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森林病虫害调查技术规程吉林省森林病虫害调查技术规程 2011年09月29日吉林省森林病虫害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和吉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全面提高森林病虫害的调查质量,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危害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各森林经营、管理单位(个人)对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及有关病虫鼠情信息资料的统计、汇总、上报及发布。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局和森林经营局必须按照本规程的规定对森林病虫鼠情调查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其所属森防检疫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 森林病虫害调查的主要任务:全面查清和掌握所经营管理区域内森林病虫鼠的分布、发生和为害情况,建立病虫鼠情信息数据库,对森林病虫鼠危害程度和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准确统计、汇总、上报并发布相关信息。 第四条 森林病虫害调查,应以林场、林业工作站等森林经营管理单位为基本调查单元,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规定的调查期内进行,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本地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和历史上有过成灾记载的偶发性森林病虫害。 第二章 调查网络的设置 第五条 森林病虫害调查管理网络的基本结构:全省各级森防检疫机构,都要设置从事森林病虫害调查、统计、汇总、上报和发布的专职工作人员,形成以省、市(州)、县(市、区、国有林业局和森林经营局,以下简称县)三级森防检疫机构为主体,以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专职森保员为主、护林员为虫(病、鼠)情报告员(以下简称虫情报告员)为辅的省、市(州)、县、乡 (镇、林场)四级森林病虫害调查管理网络。 第六条各级森林病虫害调查网络职能单位的工作职责: 一、省级森防检疫机构设测报科,其职责为: (一)负责全省森林病虫害测报技术管理; (二)制定森林病虫害测报办法,对重大灾情实施现场核查; (三)汇总、上报、发布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及趋势预报,建立森林病虫鼠情档案和数据库; (四)对基层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测报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组织全省测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二、市(州)级森防检疫机构设测报室,配备专职测报人员,其职责为: (一)负责本级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日常业务管理; (二)负责所经营管理区域内县级专职测报员、乡(镇、林场)森保员的技术培训; (三)负责向省级森防检疫机构报告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对所经营管理区域内发生严重的森林病虫害组织专项调查; (四)对县级森林病虫害调查测报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五)发布所经营管理区域内主要森林病虫鼠情的中、短期预报和发生动态预报。 三、县级森防检疫机构设专职测报人员,其职责为: (一)负责组织、落实、指导、监督所经营管理区域内的森林病虫鼠情调查工作; (二)确定调查种类,审核乡(镇、林场)应施林分线路踏查地块的落实情况; (三)复核乡(镇、林场)调查结果和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发布经营管理区域内森林病虫鼠情的短期预报和发生动态预报; (五)对所经营管理区域内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的病虫鼠种类进行现地实测; (六)负责森保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四、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设专职森保员,落实护林员为虫情报告员,将其护林责任区划定为虫(病、鼠)情报告责任区,并配备足够数量的病虫鼠情调查工具和备品。 (一)森保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登记应施调查监测寄主林分和划定踏查块,绘制本年度踏查线路示意图; 2、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定期调查病虫鼠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完成本乡(镇、林场)应施调查的森林病虫鼠情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任务,调查防治效果和防后灾情; 3、负责组织、指导虫情报告员做好护林责任区病虫鼠情报告工作,及时记载分析虫情报告员上报的情况; 4、汇总、上报本单位各类森林病虫害调查、防治业务报表,建立病虫鼠情调查、防治业务档案。 (二)虫情报告员的工作职责: 1、协助森保员做好护林责任区内的森林病虫鼠情调查工作; 2、按规定报告责任区的病虫鼠情,在日常巡护中,发现其它森林病虫鼠情或树木生长有异常现象,必须及时向森保员报告。 第三章 调查种类、时间和方法 第七条 全省各地按本规程第九章“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技术”规定的时间及方法进行调查。各市(州)、县级森防检疫机构必须根据所经营管理区域内森林病虫鼠的分布和实际发生危害情况,将调查任务和措施逐级落实到病虫害调查责任区,落实到应施调查林分。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应严格按县级森防检疫机构确定的调查种类、时间和方法进行调查,不得自行删减调查种类和更改调查时间、方法。 第八条对于一年发生多代的调查种类,如果上年秋季、本年春季调查在本调查区所有应施调查林分的有虫株率为零,在未接到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通知的情况下,其夏季虫情踏查可不进行,但越冬代的调查不可省略。 第九条对于上一年未登记、当年新登记的应施调查监测林分,规程中规定在秋季调查的种类,应在当年春季进行踏查和标准地调查。 第十条 对于本规程未明确规定具体调查时间、方法的病虫鼠种类,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本着不漏查、漏报病虫害实情的原则视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增补,并将具体调查种类、时间、调查方法等报省、市(州)森防检疫机构备案,所获发生、危害信息也要逐级上报。 对新发生的病虫鼠种类,在未掌握其生活习性或发生规律之前,要在为害期进行危害程度调查,在掌握其具体发生规律后,将其列入应施调查种类,调查结果逐级上报。 第四章 应施调查林分的确定 第十一条每年3月25日前,各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要按照吉林省森林病虫害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表(附件1)的规定,并根据县级森防检疫机构下达的森林病虫害调查种类,确定应施调查寄主树种林分和面积。 第十二条森保员根据本乡(镇、林场)森林资源档案和林相图,结合应施调查林分的分布情况,并根据树种、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过200公顷。将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为若干个踏查块,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每个踏查块所包括的林班和小班,填入森林病虫鼠情踏查林分登记表(表1)。 第十三条 县级森防检疫机构在3月25日至30日,要对所属各乡(镇、林场)上报的森林病虫鼠情踏查林分登记表进行集中审核,经批复后实施。 第五章 线路踏查 第十四条森保员和虫情报告员必须按照森林病虫鼠情踏查林分登记表确定的调查种类、时间和方法,及时深入林地实施虫(病、鼠)情线路踏查。 第十五条线路踏查时,要按事先确定的踏查线路,采取机械取样法,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株(样方)。根据规定的踏查方法,只记载规定调查病(虫、鼠)种类的有无,不记多少,边踏查边在森林病虫鼠情线路踏查记录表(表2)相应的有虫、感病或鼠害样株号(样方号)内划“”。踏查结束后计算出该踏查地块有虫(发病、鼠害)株率。 第十六条 线路踏查的基本方法 (一)样株调查法: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上有无调查种类或其为害状,填写表2。 (二)危害部位调查法:适用于对树木局部危害的病虫鼠种类,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查规定部位有无被调查病虫鼠种类或其为害状,填写表2。 (三)地面样方调查法:在确定的踏查线上均匀选取20株样树,以样树为中心,以林分株、行距的1/2为半径,划定调查样方或以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或土壤里是否有被调查种类,填写表2。 第十七条 森保员除做好规定的踏查外,在下面情况下要及时对林分进行踏查,并填写表2。 (一)在踏查过程中发现规定调查种类以外的其它病虫鼠种为害; (二)在日常巡护中发现非应施调查监测林分被为害; (三)接到虫情报告员报告的森林病虫害情况。 第六章 标准地调查 第十八条 在线路踏查过程中,森保员根据踏查结果,对于踏查林分的病虫鼠达到标准地调查标准的林分,可直接进行标准地调查。 第十九条 应施标准地调查林分的确定:将踏查记载叶部害虫有虫株率在20%(1年多代10)以上、叶部病害发病株率在20%以上、枝梢发病或有虫株率在10%以上、干部病虫和鼠为害率在3%以上的林分确定为本调查期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要在规定该病虫鼠的调查期内完成标准地调查任务。 第二十条 标准地的选设和调查样株(方)的选择:在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中,首先要对踏查块内的各小班进行全面踏查,对于有可能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小班均要进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为0.2公顷左右,其内树木不少于100株;调查时,针叶树人工林采用“Z”字型取样方法,杨树人工林采用平行线取样方法,其它林型采用机械取样方法调查。取样数量:样株调查法选择60株样株;样枝(样方)调查法选择20株样株,在样株上按规定取样枝(样方)调查;叶部害虫和森林病害危害程度、鼠为害株率调查均不少于100株。 第二十一条 标准地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地面样方调查法:以样株为中心,以所调查林分株行距的1/2为半径,划定调查样方,或以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土壤里的虫体数量,填写表5。 二、样株调查法:整株调查规定调查种类的个体数量或整株调查样株的发病等级(受害程度),可根据调查种类和林分状况采取直接调查法、振落法和阻隔法。 (一)振落法:适用于调查种类具有假死习性,林木平均胸径在610cm,在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内,铺上接虫单用橡胶棒(锤)振击树干,使害虫落于接虫单上,查数接虫单上的害虫数量,填写表4。 (二)阻隔法:适用于有经过主干上、下树习性的害虫种类,树木胸径大于10cm的林分。于害虫上、下树之前,在样株胸径处扎塑料环或用毒笔涂抹两个闭合环,当害虫上、下树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调查被塑料环或毒笔阻隔或阻杀的害虫数量,填写表4。 (三)直接调查法:直接查数样株上害虫的个体数量或直接调查样株的发病等级或被害程度,填写表4或表3或表6。 三、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个样株依次轮换取1个样枝,查数样枝上害虫个体数量或调查样枝发病情况或受害程度,计算单位样枝长度有虫数量或样枝发病率,填写表5或表3。 四、为害部位调查法:在选设的调查样株上,根据调查种类选择危害部位,在为害部位选取样方,调查样方内的害虫数量或详细调查为害部位的害虫数量,填写表4或表5。 五、铗日法:适用于森林害鼠的密度和种类调查,在选设的调查标准地内采用铗间距5m,连续2日布铗各100个,在布铗的次日分别调查一次捕获种类和数量,填写表7。 六、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对于叶部害虫其虫口密度或有虫株率达到发生面积统计标准的林分,在其危害显露期末要进行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按上述要求建立标准地、选取调查样株,对树木的失叶程度进行调查,填写表6。 第七章 调查资料的统计和上报 第二十二条 森保员调查完成后,在5日内将线路踏查记录表和标准地调查表整理并装订成册。 第二十三条 发生面积的统计和上报:森保员完成标准地调查后,按吉林省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统计标准(附件3)有关规定,填写月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报告表(表9),在规定日期内上报给县级森防检疫机构。 第二十四条 县级森防检疫机构将所属乡(镇、林场)上报的月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报告表(表9)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将表中的数据输入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并进行汇总,报上一级森防检疫机构。要对种群密度剧增,发生面积扩大的森林病虫鼠种类组织专人实地调查,核实发生林分地点、面积及受害等级等情况及时上报,并将月份森林病虫鼠情发生动态下发给各林场、林业工作站。 第二十五条 市(州)森防检疫机构要检查督促所属单位森林病虫害调查工作,催报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所属单位上报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汇总上报,并按时发布所经营管理区域内森林病虫鼠情发生动态、趋势预报。 第二十六条全省统一实行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按吉林省森林病虫害调查上报时间表(附件4)规定的时间和内容逐级上报。 尚未规定具体调查和上报时间的新发生种类,可参照相似种类的生活史、发生期或在灾害显露期末调查后统计上报。 第二十七条 发生紧急疫情和突发性森林病虫害,县级森防检疫机构必须通过电话在3日内及时上报省、市(州)森防检疫机构,待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调查清楚后上报文字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将发生情况、防治对策及建议报告当地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章 调查资料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森林病虫害调查资料要按不同的调查期及调查表格定期立卷分类归档,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林场、林业工作站存留表1表9,按规定时间上报表1、表9。 县级森防检疫机构留存所属单位上报的表1、表9,导出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并保存,打印出当年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有关各种报表并存档。 省级、市(州)级森防检疫机构汇总并保存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打印出当年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有关各种报表并存档。 第九章 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技术 第二十九条 落叶松毛虫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二针松、五针松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9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依据林分树高和直径状况,直接查数样株上有无幼虫或采用振落法调查样株上有无幼虫。对于应用上述方法调查有困难的林分可在10月中旬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树皮裂缝等处有无越冬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9月中旬幼虫下树前,视林龄和树高的大小采用直接观察法或振落法调查样株上的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或于10月上旬幼虫下树后,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石块下、树皮裂缝等处的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中旬在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选取100株样株调查树冠叶部受害程度,将结果填入表6。 第三十条 兴安落叶松鞘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幼虫,将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主枝长50厘米以上,其延长枝条长100厘米以上的样枝,然后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量,计算每10厘米延长枝条的幼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5月下旬在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调查100株样株树冠叶部危害程度,将结果填入表6。 第三十一条 葡萄长须卷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 于5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新梢有无幼虫和被害状,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于5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在样株树冠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查数样枝的新梢数和被害新梢数,计算新梢被害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 第三十二条 松皮小卷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主干有无排出木屑的孔道、有无流脂现象,将带木屑的孔道、树木流脂现象作为有虫标记,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解剖样株主干上的带有木屑的孔道和流脂处有无幼虫,记载被害样株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 第三十三条 松瘿小卷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的主梢和侧枝有无带蛀屑的虫瘿,将其带蛀屑的虫瘿作为有虫标记,并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虫口密度调查: 于10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在样株树冠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将样枝上带有蛀屑的虫瘿作为有虫虫瘿,查数样枝枝梢数和被害枝梢数,计算枝梢被害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 第三十四条 落叶松球蚜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云杉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6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云杉上有无有虫虫瘿,将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于6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统计样枝的新梢数和受害新梢数,计算新梢受害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 第三十五条 十六星直脊天牛调查技术 (一)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椴树占树种组成30以上的中龄级及以上天然林。 (二)虫情线路踏查:于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椴树样株的树干及树干基部有无红褐色粉状害虫排泄物,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椴树树干上有无红褐色粉状排泄物,将结果填入表4。 第三十六条 黄二星舟蛾调查技术 (一)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天然柞树林。 (二)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有无黄二星舟蛾蛹,将结果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黄二星舟蛾蛹的数量,将结果填入表4。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9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结果填入表6。 第三十七条 杨扇舟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对同一林地每年进行3次线路踏查,分别于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记载有无幼虫形成的虫苞或分散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各调查一次,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样株依次轮换取一主枝长50厘米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厘米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5。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分别调查一次树冠叶部危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三十八条 杨二尾舟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中龄级及以上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分别于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各进行一次踏查,观察样株主干基部树皮裂缝、树杈处有无茧蛹,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7月上旬和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各进行一次,调查样株树干基部皮缝、树杈处的结茧蛹加上未化蛹的幼虫数量,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4。10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下旬和8月中旬在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各进行一次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6。 第三十九条 黑带二尾舟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上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7月上旬和10月上旬在踏查线路上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样株周围枯枝上有无茧蛹,将每次踏查结果分别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7月上旬和10月上旬均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样枝周围枯枝上的茧蛹数,将茧蛹数填入表4。10月中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每年进行2次,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四十条 杨小舟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幼龄级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于6月下旬和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有无杨小舟蛾蛹,将每次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分别于6月下旬和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和表土层蛹的数量,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4。10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分别于6月中旬和8月上旬在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每次调查结果分别填入表6。 第四十一条 分月扇舟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中龄级及以下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在踏查线路上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幼虫或初孵幼虫的为害状,将每次踏查结果分别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主枝50厘米长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量,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厘米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每次调查结果按次填入表5。9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每年进行3次,于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在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各进行一次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每次调查结果按次填入表6。 第四十二条 黄刺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在踏查线路上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结雀卵形茧的老熟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将每次调查结果依次填入表4, 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7月下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四十三条 褐边绿刺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7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和10厘米深表土层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8月上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四十四条 杨毒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方调查法,逐样方观察枯枝落叶层有无幼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或地面样方内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处的幼虫数量,将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上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四十五条 柳毒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7月中旬和9月上旬在踏查线路上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有无幼虫,将每次踏查结果依次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于7月中旬和9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样株依次轮换取一主梢50厘米长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测量样枝的枝条延长长度,计算50厘米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两次调查结果依次填入表5。将9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5月下旬和8月中旬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各次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四十六条 白杨透翅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带木屑的虫瘿,将带木屑的虫瘿作为有虫标记,并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将带有木屑的虫瘿作为有虫虫瘿,调查样株上有无有虫虫瘿,计算有虫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四十七条 杨锦纹吉丁虫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上的杨树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树干表皮有无褐色坏死斑、水浸状死斑及虫体,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用刀解剖干部表皮褐色斑和水浸状斑处,记录样株上的有无幼虫和蛹,计算有虫株率,将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四十八条 青杨天牛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 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幼虫形成的虫瘿,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主枝长50厘米以上的样枝,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将带有木屑的虫瘿作为有虫虫瘿,调查样枝上的有虫虫瘿数量,并计算100厘米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四十九条 杨干象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树干表皮颜色是否变深和表皮有无刀砍状裂口,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6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解剖主干上带黑色分泌物的虫孔、表皮颜色变深处和刀砍状裂口处,调查样株上有无幼虫,计算有虫株率,将调查结果依次填入表4。 第五十条 柳蛎蚧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危害部位调查法,逐样株观察主干中下部有无蚧壳,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危害部位调查法,将样株主干中下部确定为危害部位,在样株主干阴阳两面各取一个10厘米10厘米的样方,调查样方内有卵的蚧壳数,并计算出10平方厘米平均有卵蚧壳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五十一条 杨圆蚧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危害部位调查法,逐样株观察样株主干中下部有无蚧壳,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危害部位调查法,将样株主干中下部确定为危害部位,在样株主干的阴阳两面各取一个10厘米10厘米的样方,调查样方内有若虫的蚧壳数,并计算出每平方厘米上的有若虫蚧壳数,将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五十二条 天幕毛虫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果树经济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为孵化的“顶针”状卵块,将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查样株上的卵块数(m)和卵块平均含卵量(n),计算样株上的总卵粒数(nm),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上中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三条 黑绒金龟子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有无成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的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5月中旬成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四条 白杨叶甲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有无成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的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7月上旬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五条 榆紫叶甲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榆树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样株上有无成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5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中下旬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六条 核桃扁叶甲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核桃楸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方调查法,逐样方观察有无成虫,将调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上旬采取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中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中旬成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七条 栗山天牛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25年生以上的柞树林。 (二)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有无栗山天牛羽化孔或样株树干基部周围有无栗山天牛蛀屑或树干上有无幼虫排出的粪便和蛀屑,将结果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标准地调查于10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或树干基部周围有无新的蛀屑,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五十八条 花布灯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天然柞树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观察树冠正投影范围内树干、土层、石块下有无越冬幼虫虫苞,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内越冬幼虫的虫苞数,将调查结果依次填入表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上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五十九条 银杏大蚕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核桃楸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主干下部和周围灌丛、杂草上有无卵粒,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树干下部和周围灌丛、杂草上卵的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7月上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六十条 纵坑切梢小蠹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幼龄级及以上的二针松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新梢是否被害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9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统计样枝的新梢数和新梢受害数,计算新梢受害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六十一条 微红梢斑螟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二针松、五针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有无枯死的新梢,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上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统计样枝的新梢数和新梢受害数,计算新梢受害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第六十二条 舞毒蛾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及附近石块上有无卵块,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及附近石块上的卵块数(m)和卵块平均含卵粒数(n),计算样株上的卵粒数(nm),将调查结果填入表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7月上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六十三条日本松干蚧调查技术 (一)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油松、黑松、赤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和8月在固定若虫显露期各调查一次,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寄主枝、干有无日本松干蚧固定若虫,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和8月在固定若虫显露期,在标准地内选取10株样株,采用样方调查法在每样株树冠中层选两根3-5年生枝条,量取10-20cm长环状样方,计算出表面积,进行镜检,查数活虫数量,最后换算成平均10cm2的虫口密度,将结果填入表5。 第六十四条 伊藤厚丝叶蜂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 虫情线路踏查:于5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分别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有无幼虫及为害状,将踏查结果依次填入表2。 (三)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样株依次轮换取一主梢50厘米长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测量样枝的枝条延长长度,计算50厘米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两次调查结果依次填入表5。 (四)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表6。 第六十五条 落叶松落叶病调查技术 (一)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 病情线路踏查:于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的针叶有无病斑及有无落叶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呼吸机患者安全监护措施
- 妊娠合并症的护理管理查房
- 运动康复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查房
- 静脉采血流程中的风险防控
- 工装瓷砖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采购课件
- 工程资料与分析课件
- 疫情线上班会课件
- 疫情期间激励班会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担保公司股权质押担保服务合同
- 2022年北京市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招录41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FANUC PMC中文英文报警对照表
- 动物的繁殖行为
- XX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XX灌缝施工方案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保测评安全管理测评》PP课件
- 临床试验项目运行流程
- 灭虫害消杀记录表
- 起重作业吊装令
- YYT 0471.1-2004 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 液体吸收性
- 2022届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如何写分论点课件(2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