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导练课件.ppt_第1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导练课件.ppt_第2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导练课件.ppt_第3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导练课件.ppt_第4页
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1课时 地球仪与地图导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点一 经纬网上点与点空间关系的确定 2011 苏州调研 下图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 题 1 水半球 的极点位于 a 北半球 东半球b 北半球 西半球c 南半球 东半球d 南半球 西半球 d 2011 苏州调研 下图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图回答 1 2 题 2 由 陆半球 的极点 到与其关于地轴的对称点 最短的航线是 a 沿经线向正东行走b 沿纬线向正西行走c 沿经线先向正北 再向正南d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 c 点睛 对跖点的确定 以及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距离的确定 思路点拨 第 1 题 陆半球 的极点与 水半球 的极点互为对跖点 由 陆半球 的极点 38 n 0 可知 水半球 的极点为 38 s 180 该点位于南半球 西半球 第 2 题 由两点的位置可知 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且都在北纬度 其劣弧为通过北极点的部分 规律技巧总结 1 关于对称点 首先要搞清对称的中心是什么 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 如果是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即对跖点 则其纬度数相同 南北纬相反 如果是关于地轴对称的点 则其纬度相同 不论上面何种对称 其经度数之和都是180 东西经相反 规律技巧总结 2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判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首先要判断经过两点的大圆是什么 然后再确定哪里是其劣弧 由于所有的经线均在两极相交 因此相邻经线的间隔在赤道最大 由赤道向两极渐渐缩小 所以赤道是唯一属于大圆的纬线 而所有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均是大圆 地球上所有大圆上的弧度相差1度 距离相差111千米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航向判别方法如下 变式训练1 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根据已有知识 回答 1 2 题 1 咸蛋超人住在 30 s 59 w 有一天他想去拜访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 并决定 遁地 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 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 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变式训练1 运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根据已有知识 回答 1 2 题 2 从甲地 70 n 80 e 到乙地 70 n 150 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 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向正东走b 先向东南 再向东北c 先向东北 再向东南d 一直向东北走 c 解析 1 依据题意 另一地点为对跖点 30 n 121 e 在我国浙江省境内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竹类植物资源丰富 b c d反映的是热带和亚寒带景观等 2 可用图解法解此题 根据题意作右图 过甲乙两地画出地球球面上的大圆 大圆与115 e 80 e与150 e中间的经线 交于a点 判断劣弧甲 a 乙的走向即可作出选择 先向东北 后向东南 聚焦点二 比例尺的应用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1 甲图中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a 230千米b 100千米c 270千米d 200千米 b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2 关于甲 乙两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岛屿面积比乙图大b 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c 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d 甲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乙图更详细 a 2011 扬州模拟 读我国两岛屿略图 回答 1 3 题 3 在学生绘制的乙图东北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 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 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 适当缩小图幅d 垂直比例尺不变 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b 点睛 相同图幅 比例尺大小与实地面积成反比 垂直比例尺大小决定了纵坐标的大小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应用及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 1 依据甲图信息判断 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 2 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 甲图岛屿是台湾岛 乙图岛屿是海南岛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 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 甲图比例尺小 乙图比例尺大 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比甲图更详细 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 3 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 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 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 垂直比例尺越大 纵坐标越长 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规律技巧总结 1 利用公式法 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大小 由公式 坡度 等高距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可推导出 坡度 等高距 比例尺 图上距离 由此可进行如下坡度计算 比较 1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和比例尺都相同 坡度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图上距离成反比 即与等高线疏密有关 一般等高线越密 坡度就越大 2 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时 可由公式估算而得 如下面两幅图坡度大小的比较 甲图 等高距为200米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 图上距离 设为a 比例尺为1 10000 坡度可表示为 坡度 200 1 10000 a 1 50a乙图 等高距为50米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约为0 5a 比例尺为1 40000 坡度可表示为 坡度 50 1 40000 0 5a 1 400a由此可得知 甲图的坡度大于乙图 规律技巧总结 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绘制地形剖面图时 需要首先确定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与原图相同的比例尺 而垂直比例尺的选择则需要根据试题要求 垂直高差和等高距的大小确定 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原则上以能够鲜明地表达地势的起伏状态为准 1 在横坐标轴上确定水平基线 一般与剖面线一致 与水平比例尺 一般与水平比例尺相同 2 结合纵坐标轴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 一般与等高距相同 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 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 点出剖面基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图中1 15点 并引垂线至相应高度 用平滑曲线连接 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如右图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1 甲 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b 110mc 170md 220m b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2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 为直线b 道路 经过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 道路 最长d 道路 和 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d 变式训练2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1 3 题 3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 b 道路 c 道路 和 d 道路 和 b 解析 1 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 定点 定线能力 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 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 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 乙两地 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m和260m 故其高差为260 150 110 m 2 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 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 以保证运输安全 读图可知道路 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