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63种群密度的调查1(2019临沂市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A若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C错误;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光、避高温等特性,诱虫器上方需用热光照射,D错误。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A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B错误;因樟树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C错误;在对样方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顶点和相邻两边边线上的个体,D错误。3(2019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模拟)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乔木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1267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1)年龄结构是指_,大致分为_等三种类型。(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_。(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三种类型。(2)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了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案(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2)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良好的环境高频考点64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A跳蝻活动能力弱,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2(2019乌鲁木齐市高三二诊)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B种群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同C调查各种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都是样方法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A出生、性别、年龄、死亡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B错误;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对某些簇生植物不易区分植株数,不适用样方法调查,C错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3(2019潍坊市高三一模)美国学者克里斯琴在对某种野外鼠类研究时发现内分泌系统也能调节自身种群密度。如图是该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调查该鼠类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图示B、C是与种群密度变化直接相关的种群特征,它们分别是_和_。(2)根据如图来看,内分泌系统中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A应是_。激素调节该鼠类种群密度的机制是_,该机制也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研究发现,野外该鼠类的部分种群会将社群压力以信息的形式“感染”给地理位置相近、种群密度较大的另一些种群,引起相同的生态效应。综上所述,生态系统中_和_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1)该种野外鼠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野外鼠类的种群密度受内分泌系统调节,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B(出生率)和C(死亡率)。(2)生长激素的内分泌器官是垂体。激素调节该鼠类种群密度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3)此信息 “感染”的野外该鼠类的同种其他种群,不涉及种间关系,因此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答案(1)标志重捕出生率 死亡率(2)垂体(负)反馈调节(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高频考点65种群数量的增长及应用1(2019南昌市八一中学高考模拟)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C种群数量达到K值,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培养瓶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C正确;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D错误。2(2019湖北高三开学模拟)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题中调查大山雀的种群密度时用的是样方法B第26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C第4年和第8年的大山雀种群数量相同D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由于大山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使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第24年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B错误;第48年值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故第8年比第4年的大山雀种群数量少,C错误;前四年都大于1,所以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 正确。3(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等十二校高三调考)图1为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为该草原上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比较图(虚线为NtNt1):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1图2(1)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草原管理上釆用轮牧或限制放牧的措施,目的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2)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_。(3)由于某种原因某片草原被废弃,若某外来物种在废弃的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该废弃草原某外来物种的初始种群数量为800只,每繁殖一代比原来增加a倍,若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_只。(4)内蒙古草原田鼠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约可增加1.47%,是图2中_对策生物。该对策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但最终会呈S型增长曲线增长。(5)图2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略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解析(1)内蒙古大草原釆用轮牧或限制放牧的措施,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3)若某外来物种在废弃的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繁殖b代,该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800(1a)b只。(4)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能力强但存活率低,内蒙古草原田鼠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约可增加1.47%,故对应图2中r对策生物。(5)图2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略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即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答案(1)抵抗力(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3)800(1a)b(4) r(5)环境容纳量高频考点66群落的种间关系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甲乙丙A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甲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不是捕食,C错误。2(2019安徽省刘安一中高三模拟)回答下列关于某森林群落的问题。(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_(填3个)。(2)设计实验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实验步骤:在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_大小基本一致。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_作为对照组3,_作为实验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植株的,则_。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_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解析(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丰富度。(2)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环境条件、植株的大小、根系的大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基本一致。对照组1:单独种植一种植物,即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对照组2: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对照组3: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实验组:间距0.5 米种植一株植物甲和一株植物乙。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植株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植株间距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答案(1)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2)根系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间距0.5 米种植一株植物甲和一株植物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植株间距高频考点67群落的结构特征1(2019湖南省益阳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个体较大生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逐个计数的方法B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C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是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特征D群落的水平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的数量时,可以逐个计数,A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但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错误。2(2019江西省新余一中等九校高三联考)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情况B灾后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然存在C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更高B呈现出镶嵌分布的特点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而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应该是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某岛屿中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易,C错误;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更为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变弱,D错误。3(2019泰安市高三模拟)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及某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的_比较复杂,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为多种动物提供_。(2)群落交错区的植被变化,可作为气候变化的预警,比如在森林草原交错区,当草原植被越来越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趋于_(填“干旱”或“湿润”)。群落交错区的这种变化过程叫作群落的_。(3)森林草原交错区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_。(4)调查发现群落交错区某种树木受卷叶蛾幼虫的危害症状很轻。为研究该植物抵抗卷叶蛾幼虫虫害的机制,研究人员用异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该植物的挥发物质A和易被卷叶蛾幼虫危害的树木的挥发物质B。随机选取300只赤眼蜂(赤眼蜂是卷叶蛾幼虫的天敌)平均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观察赤眼蜂对实验中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表。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含挥发物质A的提取液对照物质含挥发物质B的提取液对照物质含挥发物质A的提取液含挥发物质B的提取液结果(只)871370307129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群落交错区复杂的自然环境,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这将导致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及某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2)在森林草原交错区,当草原植被越来越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趋于干旱。群落交错区的这种变化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 (3)森林草原交错区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4)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异丁原醇溶剂。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该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A吸引赤眼蜂的作用更强。答案(1)自然环境食物和栖息环境(2)干旱演替(3)高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4)异丁原醇溶剂该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A吸引赤眼蜂的作用更强高频考点68群落的演替1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地变成一片灌木丛。下列关于该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过程中灌木因其在争夺阳光中占优势而取代前一群落成为优势种B该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K值不一定都在上升C加强水塘管理会使得群落演替的方向与自然演替的方向不同D该群落最终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可能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D错误。2(2019福州市高三质检)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多年生灌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_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2)该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的,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 (3)研究者通过种植灌木进行沙漠治理,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经过分解者的_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解析(1)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和多年生灌木有垂直分层结构,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水平结构,即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阶段替代草本植物阶段,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阳光中具有优势,获得更多阳光,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成为该沙地的优势种。 (3)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答案(1)水平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3)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分解(呼吸)高频考点69生态系统的结构(2019驻马店市高三期末)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C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的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高频考点7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1(2019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期末)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食物链上,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B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C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猎物种群与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依题意可知,蜘蛛为肉食动物,因此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B正确;蜘蛛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外,余下的能量用于蜘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确定猎物种群的同化量,因此不能计算出猎物种群与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2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农作物、杂草、蛙、田鼠、昆虫、蛇等生物。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田鼠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B中能量的去向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中除杂草、去虫害、灭田鼠的目的是_。(4)在农作物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从农作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 20%这一范围内,其原因是_。解析(1)图中A表示田鼠同化量;B表示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入,还有一部分未利用。(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3)农田中除杂草、去虫害、灭田鼠,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除田鼠以外还有其他生物,故在农作物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从农作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 20%这一范围内。答案(1)田鼠同化量未利用(2)K0(3)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除田鼠以外还有其他生物高频考点7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2019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2(2019四川达州市高三)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农场中的C、N等元素完全能循环利用B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传递效率C该生产模式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传染病流行D蚯蚓、蘑菇、猪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该生态农场中的C、N等元素不能实现完全循环利用,A错误;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该生产模式能实现废物资源化,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传染病流行,C正确;蚯蚓、蘑菇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3(2019陕西省榆林市高三模拟)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甲乙(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2)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填图中字母)。一般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进行的。(3)为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学总论课件
- 笔译考试三级真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包含半导体么
- 社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内涵解读
- 《统计学-SPSS和Excel实现》(第9版)课件 第1章 统计、数据和计算机
- 交叉学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源泉
- 哪些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产物
- 民族民间舞蹈课件
- 医护关系矛盾化解
- 2025-2030中国纳米气泡发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高清版)DB11∕T2279-202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范
- 语文-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北京一年级数学试卷
- 低压电工(特种作业)取证近年考试真题(300题)
- 养老院老人衣物洗涤保养制度
- UL2775标准中文版-2019气溶胶灭火器UL中文版标准
- 工程进度责任状(3篇)
- 工具模型-尤里奇2021年版新HR胜任力
-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 1.别让时间悄悄溜走 教案
-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考核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