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悲剧美.doc_第1页
音乐的悲剧美.doc_第2页
音乐的悲剧美.doc_第3页
音乐的悲剧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五、教学重点: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脑平台钢琴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二)、导入: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1)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教师:毫无疑问,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笑口常开。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你是笑不出来的。下面我将要给大家欣赏的这幅油画,就曾让许多观众都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2)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出示流民图)教师:我们都知道绘画是一种静止的、凝固的音乐,我们可以从视觉这个角度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剧美。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这两幅画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二)、新授:欣赏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1、 教师:让我们聆听这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松花江上,去感受那里的人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播放松花江上)2、介绍创作背景:在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了我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并随即在几天之内侵占了20多个城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 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东三省的人民只好流亡关外,他们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他们要倾吐,要爆发当时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傍惶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深刻体会到人们埋藏在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终于以不可抑制的强烈激情,谱写出松花江上这首反映东北同胞和全国人民共同感情的歌曲。(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学生讨论回答:(主要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教师: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层次?学生: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教师:在每个层次中,你是如何获得悲剧美的情感体验的?(1)、第一层次:怀故。歌词: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音乐要素: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均以从容的节奏和流畅而深沉的音乐语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2)第二层次:漂流。歌词:“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两个“流浪”,深沉地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是仇恨感情的积淀。音乐要素: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3)第三层次:呼唤。是歌曲的高潮。歌词:一声“爹娘啊,爹娘啊”,使苍天为之动容;一句“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诘问,吼出人民复仇的心声。音乐要素: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把北方娘们哭丈夫、哭儿子的哭声演变成该歌曲的曲调,形成爆发性的高潮。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5、演唱歌曲片段:(教师弹奏三个片段的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教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设计意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演唱。)(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3)“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设计意图: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三)、拓展:表演体验悲剧美教师: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歌剧、舞剧、歌曲等,都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学生:分两组,展示悲剧美的作品。(课前搜集准备)1组: 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2组: 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四)、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教师:鲁迅曾说过:“悲剧美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而音乐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中最重要也是最具光彩的一部分,它使人们在悲痛之中由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得到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崇高之感。九、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