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EDA_rcise.doc_第1页
2010年 EDA_rcise.doc_第2页
2010年 EDA_rcise.doc_第3页
2010年 EDA_rcise.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rtI、仿真与验证部分(Ex14选作2)涉及工具:modelsim、NCverilog/VerilogXL、VCS、Leda、nLint、verdi等Ex1:设计一个超前进位4位加法器。(4) 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设计模块的实例化; 2)学习testbench检测内部子模块信号的方法 3)能够使用仿真器(modelsim/verilog/VCS)检查语句覆盖率。 4)学会使用脚本运行仿真 要求:1)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一款4位超前进位加法器,能够完成两个4位数据的加法,最低位加法包含进位。(可采用将1位加法器模块多次例化的方法) 2)设计该加法器的testbench,采用for循环,遍历所有情况,完成仿真测试,代码覆盖率100。Ex2:设计模可变的可逆循环加法计数器。(8) 目的:1)学习使用verilog语言描述算法; 2)验证时序逻辑的testbench设计 3)了解仿真器(modelsim/verilog/VCS)对时钟沿的处理。 要求:1)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一款模为60和模为24的可变模计数器,通过输入信号选择计数器的模;通过输入信号控制,能够实现加“1”、减“1”计数;计数器设置置数端,确定计数起点,复位后固定为“00”。计数满60或24后,计数值返回零。 2)计数器采用异步清零。 3)设计该计数器的testbench,完成仿真测试。Ex3:设计一个两位十进制数(BCD码)到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8) 目的:1)学习使用verilog语言描述算法; 2)验证时序逻辑的testbench设计 3)比较不同实现方法的优越,体会verilog语言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 要求:1)分组采用不同方法实现两位十进制数(BCD码)到二进制数的转换。 2)实现2位二进制数到十进制数(BCD码)的转换。 3)结果采用寄存器输出。4)设计testbench,完成仿真测试,并报告代码覆盖率。Ex4:设计一个按键消除抖动模块。(8) 目的:1)学习使用verilog语言描述时序逻辑; 2)学习时序逻辑的testbench设计 3)了解仿真器(modelsim/verilog/VCS)对时钟沿的处理。 要求:1)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一个按键消除抖动模块,消除由于机械原因带来的按键不良接触。每个时钟上升沿的时候检测一次按键是否按下,即按键所送的值是否为“1”,若在10ms的检测时间内,按键所送的值始终为“1”,则说明,按键确实按下;若在10ms内,所送的值由“1”变为“0”,则说明按键的闭合是机械不良接触引起的,系统所接收的按键值依然为“0”。 2)采用时钟50MHz,上升沿触发。 3)设计testbench,完成仿真测试。PartII、综合与一致性检查(Ex8必做,Ex57选作2)涉及工具:DC、Leda、nLint、Formality、Conformal(暂无)等Ex5:设计2位十进制数的8段数码管显示,上述Ex2结果输出到该8段数码管。(8) 目的:1)学习同步电路设计 2)学习时序逻辑模块划分、group/ungroup以及约束技巧 3)对设计进行可综合性检查。 要求:1)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2位十进制数的8段数码管显示。 2)采用同步扫描电路,对2个数码管的控制端口进行扫描,使得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数码管亮,每隔0.5ms扫描一次,由于眼睛的视觉停留效应,会使得显示结果达到2位同时亮的效果。这样可以节省1/2的电能消耗。 3)用Leda或者nLint.完成代码可综合性检查。Ex6:设计一款分频器,完成对输入时钟的5分频。(8) 目的:1)掌握分频器设计,了解多时钟在综合时的处理办法 2)学会使用DC环境配置、约束、综合以及取得结果及其报告 要求:1)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分频器,完成对输入时钟20MHz的5分频。 2)分频后的占空比为50。 3)仿真测试,并采用smic 0.35um工艺在Synopsys DC平台完成电路综合,给出结果的面积报告。Ex7:设计一款定时器,完成可变定时的报警功能。(12) 目的:1)学会使用脚本完成DC环境配置、约束、综合以及取得结果及其报告。 2)对RTL和综合结果进行一致性检查 3)理解代码风格和电路之间的对应关系 要求:1)报警的时长可以在1530秒范围设定。 2)定时器在接到启动信号以后开始计数,计到1)设定的数值后发出报警信号。 3)输入时钟频率为20MHz。 4)仿真测试,并采用smic 0.35um工艺在Synopsys DC平台完成电路综合,给出结果的面积报告。 5)完成网表的仿真,并和RTL代码仿真结果对比。Ex8:设计一款电子表,能够同时显示时分秒,实现定时提醒,时钟校时,秒表功能。(20) 目的:1)熟悉产品的设计过程。 2)学会IP应用 3)掌握采用FPGA及FPGA开发工具设计进行验证和综合以及布局布线。 要求:以Ex18为IP核,进行调用,完成如下功能:1)时钟输入频率32768Hz。 2)小时,分钟,秒都采用数码管显示。 3)定时提醒采用发光二极管,持续显示30s。 4)当认为时钟不准确时,可以分别对时间进行调整。 5)利用4个数码管完成秒表显示:A、精度达100ms;B、可以清零;C、可暂停,并可随时记时、暂停后记录数据,最大计时为999.9s。 6)所有按键均要消除抖动。 7)仿真测试,并采用smic 0.35um工艺在Synopsys DC平台完成电路综合,给出结果的面积报告。 8)完成网表的仿真,并和RTL代码仿真结果对比。 9)完成FPGA平台测试与演示(选做)PartIII、Layout(Ex9必做)(12)Ex9:完成Ex1要求的4位加法器版图设计,设计规则满足smic0.13um要求。 目的:1)掌握layout工具与设计方法。 2)理解DRC、LVS 3)掌握DRC、LVS 4)了解参数提取方法。 要求: 1) 版图采用standrardcell设计完成。2) 版图包含powerring和PAD3) 版图通过DRC、LVS检查4) 完成版图LPE(参数提取)与post-sim。(option)实验要求1)分组:以34人为一组,相互讨论协作分工共同完成Ex1Ex8。2)递交实验报告(纸面形式):每个同学完成自己选作题目的实验报告,并注明同组人员。每部分内容完成后,于下次上课前,以组为单位递交实验报告(纸面形式)。3)选题:实验题目不限于上述题目,可以根据所参与的课题项目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需要课题组老师签字确认,达到相近训练目的和工作量,并完成同样的实验报告和上机报告。实验报告(纸面形式)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人员: 上机用户编号: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在练习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设计目标的理解规划设计要求)选用工具:功能概述:设计原理:接口说明:实验结果:(上机递交文件目录:/home/sj0/姓名_学号_Exn仿真:给出是否完成设计目标要求,代码覆盖率; 综合:给出是否和rtl一致,面积报告,时序报告,代码风格检查报告;)上机递交文件:1)每部分上机作业完成后,统一递交到/home/sj0/handoverPartn/目录下,在该目录下建立如下路径:姓名_学号_Exn,保存下列文件,(该目录严禁出现其他无关文件)。Readme文件:指明同组几人的姓名、学号、上机用户名设计文件:(要求命名方式为:姓名_学号_Exn.v)验证文件:(要求命名方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