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 学习内容 1 检查 陋室铭 背诵情况 2 学习 爱莲说 学习内容2 1 了解作者及本文相关知识 1 爱莲说 作者 周敦颐 北宋学者 2 爱莲说 标题中的 说 为一种议论性古文体 内容多用来抒发作者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的感想 表达方式既可以为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 本文则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文章 学习内容2 2 流利的诵读这篇短文 准备活动 读准和辨析以下字音字形 蕃 f n 淤 y 濯 zhu 亵 xi 噫 y 逸 y 淤 y 淤泥游 y u 游动 濯 zhu 濯清涟 戳 chu 戳穿 鲜 陶后鲜 xi n 有闻 芳草鲜 xi n 美 学习内容2 2 流利的诵读 爱莲说 2 集体朗读 3 独自朗读 4 尝试背诵课文或者语段 5 再读课文 1 听录音并轻声跟读 学习内容2 3 掌握下列句子中红体字的意思 1 可爱者甚蕃2 濯清涟而不妖3 不蔓不枝4 亭亭净植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7 宜乎众矣 蕃 多 濯 洗涤 妖 美丽而不端庄 蔓 蔓延 枝 生枝节 植 立 亵 亲近而不庄重 鲜 少 宜 应当 学习内容2 4 结合课文脚注通译全文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明确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思考一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学习内容2 5 赏析课文 参考 出淤泥而不染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 质朴 不卖弄和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有主见 正直 豁达大度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美好资质 思考一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思考二 这些句子赋予莲花怎样的品格 学习内容2 5 赏析课文 明确 赋予莲花高贵的品格目的是借花喻人 托物言志 参考 写菊和牡丹 一是对莲的衬托 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态度 莲花 洁身自爱 菊 逃避现实 牡丹 追逐名利 更能表现作者行为正直 不慕名利 洁身自爱的高尚品德 并对追逐名利 趋炎附势的污浊社会风气的鄙弃 这也正是文章的主题 课堂延伸 思考 比较 陋室铭 和 爱莲说 的异同 参考 共同点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主题 不同点 所托之物不同 所言之志不同 课堂练习 1 说说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的言外之意 参考 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2 试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参考 洁身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