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 钟山 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 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 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 湖北 辽宁 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 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 翌年马皇后去世 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 孝慈 故陵名称 孝陵 也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 以孝治天下 之意 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朱元璋病逝 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 1413年 建成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整个孝陵建成 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 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 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 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 仅存方形四壁 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 碑高8 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 计2746字 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 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 今红桥 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 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 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 分别是狮 骆驼 象和马等6种 每种两对 姿态是一对伏 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 上雕云龙 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 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 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 正对梅花山 门额上书 明孝陵 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 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 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 治隆唐宋 四个金字 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 西边叫宰牲亭 东边的称具服殿 今均已毁坏 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 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 1873年 复建 比原来的要小得多 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 宽数十米的空地 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 中间有甬道 两边林木茂盛 甬道尽头有石桥 称大石桥 又称升仙桥 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 仙界 道尽头有石桥 称大石桥 又称升仙桥 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 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 高16米 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 称方城 方城以大条石砌成 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 有台阶可步入 计54级 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 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 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 现仅存四面砖墙 南面有拱门3个 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 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 东面有中山陵 南面是梅花山 西面有中山植物园 北面是 宝顶 四周树木葱茏 松涛阵阵 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 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 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 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其南边石壁上刻有 此山明太祖之墓 七个大字 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 古称孙陵岗 位于明孝陵正南300米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 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 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 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 仅存方形四壁 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 碑高8 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 计2746字 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 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 今红桥 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 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 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 分别是狮 骆驼 象和马等6种 每种两对 姿态是一对伏 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 上雕云龙 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 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 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 正对梅花山 门额上书 明孝陵 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 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 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 治隆唐宋 四个金字 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 西边叫宰牲亭 东边的称具服殿 今均已毁坏 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 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 1873年 复建 比原来的要小得多 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 宽数十米的空地 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 中间有甬道 两边林木茂盛 甬道尽头有石桥 称大石桥 又称升仙桥 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 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 高16米 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 称方城 方城以大条石砌成 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 有台阶可步入 计54级 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 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 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 现仅存四面砖墙 南面有拱门3个 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 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 东面有中山陵 南面是梅花山 西面有中山植物园 北面是 宝顶 四周树木葱茏 松涛阵阵 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 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 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 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其南边石壁上刻有 此山明太祖之墓 七个大字 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 古称孙陵岗 位于明孝陵正南300米 世界文化遗产 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明孝陵的设计理念 1 唐 宋皇陵的 上 下宫 制自秦汉以来的我国皇陵建筑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前后有继承有发展 是一脉相承的 从中国陵寝史研究的观点认为 其相同点更同于不同点 在几条共同原则下 各朝不过继承地发展 各有特色而已 这几条共同特点 正如一本 中国丧葬史 所说的 汉唐以来前有神道 后有陵寝及封土起坟的陵墓布局制度 明清自明孝陵以来不过是在前代制度基础上的发展 除此而外 尚有 依山为陵 陵墓石刻制度 后妃功臣陪葬制度等等 这些陵墓制度总的特点则是我国封建帝王集权制度在丧葬制度方面的反映 表现了绝对的皇权至高无上 2 明孝陵 前朝后寝 制度 原因 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陵宫制度高度强化皇权 前朝后寝 制度是明清时代我国封建皇权专制政治发展到顶峰的反映 从陵墓制度和建筑风格上更加体现 君主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明孝陵的设计理念就由注重灵魂变为突出皇权 3 前朝后寝 的三院落制明孝陵开创明清各代皇陵定制 明孝陵的建筑特色 雄美壮观 充分体现皇权的威严整齐对称 造型严谨人工建筑美和自然形态美和谐统一 浑然天成 明清皇陵艺术形象最突出 手法最成熟 主要表现在 建筑的配制与组合均以风水学 每陵正对一个山峰 将自然的山陵组织到人造的陵墓建筑中 增加了建筑艺术形象的内涵 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品市场业务合同范本
- 协议解除二手房买卖合同
- 医院协议用工合同书范本
- 中间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整形执照转让协议书
- 合同居间服务协议书范本
- 合同进度款调整补充协议
- 一级建造师合同补充协议
- 伊宁市买卖院落合同范本
- 合作协议能签几年的合同
- 设备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晚期胃癌患者护理查房
- IATF16949质量相关知识专项考试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相关护理综述课件
- 航空发电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教科版(2017版)科学五年上册《机械摆钟》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公差配合课件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全部课件(含19课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