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二中学高一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认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2 理解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河谷的形成过程 3 联系实际 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4 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 培养探究各种河流地貌成因的兴趣 知识目标 溯源侵蚀 河谷的增加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 后退 前进 长度 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 后退 下蚀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 加深 侧蚀 侧蚀使河谷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展宽 源头 地面 加深 纵深 两侧 河岸 展宽 后退 横向 源头 跟踪练习 问题探究 图中a 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a b 凹岸 凸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 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成熟期 沟谷 沟谷流水 沟谷加深和延长 v字形峡谷 出现河湾 槽形河谷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 一 河流侵蚀地貌 3 河谷的发育 河谷 堆积 向两岸侵蚀 下游 中游 上游 v形 u形 向下 源头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向两岸侵蚀 加深和延长 拓宽 初期 中期 后期 阶段 图例 侵蚀方向 影响 形状 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谷 拓宽 问题探究 长江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洪积扇 冲积扇 a b 河漫滩 二 河流堆积地貌 河漫滩扩大 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洪积 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洪积扇 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聚落分布最密集 沿河聚落带 沿海聚落带 地势低 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地下水或地表水较丰富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交通便捷 狭长的条带状 条带状 带状团状 讨论 黄河入海口改道后可能带来那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请列举 新闻 2008年12月18日 中科院专家建议 让黄河改道入黄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蜿蜒东流 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 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 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 主流在漫流区游荡 人们便筑堤防洪 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 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 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 地上河 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 事实上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 据统计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 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 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 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 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 侵袭海河水系 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 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 侵袭淮河水系 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 才改走现行河道 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 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 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 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 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十多年前 又有专家提出 海水西调 的战略设想 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 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 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 近年来 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论证 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 基于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 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 正待国家审批 但是如果专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 是否现在就该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 当然 黄河改由黄海入海 也会带来许多不利 例如 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 又如 铁路 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 再如 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 而形成不良影响等 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 弥补 或减轻 从大局和长远考虑 改道与不改道相比 是利大于弊 让现代黄河再入黄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 我们认为 现代黄河应尽快改道再入黄海 愈早愈好 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鸿儒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 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 如亚马孙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一般而言 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 山地 以侵蚀为主 中游搬运 下游沉积 因此 上游为高山峡谷 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 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合作探究 2 河流干 支流汇合处 便于人 物流的集聚和中转 地势平坦 利于农耕和基建 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1 河流的上游在山区 地势较高 气候寒冷 a地位于河谷地区 地势低 气候温暖 而且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 水量大 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跟踪练习 1 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 应该是 a 缩小b 增大c 没有变化d 以上都不对2 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a a层最老b b层最老c c层最老d 一样老3 已知该地区地理环境为温暖的浅海环境 该海域代表性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a 鲸b 海豚c 珊瑚d 海藻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 物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 a c c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 v形谷 河谷展宽 槽形谷 洪积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知识总结 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高原 山区 平原 地形区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洪积扇 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聚落形状 明显的条带状 明显的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密集 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知识总结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穿山透地不辞劳 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间焉能留得住 终向大海作波涛 课后作业 导学练 4 3节 高原地区的深切河谷 带状聚落 呈带状的村落 山区 带状聚落 平原地区 团状聚落 冲积平原 带状聚落 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 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 冲刷凹岸 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 因此 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 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 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 凸岸 侵蚀 堆积 读图思考 下图中a b两河岸 何处被侵蚀 何处接受堆积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 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 应位于乙地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河流的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东岸是堆积岸 聚落应该布局于安全的堆积岸 乙地 诗中描述的是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发育状况 应发生在中下游 这里主要考虑河岸弯曲状况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弱 但是你能不能确定河流的流向呢 b 河流一定位于山谷 所以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自北向南流 2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b 含沙量c 汛期d 流量 内力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 包括地势的高低起伏 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 进而决定河流的流向 a 想一想 虎跳峡和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绝壁相对一线天 两岸乳岩半空起 长江下游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2010年烟台质检 读下列四幅图 完成2 3题 2 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 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 乙 丙 丁b 乙 丙 丁 甲c 丙 乙 甲 丁d 丙 丁 甲 乙 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 发育初期 河谷深而窄 谷壁陡峭 横剖面呈 v 型 v 型河谷形成后 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u 型 d 3 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内力作用b 冰川作用c 流水的侵蚀作用d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1 a处河段特征 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 多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 泥沙 江面宽广 利于 交通 2 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 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 u 形谷b 喀斯特溶洞c 河流瀑布d 河口三角洲 3 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