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一键恢复.doc_第1页
thinkpad一键恢复.doc_第2页
thinkpad一键恢复.doc_第3页
thinkpad一键恢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inkpad一键恢复1、借一个能刻录的光驱。2、用USB移动硬盘备份 使用方便的“AccessIBM” Thinkpad键盘左上方的蓝色“AccessIBM”键,可以说是Thinkpad最有特色的设计之一,开机时按下它可以进入Rescue and Recovery环境,执行诊断、恢复等操作,在Windows onclick=tagshow(event) class=t_tagWindows环境下,按下它则进入AccessIBM帮助环境,了解如何更好的管理和设置自己的Thinkpad。“AccessIBM”内建了到各项设置的快捷方式,很方便直观的就可以访问各项计算机设置的界面。比如查询自己机器保修情况,下载驱动更新等等。“AccessIBM”也可以说是Thinkpad的说明书,而且功能远远比说明书强大。即使从未使用过Thinkpad,通过它的详细引导也能快速熟悉和掌握Thinkpad的使用。 “AccessIBMMessage Center”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软件,通过它可知道有关 Thinkpad可用的最新驱动程序、信息、软件和解决方案的信息。如果有新的消息到来,会在屏幕底部自动显示冒泡消息告知使用者,非常贴心。 据说以后会把这个蓝色的“AccessIBM”改成“AccessThinkVantage”,估计是主要是因为现在Thinkpad的众多设计都整合到ThinkVantage旗下的原因。二、完备的备份和恢复软件 数据的价值远远大于硬件的价值,对普通用户来说,即使是通讯录丢失这样的小事情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数据的安全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证数据安全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备份。用现在流行“解决方案”的说法来说,比如电信设备商说自己为运营商提供的是“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那么Thinkpad随机的备份和恢复软件也堪称“一揽子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这样说是因为Thinkpad的备份和恢复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备份实现方式多样,既可以在Windows下进行操作,也可以开机时按Access IBM键进入预引导环境进行备份和恢复;支持的介质多样,既可以将备份刻录到光盘上,也可以通过USB硬盘进行备份,还可以备份到网络上;既可以全局备份,也可以增量备份,选择特定文件备份。这个解决方案“一揽子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Rescue and Recovery”程序,翻译成中文就是“抢救和复原”,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没有两下真功夫不是能这样的。和大型备份软件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不同,个人电脑用户需要的是简单、方便和快捷的备份程序。Rescue and Recovery完全符合这个要求,界面很简单清晰,但功能一点也不弱。 主界面相当简洁,欢迎界面把软件的主要功能简单做介绍。菜单只有备份和复原两种操作。子菜单里从备份菜单中可以看到有现在备份、计划备份和从硬盘拷贝备份(可以对已做的备份再进行备份)的选项。程序界面非常简单,菜单也只有几个子项。 子菜单“现在备份”就是立即备份,“计划备份”中可以设定特定的时间来执行备份操作,可以大大简化备份的复杂性,只需制定好备份计划,就可以按时(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的某个时间)自动进行备份。下图是设定计划备份的界面。其中频率是对备份的周期进行设置,可以是每天、每周和每月,时间则是备份进行的具体时间。 R&R计划任务 而备份的目的地也支持多种目的位置,有本地硬盘、第二硬盘(通过代替光驱位置的硬盘盒来实现)、USB硬盘驱动器和网络上的某个空间。 R&R计划任务 而备份的目的地也支持多种目的位置,有本地硬盘、第二硬盘(通过代替光驱位置的硬盘盒来实现)、USB硬盘驱动器和网络上的某个空间。 R&R备份目的位置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首选项”的子菜单选择备份的特定分区和特定文件,挑选自己需要备份的文件进行备份。 选择特定分区和文件夹 选择排除文件/文件夹 如果仅仅要备份自上次备份之后所发生变化的部分,也就是执行增量变化,怎么办?菜单中没有看到“增量备份”的选项,但是实际的备份操作是这样进行的,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备份占用的空间,缩短备份时间。在Windows系统下恢复备份比较简单,如果系统一旦崩溃,无法进入系统,就可以在开机时按蓝色的“Access IBM”键进入Rescue and Recovery的预引导环境,实际上这是一个WinPE系统,具备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在这个环境下不但可以恢复备份,还可以实现诊断系统,上网和下载软件等功能。 实现开机即可进入Rescue and Recovery是通过在硬盘划分一个分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Thinkpad的隐含分区,装有前面所说的WinPE系统。可以通过XP自带的管理工具中计算机管理的磁盘管理察看到这个隐含分区,这个分区还有另外的功能,上面存储着出厂的预安装系统的备份,如果系统彻底不能使用,想要恢复到出厂时的环境,就用到它了。除了部分特殊机型之外,Thinkpad不再提供恢复盘,而是把恢复盘做到这个隐含分区里了。用户拿到机器之后,会发现没有随机光盘介质的恢复盘或者Windows系统盘和驱动盘,就是这个原因。 这样的隐含分区设计,如果硬盘坏了或者换硬盘怎么办?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电脑配备了带刻录功能的光驱,自己就能创建一套系统恢复光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操作如下:在Windows环境下从“程序”的“Access IBM”菜单下选择“创建恢复磁盘”, 点击确定,按要求在依次光驱里插入CD-R或者DVD刻录盘就可以创建一套恢复盘了。这套恢复盘用CD刻录盘是6张碟,而DVD刻录盘是1CD+1DVD,第一张是Rescue and Recovery的启动盘,其余盘的内容是具体的恢复文件。 开机按蓝色的“Access IBM”键进入Rescue and Recovery的预引导环境,已经和之前的机型界面不同,功能菜单也变为抢救和复原、配置、通信和诊断四大项。点击左边的复原系统,进入恢复系统的界面。可以从备份中复原Windows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也可以从备份复原整个硬盘,还可以恢复到出厂状态。和前面提到的备份相对应,可选择恢复整个系统,也可只恢复某些特定的文件。 Rescue and Recovery备份和恢复软件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使用者就可以灵活的按照需要来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就,平时日常使用,不想每次都手工备份,制定好备份计划,选择备份内容,系统自动执行备份操作。而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误操作造成文件丢失,只需恢复那些文件即可;如果是操作系统或者程序感染病毒,选择恢复Windows和应用程序就可以了。整个系统都不可用时,只能恢复到出厂预装系统时就选择将硬盘驱动器复原到原始出厂状态。 如何使用创建好的预装系统的恢复光盘进行系统恢复 如果您已经删除了预装系统的恢复出厂状态的分区的功能,并且您已经使用笔记本的制作恢复光盘的功能创建了一套系统的恢复光盘,那么您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系统恢复。1.首先确认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到其他介质上或计算机中。2.连接好光驱并准备好之前创建好的系统恢复光盘,连接好电源适配器和电池。3.首先使用带有Rapid Restore(TM) 的 IBM(R) Rescue and Recovery(TM) 光盘启动笔记本电脑。4.带有Rapid Restore(TM) 的 IBM(R) Rescue and Recovery(TM) 光盘启动后,可以看到欢迎使用IBM Rescue and Recovery with Rapid Restore的欢迎画面。5.点击继续,选择复原出厂内容,系统提示Product Recovery程序仅用于不可恢复的系统问题,请您确认的确要恢复出厂操作系统后,点击确定后继续。 6.此时系统会再次出现如果继续,则所有数据和分区都将从硬盘删除的提示和是否要在继续之前将文件从硬盘转移到其它介质?的提示。 如果您需要备份,选择是,则会出现相应的备份画面让您备份您所需要的数据; 如果您不需要备份,选择否,此时会出现IBM Product Recovery的条款和条件,请阅读后选择是否接受这些条件? 7.如果选择我不接受这些条款和条件,系统会退出,不执行任何操作; 如果选择我接受这些条款和条件,系统会读取这张光盘的数据并进行写盘操作。 8.接下来会提示插入IBM(R) PRODUCT RECOVERY 光盘1,读取完成后会依次提示插入其余的IBM(R) PRODUCT RECOVERY 光盘。9.最后会提示恢复完成,取出光盘重新启动。 注:以上部分完成的是将恢复光盘的内容复制到硬盘上,创建出系统恢复的分区。 注:以下部分是将硬盘上的恢复分区内容恢复到硬盘上,创建出预装的操作系统状态。10.启动后,系统会自动进入到IBM Rescue and Recovery with rapid restore的欢迎界面,系统提示Product Recovery程序仅用于不可恢复的系统问题,请您确认的确要恢复出厂操作系统后,点击确定后继续。11.此时系统会再次出现如果继续,则所有数据和分区都将从硬盘删除的提示和是否要在继续之前将文件从硬盘转移到其它介质?的提示。 如果您需要备份,选择是,则会出现相应的备份画面让您备份您所需要的数据; 如果您不需要备份,选择否,此时会出现IBM Product Recovery的条款和条件,请阅读后选择是否接受这些条件?12.选择我接受这些条款和条件,系统会读取硬盘上已经创建好的恢复分区的数据并进行写盘操作。13.写盘操作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启动多次,进行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等相关配置。14.最后系统会出现微软Windows的欢迎界面,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配置用户相关信息并进入到操作系统中。 IBM Rescue and Recovery-如何使用USB硬盘建立和还原备份 IBM Rescue and Recovery 提供了一个管理方便的还原解决方案,可让您备份及还原系统和数据。即使因意外而流失数据、病毒感染或硬盘故障等因素而无法启动 Windows,也能使用 USB 硬盘机 中的备份来还原原先正常的状态。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部份:一:事前准备二:在 USB硬盘上建立抢救介质 (Rescue and Recovery 工作区)三:在 USB硬盘上建立备份四:设定计划备份五:使用 USB硬盘来还原备份 一. 事前准备:1. USB硬盘(需考虑 USB 硬盘的大小是否足够保存备份,一般最少预留备份内容的大小或以上的空间)。2. 建立一套产品恢复光盘 (一般需要约7片可烧录 CD-R/RW 光盘)。 方法: 按 “开始” “所有程序” “Access IBM” “创建恢复磁盘”二. 在 USB硬盘上创建抢救介质 (Rescue and Recovery 工作区): 功能:即使无法启动 Windows,也能使用 USB硬盘直接进入 Rescue and Recovery 工作区来还原备份。1. 连接好USB硬盘。2. 按 “开始” “所有程序” “Access IBM” “创建抢救介质” 。3. 当看到 “创建抢救介质” 时,选择 “USB硬盘驱动器”,并按 。 注意: USB 硬盘中所有数据将被删除,在继续进行之前请先确定已备份所有需要保留的数据。4. 计算机正在建立 USB 抢救介质。请稍候片刻。5. 当看到 “顺利完成此程序” 时,按 。三. 在 USB硬盘上建立备份: 功能:预先备份整个硬盘内容到 USB 硬盘上,包括 Windows 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使用者设定和数据。万一因意外而流失数据、病毒感染或硬盘故障等,也能使用 USB 硬盘中的备份来还原原先正常的状态。6. 确定 USB硬盘已连接。7. 按 “开始” “所有程序” “Access IBM” “IBM Rescue and Recovery”。8. 按 ,然后按 。9. 当看到 “现在备份” 画面时),在 “保存到” 一栏中输入备份名称,或使用预设名称 “基本”。在 “保存到” 点选 “本机硬盘、第二个硬盘、USB硬盘或网络” ,然后按 。10. 当看到 “选择您要保存备份的位置” 时,在 “保存到” 点选 “USB硬盘” ,然后按 。11. 当看到 “在此程序期间请勿关机” 时,按 。12. 系统备份作业正在进行中。在此程序期间请勿关机。13. 当看到 “Rapid Restore 已成功建立您的硬盘备份” 时,按 。 四. 设定计划备份: 功能:指定时间进行自动备份,确保最新数据得到保护。14. 确定 USB硬盘已连接。15. 按 “开始” “所有程序” “Access IBM” “IBM Rescue and Recovery”。16. 按 ,然后按 。17. 当看到 “计划备份” 画面时 (参阅图6),在 “计划:” 一栏中选择 “打开”。在 “频率” 选择 “每日”、 “每周” 或 “每月” (以下例子为 “每周”)。 然后设定备份时间,再按 。18. 当看到 “选择您要保存备份的位置” 时 (参阅图4),在 “保存到” 点选 “USB硬盘” ,然后按 。19. 完成计划备份设定。 五. 使用 USB硬盘来还原备份: 假设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或硬盘故障而无法启动 Windows。如此,可以使用 USB 硬盘中的备份来还原原先正常的状态。20. 确定 USB硬盘已连接。21. 开启计算机后,当看到IBM/ThinkPad画面出现时,按 F12 键,直至进入 “Preparing Boot Device List”。22. 使用箭头键选择 “USB HDD”,然后按 Enter。23. 进入 Rescue and Recovery 工作区后,按 。24. 在画面左边的菜单中,按 “还原您的系统”。25. 当看到 “如果你要存取 USB 装置,但它未显示在目的地或来源清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