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习题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1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 2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由于在 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 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在数据通信的早期,对通信所使用的各种规则都称为“规程” (procedure) 。后来具有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就开始使用“协议” (protocol) 这一名词。以前的“规程”其实就是“协议”,但由于习惯,对以前制定好的规程有时仍常用旧的名称“规程”。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从 PC 机的键盘输入汉字, PC 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源点又称为源站,或信源。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例如,调制解调器将 PC 机输出的数字比特流转换成能够在用户的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比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能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 1 、数据:运送信息的实体。 2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3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一般将数据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模拟数据 (Analog Data) 是由传感器采集得到的连续变化的值,例如温度、压力,以及目前在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和图像。 数字数据 (Digital Data) 则是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例如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字符、图形、音频与视频数据。 4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不同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才能进行传输。模拟数据一般采用模拟信号 (Analog Signal) ,例如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 如无线电与电视广播中的电磁波 ) ,或电压信号 ( 如电话传输中的音频电压信号 ) 来表示;数字数据则采用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例如用一系列断续变化的电压脉冲 ( 如我们可用恒定的正电压表示二进制数 1 ,用恒定的负电压表示二进制数 0) ,或光脉冲来表示。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来表示时,电磁波本身既是信号载体,同时作为传输介质;而当模拟信号采用连续变化的信号电压来表示时,它一般通过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 ( 例如电话网、有线电视网 ) 来传输。当数字信号采用断续变化的电压或光脉冲来表示时,一般则需要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纤介质将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才能将信号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5 、基带信号和带通信号:基带信号是来自信源的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它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 ,因此我们将对应矩形电脉冲信号的固有频率称为 基带 ,相应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是将基带信号使用载波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6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值的基本波形称为码元。 7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 (Simplex, Half Duplex & Full Duplex) :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三种方式为: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8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串行传输,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并行传输,多个比特同时进行传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 答:( 1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 2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3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 4 )规程特性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6 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 / 每秒”和“码元 / 每秒”有何区别? 答: 1 、数据在信号中的传输速率受以下两个因素限制: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噪比。 2 、信噪比不能任意提高。 3 、奈氏准则与香农公式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信道对数据传输率的限制,只是两者作用的范围不同。 奈氏准则给出了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香农公式则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Wlog 2 ( 1+S/N ),其中 W 为信道的带宽(以赫兹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4 、数字信号由码元组成,码元携带一定的信息量。定义单位时间传输的码元数为码元速率,单位是码元 / 秒,又称波特率( Baud )。定义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为信息速率,单位为比特 / 秒,又称比特率。 波特和比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波特是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说明每秒传输多少个码元,比特是信息两的单位。 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 / 每秒” 一般在数量上大于码元的传输速率“码元 / 秒”,且有一定的关系,若使 1 个码元携带 n 比特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率为 M n bit/s ,但某些情况下,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 / 每秒” 在数量上小于码元的传输速率“码元 / 秒”,如采用内带时钟的曼切斯特编码,一半的信号变化用于时钟同步,另一半的信号变化用于信息二进制数据,码元的传输速率“码元 / 秒”是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 / 每秒”的 2 倍。 2-07 、假定某信道受柰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 20000 码 元 / 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 16 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 (b/s) ? 答: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 16 个不同等级来传送,则每个码元可携带的信息量是 4bit 。所以可获得 20000*log 2 16=80000b/s 的数据率。 2-08 、假定要用 3kHz 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 64kb/s 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根据香农公式 : C = w * log 2 (1+S/N) 64Kb/s = 3KHz * log 2 (1+S/N) 得 S/N = 2642245 所以信噪比 = 10 * log 10 (S/N) =64.2dB 这说明该电话信道是一个信噪比很高的信道。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 3100Hz ,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 35kb/s ,那么若想使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增加 60% ,问信噪比 S/N 应增达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再增加到 10 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增加 20% ? 答: 根据香农公式, C=W 2 (1+S/N)b/s, 可以算出在带宽为 3100Hz ,传输速率为 35kb/s 时, S/N=2502 ; 当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增加 60% 时, 2 (1+S/N)=18.06 , S/N=273274 ,所以 S/N 增加到 109.22 倍。 当 S/N 增加到 10 倍时, C =3100* 2 (1+2732740)=3100*21.384=66290.5b/s C /C= ( 3100*21.384)/ ( 3100*18.06 ) =1.184 ,因此,最大信息率增加了 18.4% ,不能达到 20% 。 2-10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 1 )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组成。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有效带宽达 250KHz ,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导线越粗其通信距离越远。在数字传输时,若传输速率为每秒几兆比特,则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一般用作电话线传输声音信号。虽然双绞线容易受到外部高频电磁波的干扰,误码率高,但因为其价格便宜,且安装方便,既适于点到点连接,又可用于多点连接,故仍被广泛应用。 ( 2 )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其结构是在一个包有一层绝缘的实心导线外,再套上一层外面也有一层绝缘的空心圆形导线。由于其高带宽(高达 300 400Hz )、低误码率、性能价格比高,所以用在 LAN 中,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随电缆型号和传输信号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易受低频干扰,在使用时多将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 ( 3 )光缆:以光纤作为载体,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播光信号。其优点是直径小、重量轻;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误码率低。但光电接口的价格较昂贵。光纤被广泛用于电信系统铺设主干线。 ( 4 )非导向传输媒体自由空间: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可实现多种通信,如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激光通信等。其中微波通信分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主要优点是频率高,频带范围宽,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信号所受工业干扰较小,传输质量高,通信比较稳定;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缺点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在空间是直线传播,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 50Km ,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卫星通信虽然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但传播时延较大,技术较复杂,价格较贵。 2-11 、假定有一种双绞线的衰减 0.7dB/km (在 1kHz 时),若容许有 20dB 的衰减,试问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有多长?如果要使这种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增大到 100 公里,问应当使衰减降低到多少? 答:( 1 )、工作距离 d=20/0.7= 28.6km 。 ( 2 )、若工作距离增大到 100km ,则衰减应降低到 20dB/ 100km =0.2dB/km 。 2-12 试计算工作在 1200nm 到 1400nm 之间以及工作在 1400nm 至 1600nm 之间的光波的频带宽度。假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 2* 10 8 m /s 。 答: 1200nm 到 1400nm :带宽 = ( 2*10 8 ) /(1200*10 -9 ) - ( 2*10 8 ) /(1400*10 -9 ) =23.8THz 1400nm 到 1600nm :带宽 = ( 2*10 8 ) /(1400*10 -9 ) - ( 2*10 8 ) /(1600*10 -9 ) =17.86THz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 1 、原理有两点: ( 1 )、通信工程中用于通信线路架设的费用相当高,人们需要充分利用通信线路的容量; ( 2 )、无论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中,传输介质容量往往都超过了单一信道传输的通信量。 为了充分利用传输介质,所以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 2 、常用的信道复技术有:频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统计时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码分复用技术。 2-14 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文,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FDM , TDM , STDM , WDM , DWDM , CDMA , SONET , SDH , STM-1 , OC-48 答: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复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 STDM(Stati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统计时分复用 WDM(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DWDM(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 CDMA(Cod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码分复用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同步光纤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 STM-1(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 :第 1 级同步传递模块 OC-48(Optical 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