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摘要: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直接导致区域旅游开发投资的增加,为了使投入带来最大的收益,制定科学可行的区域旅游规划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旅游业收入和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针对晋陕豫三省区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区域旅游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体系。在此体系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业绩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要求。文章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总体影响及相关因素的动态影响过程,结论为: 晋陕豫三省区提升旅游产业绩效,应该注重各方面因素的协调;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尤其需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实行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服务化水平。关键词:晋陕豫;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1 引言晋陕豫三省地处母亲河黄河的中游,区位条件优越,是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华北、西北、中原的结合部),同时处于陇海经济带中段,在全国大流通中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如此区位既可以优先接收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聚集三省区自身的发展能力,又能够以此为平台向外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这一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晋陕豫三省区谋求自身的发展由来已久,早在1986年就建立了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2008年启动申报了“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被列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年11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列入国务院2013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2014年4月14日,国务院同意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用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据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域经济协作规划,预示着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晋、陕、豫三省地处黄河之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文积淀丰厚,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作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母亲河黄河孕育了晋陕豫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集中了黄河中游地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黄河流经所形成的V字形三角区,极易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枢或游客集散地。随着晋陕豫三省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旅游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形成的国内著名旅游景区已传到了祖国的每一角落。作为黄河大旅游区板块,随着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如何能够快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角度,要进一步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知名度,打造金三角地区的黄河旅游品牌,使其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合作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晋陕豫三省区的旅游产业绩效进行深入研究,从总量和质量方面来对经济绩效展开研究,其中会涉及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产业绩效影响的程度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能够为晋陕豫三省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有关区域旅游产业绩效的研究总结归纳如下。国外对区域旅游产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简单数学模型时期。主要以旅游“乘数原理”为分析工具,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国民经济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或考察旅游就业的增量和国民就业增量的倍数关系。然而乘数关注的仅仅只是发生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变化的实际过程。阿彻对“旅游经济乘数效应”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验证,并得出了可信的结论。马西森和沃尔、基奥所做的研究都得出了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结论。此后乘数效应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旅游产生的收入是如何影响当地经济每个部门。(2)复杂数学模型时期。这一时期以利用复杂数学和统计工具为特征,建立了以投入产出分析和旅游卫星账户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学模型,并已得到广泛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不仅测算了旅游者花费的直接效应,而且还测度旅游目的地的间接和引致效应,阐明了经济运行中各部门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弥补了局部均衡分析的缺陷。其缺点在于夸大了旅游经济对GDP的影响,对本行业自身所受到的经济影响分析不够,忽视进口漏损等问题,没有考虑到其他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夸大了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正面效应。Wagner运用社会核算矩阵对Brazillian地区的旅游业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价。20世纪70年代,旅游卫星账户首先在法国得到使用,90年代后逐渐成为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旅游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以便准确地测度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并增强旅游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经济效益的可比性。但它在付诸实践方面困难重重,成本昂贵就是最大的障碍。(3)复合概念模型时期。该时期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前两个时期在研究思路上有很大差别,并且由概念模型向数学模型转化的关键性工作尚在进行。英国学者Blake等提出的旅游政策与预测模型包含TEAM和TEIM研究的主要内容,适用于旅游规划、政策分析与预测等工作,对政府决策者和业界分析人士而言都是一种辅助预测的有力工具。国内对区域旅游业经济影响、绩效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引用国外相关方法和模型,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旅游宏观经济影响上,对区域旅游业自身经济绩效关注不够。研究同样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对区域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大都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对区域旅游业经济影响、绩效的估算是依靠经验进行的,缺乏科学性。(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较多,开始采用定量分析法评价区域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及效应,引入相关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来论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及可靠性。楚义方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了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并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初步科学地估计了我国国际旅游的创汇效应(考虑到了漏损额)、旅游产出乘数、旅游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陆林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季节差异分析、旅游者消费水平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黄山的旅游经济效益状况。(3)进一步发展阶段(2000至今)。这一阶段的成果更为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及评价区域旅游业的经济绩效,也开始采用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评价。魏小安提出从需求的角度,用旅游收入占支出法GDP的比重来衡量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和产业地位。张帆等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TSA的一些研究方法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测算了秦皇岛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比较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来说,我国对区域旅游业经济影响、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引用国外相关方法及模型阶段,创新性不够,研究倾向于强调旅游目的地因发展旅游业而增加的获利能力。只是单纯地用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这是总量指标,并没有从质量指标方面作深入分析。本文以杨立勋的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为指导来研究晋陕豫三省区的旅游产业绩效,从而为黄河金三角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2 旅游产业绩效的内涵2.1 旅游产业的界定与内涵与其他产业不同,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产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 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产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于旅游产业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概括起来,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流派的观点认为:“旅游产业就是在旅游者和交通、住宿及其他有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旅游签证、中间联络、代购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代办手续,此外利用本商社的交通工具、住宿设备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行业”。 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将旅游产业简单的约等于旅行社行业。虽曾风靡一时,但最终淡出了人们的研究范围。另一种流派的观点认为:“旅游产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它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环境不断变化的一个正在形成和正在统一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种观点也不太被普遍接受。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旅游产业的概念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22 产业绩效内涵界定产业绩效是在特定市场结构中竞争行为的直接结果,产业绩效的好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市场的竞争结构。产业绩效是产业组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绩效,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效就是效率,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所谓产业绩效,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产业经济绩效,旅游产业在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收益和客观效果的综合,它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其他各种影响、效果。本文基于布朗布亚克的观点,即绩效包括行为和结果,再结合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将旅游产业绩效的内涵延伸为从事旅游经济活动得到的效果或收益,进一步则体现在旅游产业的营业收入及旅游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数值变化上,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随着中国旅游业进入转型期,旅游绩效的衡量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在转型初期,旅游的经济功能仍将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旅游绩效的衡量仍然主要是经济指标。但衡量的维度会有一些变化:第一,由单纯重视数量维度转向更为重视质量维度。旅游绩效不再仅仅追求旅游收入、人次等数量指标,开始重视旅游者逗留时间、旅游者人均消费额、旅游者消费结构等,并且开始考虑旅游接待成本的衡量,如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等。第二,国际旅游方面,开始重视对出境旅游的指标进行更为精准的衡量。第三,旅游在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难题中的功能受到重视,相关的统计指标,如旅游带动就业人数、旅游拉动内需的力度,即使难以定量测算,也会成为一些地区衡量旅游绩效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地区会引进旅游卫星账户,试图在经济功能的框架下,更为精准地衡量旅游业的绩效。3 分析模型选择本文拟选取晋陕豫三省的旅游业产业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省际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出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和质量绩效的影响差异,进而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为企业采取合理的企业行为提供依据。传统的回归分析主要关注均值,即采用因变量条件均值的函数来描述自变量每一特定数值下的因变量均值,从而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这类回归模型实际上是研究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描述了因变量条件均值的变化。人们当然也关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分布的中位数,分位数呈何种关系。这就是分位数回归,它最早由凯恩克(Koenker Roger)和巴西特(Bassett Gilbert Jr)于1978年提出,是估计一组回归变量X与被解释变量Y的分位数之间线性关系的建模方法,强调条件分位数的变化。分位数回归估计与经典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相比较,有许多优点。当数据出现尖峰或厚尾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异方差等情况,最小二乘估计将不再具有优良性质,且稳健性非常差。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结果比OLS估计更稳健,而且,分位数回归对误差项并不要求很强的假设条件,因此对于非正态分布而言,分位数回归系数估计量则更加稳健。最小二乘估计假定解释变量只能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条件分布的均值位置。而分位数回归估计能精确地描述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范围以及条件分布形状的影响,能够更加全面的描述被解释变量条件分布的全貌,而不是仅仅分析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均值),也可以分析解释变量如何影响被解释变量的中位数、分位数等。不同分位数下的回归系数估计量常常不同,即解释变量对不同水平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同。分位数回归是对古典条件均值模型为基础的最小二乘的拓展。普通最小二乘法是利用因变量的条件均值来建模,通过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来获得回归参数的估计。分位数回归则利用因变量的条件分位数来建模,通过最小化加权的残差绝对值之和来估计回归参数。它可以称之为“加权的最小一乘回归法”。对一个连续随机变量y,如果yQ()的概率为,则称y的分位数值是Q(),或称Y的第分位数。设随机变量Y的分布函数为F(y)=P(Yy),则Y的第分位数为Q()=inf(01)。对于一般模型:yi=xi+i+ui(i=1,2,)其中,yi为被解释变量,xi为k1的行向量,为k1的行向量,表示对应于被解释变量第分位数的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i为截距项,ui为随机误差项。现假设Y的条件分位数由k个解释变量组成的矩阵X线性表示:Q(|xi,())= xi()式中,xi=(x1i, x2i ,xki)为解释变量向量,()=(1,2,k)是分位数下的系数向量。Q()=argmin=argmin,其中,u=当在(0,1)上变动时,求解下面的最小化问题就可以得到分位数回归不同的参数估计:N()=argmin()((yi-xi())对于面板数据模型:yit=xiti+i+uit(i=1,2,N,t=i=1,2,T)i表示不同的样本个体,t表示不同的样本观察时点,u表示随机误差项向量,i表示自变量的系数向量,i表示不同样本不可观察的随机效应向量。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参数估计的一般线性条件分位数方程:Qyit(j|xit, i)=xit(j)+ i当在(0,1)上变动时,求解加权绝对残差最小化问题就可以得到分位数回归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参数估计量。其中,参数可用下式求解:=tj(yit-xit(j)-i)4 设置指标体系 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科学评价的重要前提。文中在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上,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量化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对客观事实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研究旅游产业绩效方面的指标,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指标,根据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可用性原则,加以创新性研究其分析技术,以用来确定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绩效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41 被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1)旅游业营业收入。是度量旅游产业绩效的总量指标,其影响作用较为直接。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衡量离不开旅游业收入,一方面,旅游业收入体现了旅游产业自身发展中的规模状况,或者说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经营获利能力主要指旅游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及旅游企业总体经济业务的营业额所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业收入影响程度更为直接。下面的折线图反映了2008年2012年全国以及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营业收入的情况,可以看到旅游业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得到的结论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得重要作用。表一 旅游业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2)旅游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度量旅游产业绩效的质量指标,其影响性更为间接。各地区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旅游产业自身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本文采取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来获得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一数据。42 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 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即自变量的选取,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提出许多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的自变量,如何从中选取确实有影响力的自变量来建立回归方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基于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关联度高的产业,其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将会优先考虑其中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作用的指标。(1) 经济发展水平(GDP)。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经济发展水平衡量的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意义是衡量经济发展状态、潜力的标志,对旅游产业绩效影响深远。(2) 旅游业投入。投入的另一个名称叫生产要素,经济学家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自然要素、人类劳动资源和资本。本文选取劳动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来作为衡量旅游业投入的指标。以旅游业从业人员数来衡量旅游业劳动力资本投入,以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物质资本投入。同时这两项指标的选取也可以反映出旅游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3) 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开放程度,它反映在对外交易的各个方面,通常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商品市场开始,即相对稳定的外贸进出口。对外经济关系的主体是进出口贸易,而对外贸易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一般选择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或出口额或进口额与GNP或GDP之比,作为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从这一指标。本文遵循这一原则,将以进出口总额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旅游目的地,这也意味着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加大出入境旅游,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已成为重点。(4) 市场化制度建设水平。本文选取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市场化制度建设程度,市场化制度建设越完善,旅游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竞争积极性就越强,竞争意识就会越强烈,各地区的竞争优势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5)经济结构服务化水平。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之后,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学者们一般将一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过50%视为进入服务经济发展阶段,这个过程被称为经济结构服务化。经济结构服务化,在本质上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农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业首先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支持着制造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当服务业的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分工深化、自我增强的发展机制,为制造业、农业注入更为高级、高效的生产性服务要素。本文选取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经济结构服务化水平。5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各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陕西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所以需对指标数据作标准化处理,采取中心化标准处理,即x=,式中是指标观测值x的样本平均值,S指样本均方差。数据的计算将采用Eviews软件中自带的分位数回归的自举法(Bootstrap),在这里设置的重复次数为1000次。6 旅游产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变量代码说明:旅游营业收入:YYSR;全员劳动生率旅:SCL;经济发展水平:GDP;旅游业物质资本投入:WZZB;旅游业劳动力力资本投入:RLZB;对外开放程度:DWKF;市场化制度建设水平:SCH;经济结构的服务化水平:FW。回归时,对部分变量取对数,主要是消除异方差,使得回归结果更可靠。6.1 对旅游营业收入的分位数回归即因变量:旅游收入;自变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GDP、市场化、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分位数0.1分位数0.25分位数0.5分位数0.75分位数0.9C-7.288439-10.96018-6.046701-2.89886714.88191LOG(WZZB)-0.397796-0.118751-0.299802-0.45255-1.933778LOG(RLZB)0.2321230.3555090.226880.1780520.651632LOG(GDP)1.7686161.5617091.5585071.7057532.226066SCH-0.009873-0.015503-0.01293-0.012948-0.018543LOG(DWKF)-0.029980.0695510.016782-0.0869640.270371FW0.0501560.0266420.0196870.0138120.062052Pseudo R-squared0.897910.8816090.8708090.842840.818979表二 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的影响系数 从表二可以看出,旅游业劳动力资本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化水平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的回归系数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作用较明显;而对外开放程度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影响不太显著,有增有减;物质资本投入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有负面抑制影响,市场制度化建设水平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影响程度偏低,也呈现出负增长,两项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对旅游营业收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中,以表二中旅游营业收入由小到大的分布视为旅游产业绩效的总量规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可以观察到各影响因素随着总量规模由低端向高端变化,相对应的影响作用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如下。物质资本投入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其系数为负数,说明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中固定资产投入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作用不明显。相反人力资本的投入却对旅游产业绩效起着促进作用明显,且其影响作用显著且逐步上升,在10%分位点处的边际影响水平为0.23上升到90%分位点处的边际影响水平0.65。综上,旅游业投入中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绩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随旅游产业总量绩效水平由低到高的分布,其影响作用显著且逐步上升,至90%分位点的时候,其边际影响水平为2.22,体现了晋陕豫三省区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化制度建设水平随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由低到高的分布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意思就说,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作用在曲折中呈上升趋势,在50分位点处边际影响水平为016,在90分位点处边际影响水平为027,有高有低,其上下影响幅度呈跳跃性变化。对外开放程度体现出晋陕豫三省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愿景。经济结构的服务化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体现出晋陕豫三省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62 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分位数回归因变量:全员劳动生产率;自变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GDP、市场化、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分位数0.1分位数0.25分位数0.5分位数0.75分位数0.9C-3.70077-3.70077-92.95862-102.6204449.5378LOG(WZZB)-3.35089-3.35089-3.190025-2.037912-30.0873LOG(RLZB)-17.11162-17.11162-6.46139-6.658184-38.65906LOG(GDP)7.4507027.45070225.3863324.9401513.036SCH-0.33278-0.33278-0.512913-0.519174-0.010727LOG(DWKF)13.7075113.707511.719681.72850414.52548FW-0.479116-0.479116-0.271335-0.2495411.73979Pseudo R-squared0.7103960.6723440.7280140.675710.622913表三 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质量绩效的影响系数在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绩效的研究中,除了总量规模的研究,经营效率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虽然总量这一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直观和有效,但是效率这一间接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兼顾效率,讲究公平。所以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下的旅游产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据表3所示,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质量绩效的影响作用深远,很明显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服务化水平则抑制了旅游产业质量绩效的影响作用,并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那么,在随着旅游产业效率由高到低的分布中,各影响因素的分布分析如下。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服务化水平在各分位点的边际影响均为负值,对旅游产业质量绩效影响有抑制作用。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旅游产业质量绩效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由10%分位点处的边际影响水平7.45上升到分位点50%的25.38,实现了飞跃。在对外开放程度中,由10%分位点处的边际影响水平13.70上升到分位点90%的14.52,影响程度趋于稳定。因此,旅游业效率的提升需要从多方投入,尤其是加大数量方面的投入,更不能忽视自身素质的提升。6.3 结论和建议(1) 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总量绩效还是对质量绩效的影响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虽然晋陕豫三省区经济发展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基于其重要作用,晋陕豫三省区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这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代表了区域内宏观经济的总体规模,这一规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的社会需求规模,也代表了旅游需求规模,如若过小的需求规模会引起进人旅游市场的竞争主体减少,进而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降低,而只有需求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以较大的驱动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地居民接受良好教育、提高素质的必要前提,较高的商业化水平为服务业的发展及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环境,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则有助于促进区域与外界的联系及信息交流,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也直接为区域创造大量的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的机会,因此,区域经济对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 (2)劳动力的投入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总量绩效的影响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质量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了抑制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能单纯依靠加大旅游从业人员数量的投入来提升晋陕豫三省区的旅游产业绩效。旅游业是高度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自八十年代步入正轨以来,发展非常迅速,从业人员也随之猛增。我国旅游业要想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之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旅游道路,就必须着力提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只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才能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获得高质量的美的享受。旅游业是一种接触性服务行业,生产和消费是同时的,这批商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特点。人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孵化器,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这些人才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旅游地区,空间结构和价值取向,而且他们还可以改变区域旅游,旅游促销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沉淀技术、外部经济效应的旅游形式,旅游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开发和知识的积累使整个社会公共知识库存增加,这只股票可以其他旅游企业和免费使用,因此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性能。因此,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注重旅游院校和旅游专业的教育,大力挖掘各层次的人才,持续投入旅游教育,加强旅游师资与学科建设,建立完备的旅游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旅游产业的人力发展规划,形成系统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3) 旅游业资本投入对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绩效的提升从总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在我国,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决定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晋陕豫三省区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三千年看陕西,四千年看河南, 五千年看山西”之说,这里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以旅游为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为主打“黄河旅游”品牌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说明晋陕豫三省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巨大,这样说来,加大旅游业物质资本投入将会使晋陕豫三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绩效的提升。 (4)对外开放水平在晋陕豫三省区总量绩效层面有抵制作用,但从质量层面考虑则表现出促进影响。从旅游业的自身特点看,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贸易业,不存在产业雷同也不容易被垄断。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贸易壁垒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对外商投资的引进和利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外商投资对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扩大了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使我国的一大批旅游饭店起点高,在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比较快地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加入WTO以后, 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对旅游业就产生的冲击可以分两个层次看:第一个层次是对以前开放度不足部分的冲击,主要是旅行社行业,面临着改革和重组。第二个层次是对开放比较充分部分的冲击,主要是对存量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可能将面临新的压力。WTO要求国际贸易对等服务, 在旅游方面,人员要有“进”有“出”。总体上分析,加入WTO后,对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医疗设施感染控制用品采购及供应保障合同
- 2025年度直播平台内容创新与市场拓展服务合同
- 2025年重型压路机租赁及期满设备回收折旧处理专项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重型卡车全面维护与定期保养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商务中心直饮水设备定制与维护合同
- 2025年生态宜居区BIM咨询服务及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合同
- 2025年绿色办公区LED节能照明设施采购合同
- 2025年新型汽车采购与旧车鉴定与转让全程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特色小吃店设备租赁及服务合同范本
- 风电场用复合材料采购与长效防腐蚀解决方案合同
- 《大脑中动脉解剖结构》课件
- z08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 智慧水务数字化供水平台建设方案
- 2025-2030焦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培训课程编号设置规则
- 旧房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应对措施考试试题及答案
- 慢性肝炎护理查房
- 高危妊娠5色分级管理
- 员工自愿自己缴纳社保协议书范本
-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标准》(第三版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