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设计案编制人:游萍 审核:刘凌 领导签字:游萍【活动目标】1 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2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4、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筛选、整理、设计成果展示,加深对黄河的深刻了解。2、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一)课外阶段(二)课内阶段(作品展示、口头汇报)【课外自主活动】(一)课外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申报阶段: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黄河颂第二课时后15分钟 收集阶段:围绕下列三大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整理阶段: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两个课外活动【学习导航】(一) 知黄河 颂黄河(1) 黄河之貌 研究内容: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2)黄河之城 研究内容:了解历代在黄河流域建都的王朝、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二)品黄河 恋黄河(3)黄河之史 研究内容: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4)黄河之歌 研究内容: 收集并摘录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成语、谚语。(三)忧黄河 救黄河(1)黄河之患 研究内容:关注黄河流域的断流、污染、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展等现状。(2)保卫黄河 研究内容: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及改造黄河等问题。(四)小组合作拟一套黄河知识竞赛题。【课堂展示活动】【导入示标】(5分钟)导入语(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体会“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展示交流】(30分钟)(一) 汇报阶段: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及研究结果综述。(二)展示阶段: 主题项目项目内容资料来源黄河之貌黄河之城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患保卫黄河(三)竞赛阶段:各组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第一篇章:追溯黄河的历史(必答题)第二篇章:品味黄河的文化(抢答题)第三篇章 保护黄河的生命(风险题)(四)小组展开活动,完成下列两则题目:1、请你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则公益广告。2、请你为黄河母亲和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总结反馈】(5分钟)(五)综合写作(35分钟)小组内评价(5分钟)(每项10分)评价内容描述得分评语标题主题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构思特色形式:剪报、PPT;要求:以图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 形式:剪报、PPT;要求:以图表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形式:手抄报、资料册、PPT;要求:注明出处,作者。形式:手抄报、资料册、PPT;要求:注明出处,作者,诗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形式:剪报、手抄报、资料册、PPT;要求:注明资料来源,写出资料的内容提要或观点。形式:剪报、手抄报、资料册、PPT;要求:注明资料来源,写出资料的内容提要或观点。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感悟阶段: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整理学案,自我总结:这次活动中我遇到的困难:我解决的办法是:我的收获:2010-2011学年下期初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09 使用时间:2011314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编制人:游萍 审核:刘凌 审批:游萍【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3.激情投入,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爱国热情。【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 :15分钟预习课文,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先默读,再浏览,15分钟完成预习学案。2.课内探究:5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当堂检测。【自主预习】【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长江等长篇。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这是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像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2背景介绍年月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个多月内,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原本富饶的东北大地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预习导航】 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魂的寄宿之地,作者端木蕻良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请你用一句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自主学习】(15分钟)1.默读课文,(1)给加点的字注音:炽痛( ) 泛滥( ) 嗥鸣( ) 怪诞( ) 亘古( )谰语( ) 蕻( ) (2)写汉字:go头( ) 默 q( ) 污 hu( ) 蚱 mng( )斑 ln( ) 田 lng( ) (3)在以下词语中选3-4个词语说一段话:炽痛 泛滥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污秽2.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4.我的疑问:通过自学,你有哪些疑问不能解决?把它写在下面,准备课上交流。【课堂导学】【导入示标】(5分钟)1、引入:播放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图片并配以松花江上等音乐,让画面与观者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大家谈感受。2.汇报预习检查情况。 3、划出文章的结构示意图。【自主学习】(10分钟)1、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2、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4、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摩。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展示交流】(20分钟)小组展示,全班展示。【总结反馈】(5分钟)1、完成反馈检测案。2、总结:每读一遍文章,就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反馈检测】1.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打动你?找出来,读读背背。2. 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事物的依恋。A、“当我当我当我”;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D、“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3、比较阅读: 土 地(有删节) (秦牧 )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遐想?想起它的过去,它的未来,想起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要成为土地的主人,怎样斗争和流血,想起在绵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一块土地上面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和事迹,他们的苦难、愤恨、希望、期待的心情?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我想起了二千六百多年前北方平原上的一幕情景。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他们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疲倦极了,饥饿极了。他们用搜索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垅间麦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一个农民正在田里除草。那流亡队伍中一个王子模样的人物,走下车子来,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着:“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东西吧!你总得要帮忙才好,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衣不蔽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从田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送到王子模样的人物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王子模样的人显然被激怒了,他转身到车上取下马鞭,怒气冲冲地想逞一下威风,鞭打那个胆敢冒犯他的尊严的农民。但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大臣模样的人物上前去劝阻住了:“这是土地,上天赐给我们的,可不正是我们的好征兆么!”于是,一幕怪剧出现了,那王子模样的人突然跪下地来,叩头谢过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土块,放到车上,一行人又策马前进了。辘辘大车过处卷起了漫天尘土 这是左传记载下来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发生的故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除了因为这群贵族是在亡命途中,不得不压抑着威风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们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他们知道,只要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永不休止地榨取农民的血汗。 1.“从田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给王子模样的人是什么意思? 2.“一个上了年纪的、大臣模样的人物”说的一番话是为了帮助农民使他不挨打吗? 3.你是怎么看这个大臣模样的人说的话? 4、 这个故事被秦牧收在中,那么他想借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注意简介中的名、时、地、著。默读课文,标注段序,勾画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在课文中做好自学笔记,最后完成导学案上的字词题目。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至少提出一个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疑问。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品读时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爱祖国与如何爱祖国。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面对大地联想深广、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如大江奔腾到海,汇聚笔尖,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了对“土地”的珍惜,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疆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接受投降仪式,作者运用这些联想,思绪飞扬,无处不在。【回顾总结】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2010-2011学年下期初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08 使用时间:2011310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三案编制人:刘凌 审核:刘凌 审批:游萍【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逼狭、崎岖、雄健、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比喻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情感。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 20分钟预习课文,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先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15分钟完成预习学案。2.课内探究:5分钟小组汇报预习情况,8分钟合作探究,2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巩固落实、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4岁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2年7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4月6号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4月28日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2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则已经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到,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自主学习】(15分钟)1.同学们尝试着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且标出你认为在朗读时不好处理的的语句,及时解决这些朗读中出现的问题。2.请试着归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4.我的疑问:通过自学,你有哪些疑问不能解决?把它写在下面,准备课上交流。【预习自测】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崇( )山峻( )岭 一泻( )千里 逼狭( )阻抑( ) 湍( )急 崎( )岖 景致( )【课堂导学】【导入示标】(5分钟)引入:同学们,当我们耳边响起国歌时,当我们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着五星红旗行注目礼时,你有什么感受或感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20世纪20年代,即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写下的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它同国歌一样激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发总监面试题及答案
- 高考不等式试题及答案
- 正畸摄影测试题及答案
- 甘肃天水专技试题及答案
- 电商购物平台的用户创建与维护试题及答案
- 典当授信担保合同范例
- 劳务员用工合同范例
- 专利免责合同范例
- 音符时值的完整性理解试题及答案
- 众筹合作合同样本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 智能垃圾桶设计方案资料
- 2025陕西汉中汉源电力(集团)限公司招聘5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新闻报道的写作及范例课件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年产3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 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范文与撰写要点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卷及答案:图表解读与地理学科创新试题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