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1页
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2页
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3页
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4页
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探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 邓瑞仙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与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等不良心理。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问题,已经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同学沟通,从而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偏差。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和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打工才能挣钱”。 4、学校、家庭教育不合拍,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一定盲区。 留守儿童在家中大多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与家庭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学校在许多时间、空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能代替家长,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不便。这样,孩子在学校可能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家中却是另一个样子。所以,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很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的隔阂,许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往往打工收入也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如留守儿童沈毅,现年11岁,在我校就读五(1)班,家里共有6口人,其父母因田地少,也没其他经济来源,迫于生计,双双到了上海打工,把孩子留给66岁的奶奶(行走不便)照管,他们每月仅寄回300元生活费给他们,但由于奶奶多病,本来就困难的生活就更拮据了。2、教育问题主要是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有所下降,再加上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孙辈的学习。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因为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多数是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 “自我”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1.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外出的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孩子们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及思想变化。调查显示,有9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了。3、行为偏差问题我们牛场镇周边地区的留守儿童95%是由祖辈扶养的,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正确判断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甚至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被不良青年利用参加一些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由于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于是,他们就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再者,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者是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心的少,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上引导的少,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交往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抽烟喝酒、赌博、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陋习。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留守儿童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在调查的60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占30.1,一般的占47.8;较差的占22.1。4、身心健康问题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如我们牛场小学六(1)班的高远,其父母长期外出,与他疏于联系,偶尔联系时,交流又无从谈起,他与父母产生了严重的隔阂,连爸妈都不愿意叫。在他三岁时就是他外婆带,由于他外婆一个人居住,经常上山干活,加之他又是超生的,他外婆怕被人发现,就经常把他一人关在家里,没有与其他孩子和其他人交流,所以导致他三岁了看见生人还怕,也不说话,什么都不会说。为了挽回与孩子之间缺失的亲情,其爷爷看见这种情况后及时把他接回了家,经过几年的照顾,现在明显的有了好转,在我们了解情况之前,他是那么的胆怯,但在我们为期7天的交流中,积极鼓励他去参加我们学校少年宫组织的兴趣特长班。在我们的实际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位70岁的老爷爷告诉我们:他每天都给他的孙子(留守儿童)一块钱买包子吃,但孙子从来没有买过一次早餐,他把用来吃早餐的钱用去打老虎机。每当谈论自己孙子原来是怎么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他都忍不住泪流满面。5、安全问题关于留守儿童安全事件的报道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根据我们的了解,留守儿童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二位。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政策作引导,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在目前无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要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为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创造条件。所以必须有政策作引导,加强政府统筹管理,打破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但是我国目前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着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尽快打破这种僵化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制定政策,使农民工承担与市民同等的义务,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利,给农民工与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享受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权利。2、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尽量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下午放学后离开学校,本该由父母管教的时段,现在却是空缺,是极易出现问题的时间。如果实行寄宿制,让学生24小时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由学校集中监管,这样既监督了孩子的学习,又照顾了孩子的生活,同时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另外,大力开展“三个一活动”,以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即:一个老师管护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学校领导挂钩一个村庄,一个优秀学生带动一群孩子。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安全等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发动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组成“一对一”管护对子,做他们成长保护人,要求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农村社区还有许多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如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重要性。 (3)、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群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在群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3、加强乡镇文化建设,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乡镇应加强文化建设,拨出专项经费建图书馆及体育活动场馆,同时下大力气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室、网吧等,从根本上消除对孩子的各种精神污染,给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该做的以下几点要求:(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儿童,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关怀。 (3)、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了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积极推行家长学校的建设,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解决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留守儿童教育偏差的问题。 (1)、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2)、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孩子的知识培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