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7、长城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4个自然段,先概括地从远看长城写出长城的长,再具体介绍近看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亲临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最后总结赞美长城的伟大。阅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长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预习作业1、 读通课文,正确拼读生字。2、 了解长城相关资料。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围绕中心距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气魄。教学流程引学1、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任务。2、教师补充:至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到过的黄山、庐山等等(课件出示图片)。当然也包括长城。凡是攀登做长城的其他国家领导人这样评价长城(课件出示,生读)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长城)。(师板书:长城)检查预习,梳理脉络导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同桌互相学习。出示学习要求:1、互相检查课文朗读;2、检查词语,互相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给带点的多音字组词。崇山峻岭 嘉峪关 蜿蜒 智慧 气魄血汗 盘旋 垛子 瞭望 屯兵 堡垒同桌讨论: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自学同桌合作学习讲学1、检查词语、理解意思。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了解“屯兵”、“堡垒”屯兵就是将士们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生交流:堡垒)随机指导书写“垒”字,在书中写1个。齐读词语。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生交流3、找中心句。教师:你们交流的关于长城的这些情况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生交流。(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生齐读。教师:读着读着发现也可以用这几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生交流,师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4、梳理课文脉络。教师:刚才大家在交流关于长城的一些情况时,杂乱无章,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的。你发现了吗?生交流。(由远到近)教师: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找到证据的?生交流。教师: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生答(想到的)教师小结: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先一起去远看长城。学习感悟第一自然段导学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可以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是伟大的奇迹。自学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讲学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理解比喻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不但长,而且有像神话传说中的龙一样的雄伟气魄。学生读出雄伟的气势。 理解“崇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山,高大陡峭)(图片出示)教师引导语:想象一下,长城就建在这些连绵起伏、高大陡峭的山之间,有气势吧! 理解“蜿蜒盘旋”教师:(图片出示)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直接拐弯90度,时而一个漂亮的大圆弧,这样的姿势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教师小结: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神奇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学生指名读齐读教师:所以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生读:(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了解“一万三千多里”到底有多长教师:因为长城的长超过了一万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喜欢喊它:万里长城“一万三千多里”到底有多长?学生交流自己课外预习所得。(出示) 1里=500米 500米=学校田径场4圈 一万三千多里=?圈学生计算教师:长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么长的长城经过了那些省市自治区。(出示地图)从山海关出发,长城经过了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到达嘉峪关。有个年轻人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花时一年零九个月。指名读。 教师:这就是长城,这就是东方巨龙,它是那样雄伟、那样庄重、那样美丽。当你想到这里的时候,你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你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教师:把你此时此刻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教师:面对这万里长城,我们再次赞叹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师小结: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手法,把长城的雄伟气魄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进去。评学1、 表扬本节课中同桌合作学习认真的学生;交流有序、有效的小组。2、 教师表扬全班汇报交流时回答完整、倾听认真的学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学习第二、三段,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流程引学(图片欣赏)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瞧,远看长城(学生接读)教师:好一条东方巨龙,让我们不由地赞叹:(出示中心句)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习感悟第二自然段导学长城的气魄雄伟、伟大奇迹还体现在哪里呢?现在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走近长城好好去看看吧!出示学习要求: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小插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自学学生自学同桌交流讲学1、大家学得真认真,我来考考你们,看仔细这是长城的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教师点,指名回答。2、教师:这些地方各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垛子用于防守、打仗时保护战士瞭望口供瞭望,查探战情。射口用于射击城台屯兵,打仗时可以互相呼应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读书,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可以查看敌情,城台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顶上,从射口有力地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坚不可摧)生交流。教师: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它的名字(长城)。自学再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句子让你感到了气魄雄伟,是个伟大的奇迹?生自学小组交流讲学1、生交流、朗读2、面对高大坚固的长城,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习感悟第三自然段导学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去登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再反复读一读,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标出来,批注自己的体会。自学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讲学1、学生交流重点词句中的体会。 重点句理解:(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了这陡峭的山岭。(1)“数不清”:条石数量多。(资料补充)材料一: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150000000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2周有余。(教师语言补充:我们这个教室约140立方米,那么5000万立方米约36万个这样的教室。一亿五千万立方米那就更多了。)(2)引导学生认识:“两三千斤重”到底有多重?1名学生=50斤 2000斤=?人(40人)一块条石超过我们班40人的重量,重吗?(了解到这些,你又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3)“没有没有”:当时的运输工具很差。 “无数无数”:劳动人民很多。“一步一步”、“陡峭”:劳动人民把条石抬上去非常辛苦。(资料补充)材料二: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3050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40万多人,多时达到150万人。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公里的长城,就征调了180万民伕。在八达岭上发现的一块明朝石碑,上面记载1582年修长城的情况:几千名士兵和民夫,总共才修了200多米长的地段。以此推算,把历代所筑长城加起来,其所需劳动人民又该是何等惊人!教师:长城是历代历朝统治者征调千百万人,经过多年艰苦劳动,死亡无数生命,才修建成功的。正如古人留诗:“嬴政驭四海,北筑万里城。民命半为土,白骨乱纵横。”说话拓展:教师引读前面:(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劳动人民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请你结合你对长城的了解,展开想象,劳动人民还会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修筑长城。)在 ,劳动人民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4)教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一名学生朗读。学生交流。(教师: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我想到了想到了)从这句话中的“没有”、“一步一步”、“数不清”、“无数”等词语中能体会到 ,这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3)题)(5)朗读句子。教师:同学们,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这里有多少汗水、多少鲜血、多少生命呀!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自己读自己的,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2、朗读理解句子:(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教师引读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和作者一样由衷地赞叹:(生读)教师引读2: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劳动人民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经历风风雨雨,经历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带着对他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读(生读)教师引读3: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容易吗?(生答)简单吗?(生答)体会到这里,请自豪地读(生读)3、教师:面对这样的劳动人民和这样的长城,我们自豪地赞叹(出示中心句)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教师:这是一首赞颂长城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师生合读小诗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英语基础教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与关键注意事项
- 财务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
- 城市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物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高效农业设施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高效农业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电商平台运营承包合同书制作与营销策略实施
- 私下股权转让与目标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版防洪堤坝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 智能培训系统构建
- 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招聘禁毒专职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真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初中普法主题教育
- 多发骨折病人疑难病例讨论
- 草果种植技术课件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