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doc_第1页
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doc_第2页
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doc_第3页
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doc_第4页
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第39卷第3期2011年6月上海染料ShanghaiDyestuffsVo1.39,No.3June2011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张东江,张合杰上海捷虹颜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9摘要铜酞菁蓝颜料在1935年进行商业化生产以来,就以其鲜艳的颜色,优异的着色能力,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极好的耐性很快成为颜料中无可取代的品种.该文简要阐述酞菁蓝颜料的产生,发展以及合成原理.关键词有机颜料酞菁蓝颜料铜酞菁蓝颜料CopperPhthalocyaninebluepigmentsZhangHe-fieZhangDong-jiangShanghaiJECOShanghai201209AbstractCopperPhthalocyaninebluepigments,byvirtueoftheirexceptionallybrilliantshade,hJghtinctorialstrength,lowcostandoutstandingfastnessproperties,havebeenrulingthecolorantindustryeversincetheircommercialintroductionin1935.Theyareabouttocomplete70yearsofmeritoriousserviceasanunchallengedleaderofvarioustypesofbluepigments.Inthiscontextitisappropriatetopresentabriefreviewonsomeaspectsrelatedtotheirorigin,development,mechanismsofformationandotherfmerdetailspertainingtotheirvariousproperties.KeyWordsOrganicPigmentCopperPhthalocyanineBlue自从1933年,酞菁的化学结构被公开报道以来,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在这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对酞菁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作为高性能有机颜料得到大量的生产和应用.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蓝或绿色颜料,在影响力上能够与酞菁颜料相提并论.1935年英国的ICI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铜酞菁,1936年德国I.G公司.(BASF的前身)开始生产铜酞菁.酞菁绿在1938年在德国开始商业生产.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酞菁颜,染料的生产,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到九十年代在我国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一直到现在仍然有新的工厂在投资兴建.从产量上,我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大酞菁颜料生产国.酞菁的分子结构,是一个具有18个兀电子的大兀共轭体系【2,形成一个大的杂环结构,完全为一个平面,使得结构非常稳定.环的中心是一个直径大约0.27nm的空间,可以容纳金属元素与其络合,金属铜(II)离子的直径与这个尺寸最接近,从结构上说,铜酞菁是金属酞菁中最稳定的.迄今除了铜酞菁,已经合成的金属酞菁超过40种,其中可以用于商业化颜料的很少,有少数品种可以用作染料.作为颜料,铜酞菁是各种酞菁中最重要的,不仅产量最大,而且各项性能优秀,不仅耐有机溶剂,耐酸碱,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优异,而且耐光,耐候,耐温也很好,可以广泛被涂料,塑料,油墨等行业采用.铜酞菁还可以经过不同反应度的磺化,氯磺化,氯甲基化,作为染料使用,也可以颜料衍生物的形式,用于颜料的表面处理改性(起协同增效剂的作用).铜酞菁颜料的合成方法,按照使用的原材料不同,主要有邻苯二腈法和苯酐一尿素法.虽然苯酐一尿素法有很多缺点,如收率低,原材料浪费严重,副反应多,不利于环保等等,但是由于原材料易得并且廉价,反应步骤简单,还是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寻求更加节能,环保,经济的铜酞菁合成方法,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如邻苯二腈法,也许有可能得到发展.苯酐法不论是固相法还是液相法,其合成得到10上海染料第39卷的铜酞菁,粒子粗大,不能作为颜料直接使用,必须经过颜料化加工,才能满足商业化的需求.如何提高铜酞菁颜料的应用性能,抬高产品的档次,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是颜料生产商最为关注的事情,因此人们在铜酞菁颜料化以及表面改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市场上产销量较大的主要铜酞菁颜料品种,按照颜色划分,主要有酞菁蓝和酞菁绿,其中酞菁蓝分为15:1(型),15:2(0【型),15:3(13型),15:4(13型),15:6(型),酞菁绿又分为高氯代酞菁绿(PG7)和高溴代(PG36,实际上是混合卤代)酞菁绿.其中酞菁蓝15:3,由于其颜色的代表性(三原色中的青色),以及加工的廉价性,性能的稳定,使其用量最大.几乎各种物理,化学的颜料化方法,在铜酞菁颜料中都得到了应用,例如酸溶法,酸胀法,研磨法,溶剂处理法等等.下面按照不同类型的颜料,对主要的颜料化方法进行叙述.l0【型酞菁蓝的颜料化方法:0【型酞菁蓝,包括的颜料有C.I.P.B.:15:0,15:1,15:2.颜料化方法主要采用酸法.将铜酞菁在一定浓度的硫酸中打浆,铜酞菁与硫酸形成硫酸盐,晶格的势能发生转变,使晶型由p型转变为0【型.然后用水稀释析出硫酸盐,然后分解硫酸盐,0【晶型保存下来3】o过滤分离出硫酸,进一步提纯和后处理,得到a型酞菁蓝.酸法又分为酸溶法和酸浆法.也有采用其他酸进行处理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很少见.酸溶法的大致过程是,将铜酞菁溶解在大约4到1O倍的95%-98%的浓硫酸中,在一定的温度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转变为型.为了提高颜料的分散性能,以及使其颜料粒子保持在最佳的范围,在酸溶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芳烃溶剂,如二甲苯.也可以在酸溶过程中加入一定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酸,对颜料的分散性也有提高.对酸溶的料浆进行稀释的方式不同,得到的颜料结晶和粒子大小也会不同,表现为颜料的色光,色力,分散性也不同.一般采取的稀释方式是将酸溶的料浆放到大量的水中,还可以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如75%88%左右浓度的硫酸加到酸溶料浆中进行稀释的做法,但是极少看到使用.为了保持颗粒的精细,防止颗粒在稀释过程中过于长大,需要尽快使酸溶料浆得到稀释,常常采用加强剪切力的方法,如加强搅拌或采用紊流管放料等方式等,为此人们研究出各种放料工具,例如采用各式的喷嘴进行放料,还有的采用多孔放料桶进行放料.酸浆稀释以后,颜料粒子悬浮在稀硫酸水溶液中,不是十分稳定,特别是采用高剪切放料方式得到的颜料粒子,非常精细,在干燥后会发生团聚,成为非常难分散的大粒子.为了防止这种不利的团聚发生,要对颜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大多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其粒子适度长大到一定尺寸,表面能得到很大的降低,从而阻滞了这种不利的团聚发生.处理的方法包括,热处理,研磨处理,有机溶剂处理等等,有时几种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溶剂处理中常常使用一些脂肪族或脂环族化合物,含有亲水基团,如羟基,氨基,羰基,羧基,羧酸酯,酰胺,醚等.经过处理的颜料,不仅分散好,色力也非常高,特别适用于塑料等的着色.酸溶法产生大量废硫酸,并且难于提高浓度后回用于酸溶法酞菁蓝生产,因此采用此法的工厂,经常要考虑硫酸的综合利用,例如用于铜酞菁的酸处理提纯,以及其他可以使用稀硫酸的地方,还可以用于吸收铜酞菁合成中产生的大量氨气,副产硫酸铵等.酸胀法使用的是60%80%左右浓度的硫酸,铜酞菁与硫酸形成硫酸盐,发生充分的膨胀,发生晶型转变,然后用水稀释,析出颜料.从实际生产来看,酸胀法与酸溶法相比,本身使用的硫酸量并没有减少,但是部分稀酸可以用于调整浓硫酸的浓度,从而得到反复回用,并且如果想提高回收硫酸浓度的话,从40%的稀硫酸提高到60%,耗费的能源肯定要比浓缩到98%低得多.综合考虑,酸胀工艺比酸溶工艺要节约大量的硫酸成本.为了降低废硫酸的产生量,还可以采用酸研磨的方法,可以使用捏合机,或者球磨机,砂磨机等,加入研磨介质或助剂,然后加入硫酸一起研磨,硫第3期张东江,张合杰: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酸的加入量可以大幅降低,并且产品质量优良.但是对设备的耐腐蚀和耐磨要求会提高很多,造价昂贵,所以很少有厂家采用.酸胀中使用的铜酞菁,可以是含量95%以上的普通铜酞菁,也可以是经过研磨活化的铜酞菁.所谓活化铜酞菁,就是将铜酞菁经过研磨,使其晶型由B型部分转变为0【型,并且粒子达到非常精细,具有很高的表面能,这种高能态的粒子不稳定,具有很高的转变活性.在使用活性铜酞菁酸胀时,硫酸浓度可以低到60%左右,酸胀的速度也比普通铜酞菁快得多.经过以上方法得到的0【型的铜酞菁属于不稳定晶型,颜料索引号为c.I.EB.15:0,在某些有机溶剂,如芳香族溶剂中,会发生向B型的转变,同时发生结晶长大,造成颜料色力降低,颜色改变,色光发暗,严重影响了颜料在含有这些溶剂的介质中的使用.不稳定0【晶型的耐热温度为200左右,限制了其在需要高温加工领域的应用,例如高温注塑,纤维原浆着色等.为了防止这种晶型的转变,人们开发了稳定型的0【型酞菁蓝,也叫NC.cc型酞菁蓝,即酞菁蓝15:l.是以半氯代铜酞菁(含氯量3%左右),或单氯代铜酞菁(含氯量5.8%左右)为母体,经过颜料化加工而得到的颜料剂型.这种单氯代的铜酞菁颜料,在颜色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向绿光偏移,跟没有氯代的产品非常接近,但是产品的耐热提高到300C左右.单氯代铜酞菁的制作方法,与普通铜酞菁的制作工艺大体相近,合成中采用一定比例的4.氯邻苯二甲酸单钠盐或单氯苯酐.由于氯取代基的存在,加大了空间阻力,并且采用单钠盐时,反应势能增加,反应活性降低,所以合成的难度比普通铜酞菁要高,收率也比普通铜酞菁低.主要原材料4.氯邻苯二甲酸单钠盐或单氯苯酐,大多采购于国外,不仅有效含量较低,而且价格较高,这些因素造成单氯铜酞菁的成本较高.亦可以通过添加颜料衍生物的方法【4】,提高IX型铜酞菁颜料的抗结晶性.常见的铜酞菁衍生物结构式如下:c.-(cN)c-1(cN<R1)n衍生物的加入,通过提高颜料结晶转变的位阻或降低颜料在介质中的溶解性,有效的阻止了颜料由IX型向D型的转变,使其耐热性和抗溶剂性得到提高.由于酞菁分子结构的平面性,分子极性很低,因此在很多涂料或油墨体系中,颜料与介质的亲和力较低,容易发生絮凝现象,同时由于一些有机溶剂会造成0【型铜酞菁颜料的结晶长大或转变.为了改善颜料与介质的亲和性,必须对颜料进行处理.颜料在介质中的分散,与分散体内各组分之间的极性,空间效应,电荷效应,润湿性等因素关系密切.NCNFIX型酞菁蓝,即抗结晶抗絮凝0c.型酞菁蓝,颜料索引号为C.I.P.B.15:2.主要为用于高档溶剂型涂料而制作.主要制作方法是,在cc型酞菁蓝母体中,加入酞菁颜料衍生物,然后加入经过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各种螯合剂,超分散剂等进行处理.颜料衍生物不仅提供了颜料的抗结晶性,同时提供极性的活性基团,使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其接枝,牢固的吸附到酞菁粒子上面.酞菁颜料衍生物起到协同增效剂的作用.用于15:1的衍生物很多可以用于酞菁蓝15:2,还有以下结构的衍生物:/cuPSO2NH,2R.)cllPc_.SO31(CH3)3Ifso御)/n,.YCuPcSO2N-CN<)m2D型酞菁蓝的颜料化方法B型酞菁蓝包括的颜料有C.I.P.B.:15:3,15:4.颜料化方法大多离不开研磨,如立式球磨法,捏合法,溶剂转化法等.立式球磨法,顾名思义是按照所使用的设备而得名.使用的球磨机容积在300至500升,中间有一个立式的轴,轴上对称安装四个桨.桨的形状和大小,以及与锅底的间隙等,对研磨效果有很大影响.球磨机内装一定数量的钢珠,直径在lcm左右,钢珠的硬度要小于球磨机锅体.研磨中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助研剂,大多采用氯化钙,添加量一般为铜酞菁粗品的两倍左右.为了控制产品的晶型,要加入一定量的芳香族溶剂,如二甲苯等.球磨机转速在8001000rpm左右,研12上海染料第39卷磨2至4小时.然后将研磨精细的颜料和氯化钙等,真空吸到一个打浆罐中,用水打浆,然后酸煮,碱煮,过滤水洗除掉杂质,干燥得到酞菁蓝15:3.立式球磨法的优点是,易于小批量生产,产品用于塑料等行业有一定特色.缺点是,每个球磨机加工的颜料量在l0到20公斤左右,每个球磨机的状态不完全一致,这就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每批产品中颜料粒子分布的离散性较大.另外产品加工的耗能大,材料浪费严重.如何降低能耗,以及研磨材料氯化钙等的回收利用,是此种工艺需要解决的问题.捏合机最早用于比较粘稠的树脂混炼加工,后来引入到颜料的加工中.一般捏合机的容积为1方到3方,在日本,捏合机的容积已经达到6方,加工能力已经很大了.捏合机国内已经有多个厂家生产.捏合中,根据加工的产品规格不同,要加入铜酞菁粗品重量2到8倍的无机助磨剂,助磨剂要易溶于水,利于回收和与颜料分离,一般选择精制的氯化钠.要加入溶剂将颜料和助磨剂调整成粘稠的料团.溶剂要求要有足够高的沸点,不易挥发性,易溶于水与颜料分离,并且对助磨剂没有溶解性.一般选择高沸点的醇类溶剂,如DEG,PEG等.捏合时间一般在4到8小时,捏合结束,将料团卸出,用水打浆,然后经过精制等过程,得到酞菁蓝15:3.捏合法的优点是,产品品质高,质量稳定,广泛用于涂料,塑料,油墨等行业.与立式球磨工艺比较,加工能力高,并且节省电能.采用捏合工艺,必须对无机盐和有机溶剂进行回收,这样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利于环保.溶剂转化法,由于其节能,环保,并且工艺流程简单,在国内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原理是,将铜酞菁首先进行活化,然后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处理,晶型发生转变,粒子得到适当长大5】.有关活性铜酞菁,上文在介绍酸胀工艺时已经提到.用于加工酞菁蓝15:3的活性铜酞菁与制作0【型酞菁蓝的活性铜酞菁,是有所区别的.加工活性铜酞菁的设备,采用大型的卧式球磨机,一般l0方以上到15方,也有采用振动球磨机的,研磨方式不同,得到的活性铜酞菁的品质也各有特点.活性铜酞菁的粒子非常精细,但是不能直接作为颜料使用,因为高的表面能使粒子发生严重的团聚,团聚后的粒子尺寸甚至达到200微米,并且晶型也不稳定,所以要进行转化.活性铜酞菁的用途非常广,例如,通过不同的颜料化方法,可以制作型酞菁蓝,也可以制作B型酞菁蓝,如果在研磨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还可以直接用于胶印油墨,甚至凹版油墨的制作.还可以用于捏合工艺制作酞菁蓝15:3和15:4,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捏合的加工成本.用于溶剂转化法生产酞菁蓝15:3的活性铜酞菁,据文献介绍,n晶型的含量最好在20%30%,过高的话,经过溶剂处理得到的酞菁蓝粒子长径比会过大,颜料的色光会发暗,过低会造成转化困难.但是也有资料说,0【含量要大于65%以上,得到的颜料质量才会好.到底要控制在什么范围,还是要使用者自己根据所要制作的颜料剂型,实际试验为好.溶剂转化法生产酞菁蓝15:3的大致过程如下,首先将活性铜酞菁,进行酸煮,除去研磨过程中进入的铁杂质.随后用有机溶剂进行处理,有机溶剂可以是脂肪族的酯类,醇类,也可以是芳香烃及卤代芳香烃以及杂环类化合物,多选择极性较大的脂肪醇及杂环类化合物,很少采用芳香烃如二甲苯,二氯苯等这些结晶性太强的溶剂.有机溶剂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溶剂处理的温度可以在50到200不等,可以选择常压,也可以适当进行加压处理,因为存在有机糟剂,所以最好还是选择常压,在不太高的温度条件下操作比较安全.溶剂处理结束,回收溶剂,随后经过过滤水洗,干燥等处理,得到所需的颜料.在溶剂处理之前,可以加入些颜料衍生物,适当控制颜料化的效果,并对颜料结晶的稳定性及表面性质进行改进.酞菁蓝15:3本身属于稳定晶型(NC型),有很好的耐热,耐溶剂等性能,可以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但是酞菁蓝15:3在很多有机溶剂体系中会发生絮凝,甚至发生结晶长大.在这些体系中,酞菁蓝15:4可以满足抗结晶抗絮凝的要求.酞菁蓝15:4的n-r_过程与15:3大致相同,以酞菁蓝15:3作为母体,加入特定的铜酞菁颜料衍生物和表面活性助剂进行处理,各种常用衍生物的结构第3期张东江,张合杰:铜酞菁蓝颜料的加工技术简析13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不再赘述.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胺类或季铵盐助剂,与衍生物的活性基团结合.当然这种处理的颜料,不能用在氨固化的体系.3型酞菁蓝的颜料化方法是最红光的酞菁蓝颜料,索引号是C.I.15:6,本身属于较稳定晶型,晶格结构跟B型有相似之处.型酞菁蓝由于价格昂贵,只能用于比较高档的涂料,油墨,液晶油墨等领域.型铜酞菁颜料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溶剂处理法,捏合法等.,直接合成法,就是在铜酞菁合成的工艺中,通过加入改进晶型的助剂,直接合成型的铜酞菁,而不是D型的铜酞菁.合成流程与普通铜酞菁的近似.使用的助剂多为铜酞菁衍生物6】,列举结构如下:/Ij!|0=娜ls/,lI+一o,-.窖捏合法制作8型铜酞菁颜料工艺比较简单,过程如下:在一个捏合机中,投入精细的氯化钠粉末,0【型铜酞菁,铜酞菁衍生物,型铜酞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