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课题梅岭三章课时2课时使用人学习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2.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3.初步感受革命者身上的凛然正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教学内容师生随笔第一课时一、感悟新知1、了解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搜山,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勒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 我们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2、走近作者: 陈毅同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 解题: 4.让学生初读全诗后,完成下面的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丛莽( )旌旗( )应有涯( )当纸钱( ) 阎罗 ( ) 烽烟 ( ) 血雨腥风( )捷报( )(2)解释词语余: 旋: 旌旗: 烽烟:正: 涯: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二、探究新知1.教师范读,强调重点读音。2.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正音。3.小组派3名学生各读一章,进行全班朗读竞赛。4.给三首诗划分朗读节奏,找出每首诗的韵脚5.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弄懂三首诗大意。6.全班齐读课文,加深印象,熟读成诵。四、归纳整理今天有什么新收获?五、达标测评 对子同学检查全诗背师生反思、总结:第二课时一、感悟新知1. 借代修辞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2.引用修辞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3.“国门悬”典故含义引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 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二、探究新知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2.第一首开头设问句有什么作用?使用了什么句式?3.三首诗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设问:借代:借喻:引用:5.从诗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动词,并说说它好在哪里。6.三章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四、归纳整理师生讨论总结写作特点五、达标测评1.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品质,他们的思想通过诗文表现出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试举例? 2.完成填空表现作者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