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恋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秋天的怀恋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秋天的怀恋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秋天的怀恋阅读训练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2、 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三、重点知识。1.插叙的作用。2.人物描写。3.环境描写的作用。四、理解结构。秋天的怀念知识点(一)题目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1)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3)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了母亲深沉的爱,了解到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2.课文题目的内涵: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二)情节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本文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线索。(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情:(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我”隐瞒病情。(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 母亲临终嘱托。3.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1)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2)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3)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4)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三)叙述方式:插叙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四)人物形象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1)动作描写,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2)“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3)“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扑”这一动词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3、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1)(2) 一、汉语拼音(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动作描写。一个“挡”的动作,表明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例:1、父 人 女 虫 禾 立 2、口 田 今 木 人 门(2)神态描写。“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在这里充分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一扇门窗 一个故事 一个城市 一座城市 一片草地其他细节如:“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1)动作描写。“偏说”“跑着”“踩扁”准确地写出了“我”此前身体健康的情态。(2)心理描写。母亲为自己语出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细心的母亲就这样时时处处有意无意地呵护着儿子,关心着儿子。讠言字旁(语 认 识) 忄竖心旁(快 慢 恨)(五)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又大又圆 又大又红 又大又甜 又蹦又跳“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小鸡正忙着吃虫子呢!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五、给词语加上形容词“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六)景物描写加两笔:口(只)(古)(石 )(右)(可)(加)(叶)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1)点明季节秋天。(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一架飞机 一位老师 一群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