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朝花夕拾 、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情感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确凿(zo) 菜畦(q) 斑蝥(w) 攒(zn) 敛(lin) 脑髓(su) 秕(b)谷 蝉蜕(tu) 书塾(sh) 宿儒(r) 倜(t)傥(tng) 窦(du)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四、划分文章层次 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五、研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部分 2、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 -断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 1,三。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第7段的中心是( )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质疑:“,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识记、理解“截然、搓捻、疲惫不堪”等词。2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文章语句(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2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谈话激趣)1、选一学生志愿者闭眼扶着另一学生走过道。然后谈感受2、海伦凯勒两岁不到就变成了盲聋哑,在那个没有声音、没有光亮的黑暗世界里,她是如何蜕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传奇女性,我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二、 检查预习 1、 首先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怎么样?截然(ji) 感慨gn ki 走廊zu lng搓捻(cu nin) 抚弄f nng 疲倦不堪p jun b kn唯恐wi kng 涨红zhng hng 绽开(zhn) 惭愧(ku) 暖和nun huo 恍(hung)然大悟 浸满jn 譬如(p) 花团锦簇(hu tun jn c) 混(hn)为一谈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心里明白。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油然而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一)分析1-4段1、“截然不同”这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一段,文中这样写到“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谁能告诉老师“此前和此后”的“此”在这里指代什么?(指代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让海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海伦此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的2-5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告诉大家海伦在莎莉文到来之前处于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1、当学生讲到“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时,老师进行材料补充:我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虽然我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有事情到来,我又急躁得控制不了,就像我常踢伤了保姆艾拉,我知道她很痛,所以当我气消时,心里就觉得很愧疚。但是当事情又不顺我的心意时,我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几种单调的手势,也越发不敷应用了。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母亲若在旁边,我就会一头扑在她怀里,悲痛欲绝,甚至连为何发脾气都给忘了。日子越来越难熬,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至每天都要发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小时就闹一次。(2、当学生讲到“在茫茫大雾中航行”时,对第4段进行朗读指导。要求读出海伦孤寂、无助、渴望光明的心理。(3、2-4段写到此前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对全文来说有什么用呢?答案见书。(二)分析5-13段1、失去听觉、视觉、说话能力的小海伦,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她是多么孤独、多么无助,多么渴望光明的到来呀。终于在她6岁零9个月时,上帝听到了她的呼唤,为她送来了一位光明的使者,她就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作者有一句总的评价,领起下文,请勾出来。第5段-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2、 “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看看自从莎莉文老师来了后,做了哪几件事情?明确: 第一次见面就把我搂抱在怀中. (搂抱) 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 (玩具)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 “杯子”(cup)以及“坐”“站”“行”这些词. (拼写)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分杯和水.(区分杯和水)3、莎莉文老师做这些事情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老师?结合文中对莎莉文老师的动作描写,谈一谈。明确:充满爱心(见面抱我)、耐心(扫地上洋娃娃的残片,递帽子给我)、了解儿童心理(手指游戏),讲究教育方式(井房把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教我理解水这个单词),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学循序渐进,是一个教育艺术家)老师补充: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乐地歌唱,奇迹发生了!两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经变成了温顺的小女孩。”仅仅两个星期,让海伦从粗暴到温顺,莎莉文老师(爱心、耐心、独特的教育方式等)4、 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海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相关部分,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尤其是一些关于海伦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明确:(1)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快乐、自由、希望、喜悦、幸福(板书)(2)世界如雾(恐惧、黑暗)-世界花团锦簇(美好、光明)(3)没有温柔同情没有爱发脾气不会悔恨-爱、悔恨不已。总结:多处对比,前后照应。(好学、乐观、幸福、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等)5、理解课文标题,作者为什么把莎莉文老师称作“再塑生命的人”?答案见书上标题处。四、品析句子,合作探究1、“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反映海伦之前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世界的孤独、恐惧。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2 、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学会“水”字后,作者理解了语言文字跟宇宙万物的对应联系,每一样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内容,互相不可替代。这不仅激起她的求知欲望 ,而且使她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有爱心。这是她思想的一个大飞跃,所以她有这样的自我评价。3、“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4、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第3段“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10段“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年扑鼻”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答案见书。五、拓展延伸1、海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讲身残志坚的故事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3、最后老师也想送大家几句话,希望大家能微笑没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培根)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 诵、默写全文。2、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3、情感与价值: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2.孔子及论语的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编纂的意思。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乎传(chun)不习乎 知之者不如好(ho)之者4、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5、根据课下注释,学生翻译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第二课时第一阶段: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对照书下注释,朗读课文,弄懂各章大意。不懂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yu,愉快.(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 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重点字词: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第二阶段: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第1章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第2章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第3章 :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4章 :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5章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第6章 :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第7章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第8章 :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第9章 :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10章 :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第11章 :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12章 :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第四阶段:小结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阶段:1、导入: 2、准确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说通悦 有通又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君子 可以 罔 殆 疏 水 匹夫 朋 二.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乎吾身。(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目标检测: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二、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1.不亦君子乎古: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今: 对人的尊称 2.可以为师矣古:能够/可以用来 (可以要分开解释是单独两词)今:可以 能够 (表示能力)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 今: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 今:实指三个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救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1、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2、影响: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第四阶段:检测小结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名著阅读导学案一、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二、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共收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原题是旧事重提三、故事梗概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叙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责任担当课件
- 溺水防治课件
- 小学生谐音笑话课件
- 溺水急救说课课件
- 小学生课堂形体课件
- 小学生课件特色活动
- 飞机铆装工岗位实习报告
- 钻井液工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理论学习手册练习试题及答案
- 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管理维护人员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风机市场洞察报告
- 基于GIS的商业选址分析与研究
- 钢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培训资料
- 计算书-反渗透
- 常年法律服务建议书
- 关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调研报告
-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议签到表
- 皖2015s209 混凝土砌块式排水检查井
- 2023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
- 风口风量测试记录1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