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1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2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3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解读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 趋势 由拘谨 呆板 向 适体 方便 转变 2 表现 1 近代 男子 西装 女性 改革后的 保守 等级森严 美观 平民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 旗袍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以和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民众服饰趋于 军装和 盛行 3 改革开放后 对服饰的要求由向过渡 中国服饰从走向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 中餐 粤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 2 西餐 1 传入 19世纪40年代起 西餐传入 2 特点 食品种类 就餐环境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3 影响 西餐中常用的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出现一批专门生产的食品厂 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 传统居室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 近代以来 1 鸦片战争后 等外国人居住区大量出现 居室建筑出现的趋向 成为典型特征 2 20世纪30年代前后 等地出现的以 花园 公寓 等命名的新式住宅 西式的受到的欢迎 四合院 租界 西式住房 西化 中西合璧 京 津 完全欧式 新村 别墅 家具陈设 城市居民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1 影响因素 新文化运动 的成立及等 2 主要表现 1 婚俗 清末民初 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 主张 仿效西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辛亥革命 新中国 改革开放 包办婚姻 婚姻自主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丧礼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丧礼趋于 并出现带有浓厚的新式丧礼 新中国成立后 开始由向改变 3 其他 在中得以实施 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成为的常见礼节 女子获得权利 走出 步入 简化 西方色彩 土葬 火葬 公历 官方活动 点头 握手 社交场合 受教育 家庭 社会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五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 交通工具的更新 1 特点 更迭加快 在较显著 在则迟缓得多 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表现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19世纪中后期 脚踏车 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 有了自己的 由牵引的与的出现 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1865年4月 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中国近代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运动蓬勃发展 建设快速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 起步 30年代中期覆盖中国 1949年以后 中国快速发展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邮电通信的发展 1 邮政 19世纪中叶 依靠和通信 1896年正式办理邮政 辛亥革命后 大清邮政改称 进一步扩展 2 电信 1877年 丁日昌在架设电报线 成为国人自办的开端 1906年创设 到1932年底 还开设了业务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电话 1882年 传入 民国成立后 电话与电话 电话营业所增加 1949年11月 成立 开创合一的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之后 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居世界第一位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六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 大众报业的发展 1 发展原因 社会需要适合阅读需求的报纸 2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3 国人办报 1873年 汉口出版 开国人办报先例 中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创办 中外纪闻 等 民国成立后 更加活跃 实现了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广播影视的普及 1 广播 1923年1月23日 创办的 在上海开播 1926年6月1日 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928年8月 近代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开播 与纷纷出现 节目内容向多方面扩展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电影 1896年8月 徐园 又一村 放映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民国时期 获得快速发展 张石川 黎民伟 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导演 民国时期著名的男演员有 女演员有 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作品有 火烧红莲寺 渔光曲 等 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名作有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之春 三毛流浪记 等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电视 1958年5月试播的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78年 继之后 各省 自治区 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目前 已建成从到地方 从对内到对外的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1 互联网的兴建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专线正式开通 2003年上半年居世界第二位 2 互联网的影响 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构筑了新型的 改变着人们的 学习 生活与 催生着当代中国的新观念和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 原因 1 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 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 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 政府政策的影响 清政府开办商埠 发展近代工商业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 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如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 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特点 1 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 随着中国民主化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 地域之间 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4 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 又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影响 1 政治上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 思想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 又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 2010 山东文综 清末民初 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 烂秀才 小足板子洋烟袋 火车站 德律风 指电话 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的了解状况 从材料中 大足板子毕业生 可以判断 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教育有所发展 并非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排除 其他选项均符合题干材料 故本题选D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一 2011届山东济南阶段考试 吕思勉在 中国通史 衣食 篇中提出 以中西的服饰相较 大体上 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 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答案 B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 特点 1 从时间上看 开端艰难 起步晚 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 从发展水平上看 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 加上政治腐败 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 从地域上看 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 西北 西南发展缓慢 4 从作用上看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原因 1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 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 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4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影响 1 积极方面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 消极方面 有利于列强的政治 经济侵略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 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特别提醒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 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产物和表现 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也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 列强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控制沿线地方 把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便于在军事上镇压人民的反抗 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二 2008 宁夏文综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 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和迁移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题中关键信息是 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 而引起慈禧太后不满 反映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思想 但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 因此B项符合题意 而排除D项 由于在北京西苑修建了铁路 就证明已经引进了西方科技 故A项不符合史实 天朝大国的观念是固步自封 盲目排外 能够引进蒸汽机车就不属于这种情况 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 近代时期有人说 建铁路 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 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 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当时修建铁路受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 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 此人认为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 此人认为修筑铁路破坏风水 是不适宜的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由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是不顺利的 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但材料并未涉及风水问题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三认识四大媒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 含义四大媒介是指报纸 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四种信息传播媒介 2 影响 1 从媒介的本质功能看 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 从其娱乐功能看 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 3 从其联系功能看 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 4 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 5 可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三 2008年3月14日 总部设在北京的BDA咨询公司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首位 互联网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使信息 知识更迅速 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 生活和学习 娱乐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生活方式 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变化 削弱和取代了其他媒介的地位A B C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互联网时代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均符合史实 结论不当 彻底 过于绝对 也不符合史实 现代生活方式并未完全取代传统生活方式 叙述有误 各种传播媒介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相对固定的群体 互相不能完全取代 而是一种共同发展 相互促进的关系 答案 A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三 以下关于现代大众传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