粉沙岩,粉砂质页岩以及沙砾岩。总厚度大于20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更新统下蜀组(Q2+3):该组地层发育不均匀,在发育较完整的地段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厚11.5米,为黄棕、棕黄色粘土质粉砂,表层为10厘米厚的土壤层,向下质地松软,多孔,垂直节理发育。中层厚度约6.5米,为棕黄、褐黄色粘土质粉砂,具白色碳酸钙斑点,有结核,有垂向节理。下层厚约6米,为棕红色粉砂质土,质地坚硬,干后呈块状,与基岩接触处具有灰白色石灰质残积物及紫红色页岩风化物。2.构造现象:沿江断裂及其他断层;自上元门至燕子矶,一直延续到栖霞山及龙潭一带,长江南岸连续出现沿江陡崖,据研究认为该陡崖是断裂作用形成的断层崖。主要证据有: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断崖面与地层倾向相反;断层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见擦面、擦痕;方向与河曲弯曲无关,因而不是冲蚀而成的陡崖;具有断层三角面山和悬谷等特征地貌;沿断层崖一线有泉水出露。3.岩溶现象:溶洞;风化作用及崩塌现象;幕府山北缘附近的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溶洞,发育在江边的震旦系及寒武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之中。溶洞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数米,是近期地下水活动溶蚀的结果。第二层及第三层分别高出江面1015米和3035米,分别代表较早的两次地下水溶蚀面。这三层溶洞出露的标高与当地的一、二、三级阶地面的标高相当。可见这种层状溶洞和阶地的形成过程一样,也是由于第四纪以来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地下水水面间歇性下降的结果。4.长江流水地质作用:江岸冲刷河漫滩、江心州; 长江在这里被分为两股,北汊河槽以泥沙堆积为主,水流量占20%;南汊河槽以冲刷为主,水流量占80%。两汊中间为“八挂洲”,长江因在下关、浦口处河道较窄,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的泥沙经河道较宽的八挂洲段,因流速减慢而沉积成心滩。八挂洲西南为一尖突的鸟嘴形状,指向上游,自从长江大桥建成以来,受桥墩的影响其尖端不断向上游增长。 登上燕子矶遥望东南方,可以看到长江三级阶地和河漫滩地貌。第三章 后记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室内(地质博物馆)和野外实习的结合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的随之消失。短短的2天,让我对野外的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让我先对各种岩石、矿物、地层和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有了一个抽象的认知,随后通过去方山地质公园和燕子矶三台洞实地的观察从而有了一个直观、具体的认知。从而增加了我们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