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doc_第1页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doc_第2页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doc_第3页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doc_第4页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OL-1*-2011*公司企业标准Q/OULONQ/OL-1*-2011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公司发布2011年5 月 31日发布 2011年 6月1 日实施化学物质明细表序号化学品名称/型号页数1煤油43柴油54机油 65松节油76二甲基硅油87白油(缝纫机油)98钛白粉109氮气1110氢气1211乙醇(酒精)1312石油醚1413二氯甲烷1514丙酮1615二甲苯1716凡士林(白)ROHS 1817环己酮1918正己烷2019石蜡(白)2120二月硅酸(有机锡)2221胶水(502)2322脱漆剂2423膜层保护剂(CPL200H)2524粘合剂(703) 2625粘合剂(706B)2726胶粘剂(EN-2550) (缺)2827环氧树脂色桨2928环氧树脂(6101) 3029环氧树脂(ZR102/硬)3130环氧树脂固化剂(593) (缺)3231透明环氧灌封胶(6308)(缺)3332灌封胶(HT5299) 3433硅橡胶(704)3534导热绝缘胶(WH-5A/B)粘度4000-50003635硅胶(GHD-41C)3736氨基绝缘烘干漆(A30-11)3837有机硅导热胶(ZR341)3938隔热硅胶(ZR340)40序号化学品名称/型号页数39电密胶(WUH-10/WUE-10)4140电子灌封胶(F-8/100:7) 4241电子灌封胶(906-甲乙)4342油脂漆 (缺)4443密封胶(乐泰系列)4544稀释剂4645助焊剂47 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汽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汽油主要成分: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易挥发,不溶于水,良好的抗暴和燃烧性能,蒸发性好,燃烧完全,积碳少。具有交好的安定性。有轻微刺激性。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吸入会导致中毒等危害;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注意:不能直接吸入;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日常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取用时带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与氧化剂分开存放。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存储油罐应采用内浮顶罐或地下罐、半地下罐。在储存、装卸和使用时严格做好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小量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包装可重复使用,残液收集后统一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煤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煤油主要成分:硫醇硫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水白色至淡黄色流动性油状液体,易挥发。安定性好,无味,对环境污染小,燃烧完全,热度高。主要用途:用作燃料、溶剂、杀虫喷雾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高浓度时,吸入会导致神经衰弱,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注意:不能直接吸入;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日常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取用时带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超过25。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存储油罐应采用内浮顶罐或地下罐、半地下罐。在储存、装卸和使用时严格做好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尽快进行彻底洗胃。就医。小量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包装可重复使用,残液收集后统一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柴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柴油主要成分:C15C24烃类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具有低温流动性,物化性好,点火迅速,燃烧完全,对机件无腐蚀。主要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害物质。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日常防护: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戴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存储油罐应采用内浮顶罐或地下罐、半地下罐。在储存、装卸和使用时严格做好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尽快进行彻底洗胃。就医。小量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包装可重复使用,残液收集后统一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机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机油(润滑油)主要成分: 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闪电:76。主要用途: 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 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具刺激性。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日常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收集后统一处理,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松节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松节油主要成分:-蒎烯和-蒎烯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刺激性松香气味。不溶于水,比谁轻,溶于乙醇、氯仿、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沸点:154170,闪点:3246,燃点:253。在空气中容易氧化,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主要用途:用作油漆溶剂,合成樟脑、胶粘剂、塑料增塑剂等,也用于制药、制革工业。 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害物质。灭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灼伤。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及乏力、嗜睡、头痛、眩晕、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尿频及蛋白尿。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作用,引起脱脂、干燥发红等。日常防护: 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耐油手套。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小开口钢桶或玻璃瓶盛放。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瓶体收集后统一处理。不可随意弃置自然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二甲基硅油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二甲基硅油主要成分: 二甲基环状硅氧烷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毒不易挥发的液体。有各种不同的粘度,有较高的耐热性、耐水性、电绝缘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对金属不腐蚀。主要用途:常用作高级润滑油、防震油、绝缘油、消泡剂、脱模剂、擦光剂和真空扩散泵油等。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非易燃易爆。灭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无毒害。 日常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加盖密封,不要和易燃、腐蚀性物品存放在一起,要防雨水淋湿、受潮、污染。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包装物收集后统一交给专业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白油八、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白油主要成分: 九、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棕红色油状液体。含油量不小于70%。pH值6.57.5,在水中不会水解,不产生游离碱。水乳液有良好的起泡、乳化、湿润、去污能力,对皮革剂毛纺织品等无腐蚀。主要用途:用作皮革加脂剂,用于轻革乳液加油,有使皮革柔软、丰满、耐用等效果。还用作棉、麻、丝、毛、化纤的渗透剂。十、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毒害灭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十一、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对人安全。日常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十二、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加盖密封,不要和易燃、腐蚀性物品存放在一起,要防雨水淋湿、受潮、污染。十三、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十四、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包装物收集后统一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钛白粉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钛白粉(二氧化钛)主要成分: 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碱、稀酸,溶于热浓硫酸、盐酸、硝酸。不燃。主要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和瓷器釉料。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没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灭火方法: 无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长期吸入氧化钛粉尘的工人,肺部无任何变化,亦未发生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日常防护: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统一回收处理,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氮气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氮气主要成分: 氮、氧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乙醇。 熔点:-209.86,沸点:-195.8。液化温度:77.35K,固化温度:63.2K。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不燃气体,但与氧气混合后具有可燃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日常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穿一般工作服,带一般的手套。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用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包装。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包装可重复使用,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氢气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氢气主要成分: 氢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易燃易爆气体。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日常防护: 穿戴一般工作服装和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避免光照。氢气瓶应树立存储,禁止倒放。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氢气使用时应保证瓶内有0.5Mpa以上的余压不能全部用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乙醇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乙醇(酒精)主要成分:乙醇、纯苯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辛辣味。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吸湿性。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有毒,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日常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工作时带手套,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畅,严禁吸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用铁桶或玻璃瓶储存。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收集后统一交由专业废物处理机构处理。铁桶由供应商回收,玻璃瓶统一回收。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石油醚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石油醚主要成分: 戊烷、己烷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用。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害物质。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日常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余物收集后统一处理。不可随意弃置自然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二氯甲烷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二氯甲烷主要成分:二氯甲烷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可燃,有毒,具刺激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日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避免光照。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余物收集后统一交给专业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丙酮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丙酮主要成分:丙酮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对眼、鼻、喉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不能口服。日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光照。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钢瓶可反复使用,残余物收集后统一处理,用焚烧法处置。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二甲苯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二甲苯主要成分: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及乙苯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日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小量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瓶体收集后统一处理,用焚烧法处置。不可随意弃置于自然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凡士林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凡士林主要成分: 碳氢化合物等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白色均质,无块软膏,无臭、无味,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有一定拉丝性。主要用途:用于医药、化妆品,也用作润滑剂。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毒、无腐蚀、非易燃、易爆物品。 灭火方法: 用水和灭火器灭火。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无毒害。日常防护: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食入。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防雨淋、受潮。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对人体无害。食入后,不消化,不吸收。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瓶体收集后统一交由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环已酮一、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环已酮主要成分:苯酚、氢得环已酮二、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刺激性臭味。与水混溶,可混溶多数有机溶剂。闪点():44,熔点():-45, 沸点():115.6,稳定性好,不聚合,禁止与氧化剂接触、混合。主要用途:用于油漆的稀释剂,油墨行业及其它溶剂三、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高闪点易燃、易爆液体。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日常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苯耐油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六、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七、废弃物处理措施残液和瓶体收集后统一交合格的专业废弃物处理机构处理,不可随意弃置自然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正已烷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正已烷主要成分:己烷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日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包装废物统一收集、存放,残留物、泄露物用抹布吸收、擦拭干净后,抹布统一回收、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石蜡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石蜡(白)主要成分:润滑油馏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晶体。不溶于水,不溶于酸,溶于苯、汽油、热乙醇、氯仿、二硫化碳。电阻大,绝缘性能好。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合成脂肪酸和高级醇, 也用于制造火柴、蜡烛、蜡纸、蜡笔、防水剂、软膏、电绝缘材料等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吸入本品高浓度蒸气,引起头痛、眩晕、咳嗽、食欲减退、呕吐、腹泻。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有接触未精制石蜡导致皮肤癌的报道。日常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穿一般作业防护服。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轻装轻卸,避免产生粉尘。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按不可回收固废交专业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二月硅酸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二月硅酸二正丁基锡主要成分:氧化二正丁基锡、月硅酸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低温成白色结晶体,溶于苯、甲苯、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塑料软质制品作稳定剂,如薄膜、半硬质薄片、透明软管、硬透明制品中作润滑剂,并用于多种产品过程中作催化剂,如丙烯酸酯橡胶与羧基橡胶交联反应、聚氨酯泡沫塑料合成等。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有毒。灭火方法: 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吞咽或经皮肤吸收会引起中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m3 。中毒后头疼、头涨、头晕、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失眠、体重减轻等症状。日常防护:存放处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时带防护用具,如塑胶手套、口罩等。 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按有毒物品贮运,勿与盐酸混合,储温以15-30为宜,22-24以下有结晶出现,升温即成液体。密封存储,防止泄露。 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 残液以及瓶体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不可随意弃置大自然界。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502胶水一、名称/成分中文名称:胶水(502)主要成分: -氰基丙烯酸乙酯,阻聚剂、增稠剂、增强剂、加速剂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 适用于陶瓷、橡胶、玻璃、珠宝、塑料、家俱、广告等各类物质胶粘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可燃。灭火方法: 切断火源附近的着火源,并用灭火器在上风向进行作业。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粉末灭火剂、二酸化炭灭火剂、干燥砂。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接触到皮肤会引起过敏性皮肤反应。日常防护: 大量时,必要时带手套、口罩、防护眼睛操作。一般情况下,使用时注意不要接触眼睛、皮肤。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确定容器无泄漏,装载时严禁倒置、摔落、损伤,切实捆绑。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迅速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肤附着部位,如果有 搔痒、炎症等症状,要立即请医生诊治。眼睛接触: 立即用水清洗,至少15分钟以上。洗完后, 立即请医生诊治。吸入: 如果吸入蒸气后有不适感,要立即转移至空气新 鲜的场所,迅速请医生诊治。食入: 用水清洗口腔。大量饮水在胃内稀释并吐出,之 后立即请医生处治。泄漏:迅速清除附近的着火源,准备灭火器材;用破布、纱布、砂等吸附泄露液,并回收至容器中;作业时,必须穿戴保护器具,室内要充分通风。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废胶、包装物及含胶抹布收集后统一交给产业废弃物委托获得许可的处理业者处理。销毁时,使用焚烧设备,每次少量焚烧。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脱漆剂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脱漆剂 主要成分: 各种有机渗透活性剂、稳定剂等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状液体,对铜线无腐蚀,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用于各种漆包铜线漆层的清除。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有腐蚀性。灭火方法: 采用泡沫及干粉灭火器灭火。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产生刺激性气体,对皮肤有腐蚀作用。日常防护: 要戴口罩、防护眼镜以及防酸手套进行操作,现场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存储在干燥、清洁、远离火源、高温的库房,加盖密封。勿与腐蚀性物品存放在一起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 立即用清水冲洗,就医。泄漏: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碳酸氢钠、消石灰等中和。用水冲洗,经稀释后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 残液以及包装物统一收集后交给专业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膜层保护剂 一、 名称/成分中文名称:膜层保护剂(CPL200H)主要成分: 不明二、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透明的淡黄色喷雾,100%对臭氧无损,具有较高水平的光洁度,具有很好的耐湿性,使用经济。主要用途: 保护线路板及其相关设备免受环境的侵蚀作用。三、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易燃。灭火方法: 采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四、 健康危害及日常防护健康危害: 产生雾状气体,浓度高时通过呼吸道吸收对人体有害。日常防护: 使用时现场需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带口罩和防护眼镜。五、 存储、装卸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用喷雾铁罐储存,存储在干燥、清洁、通风的库房,加盖密封。严禁倒放以及剧烈振动。勿与腐蚀性物品存放在一起,远离火源、高温。六、 应急处理措施(如防火灾和毒害)皮肤接触: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 立即就医吸入:立即就医食入:立即就医泄漏: 七、 废弃物处理措施 残液以及包装物统一收集交给专业废物处理机构处理。八、其他信息化学物质安全特性表-粘合剂(703)一、名称/成分中文名称:粘合剂(703、黑色)主要成分:107硅胶、气相白碳黑、苯胺甲基硅、乙氧基硅烷、助剂一、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黑色,胶状体。有较好的干透性,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抗潮性和绝缘性,并具有化学气体腐蚀性。主要用途:用于粘合、密封、绝缘。二、 燃爆特性与消防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