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4页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动物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8学时。本标准适用于硕士研究生。三、课程性质地位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大多是在动物试验中实现的,动物实验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及教学中一门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正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使实验者节省人力、无力和时间,同时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6、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实验动物学与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实验动物学知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不但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和认识二者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应用实验动物学知识解决实验中实际问题。(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实验动物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活动,形成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生动活泼场面,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好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为教学、学习都有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3)实验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素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观察、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过程。其次,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动物学实训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该项实训课时的1/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临床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逻辑的思维、结果的分析和推理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的阐述。(一)总体思路 1、课程标准要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校新的实验动物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中,丰富了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内涵,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介绍实验动物学理论的来源和证明的方法,这些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3、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4、课程标准要体现现代科技含量,在学生学习评价、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具体设计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专题讲座、网络课程自学辅导和学员课外科研等形式。理论课的安排,一般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把握实验动物发展历史及实验动物的重要意义。再按系统学习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动物模型。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动物模型复制方法、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的制备方法及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增设“实验动物学前沿进展”的专题讲座课,介绍实验动物学一些领域新的、重要的进展和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浏览实验动物学网络课程,可更轻松、方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老师的讲解并可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动画可以生动具体地演示抽象复杂的手术技术,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本门课程的每堂课均应有教学设计。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实验动物学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和掌握现代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现状,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动物复制方法、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的制备方法及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同时为学习相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二、分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动物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理解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理解实验动物分类及控制,理解实验动物设施及管理,理解转基因动物及克隆的制备方法,深刻理解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深刻理解动物实验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操作问题的能力,可以胜任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打牢学员专业基础;通过课内外研讨、实验实习、参观见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员设计、动手能力;通过撰写小论文、参与科研学术等活动,培养学员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使学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较医学有良好理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物医学等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与行动。牢记我军宗旨,树立爱岗敬业、爱军习武思想,增强打赢现代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篇、章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验小计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和应用6第三章实验动物标准化2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控制2第五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分类及控制2第六章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及控制2第七章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1第八章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2第九章免疫缺陷动物2第十章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3第十一章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2第十二章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2第十三章医学生物学动物实验课题设计2第十四章实验动物伦理和法制化要求2第十五章动物实验3第十六章实验动物外科学技术3第十七章观看动物实验教学片2合 计348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说明: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是教员必须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教员在课堂上可以少讲,但必须指导学员学习并熟悉的内容;一般内容指教员可以不讲,但学员必须通过自主学习并了解的内容】第一章 绪 论基本要求:了解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动物发展历程及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方法。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定义及内容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在线“学习论坛”、网络课程一、实验动物学1、定义2、分类方法二、实验动物1、实验动物的种类2、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第二节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实验动物的研究历史二、动物实验和生物医学研究三、实验动物的使用现状第三节 实验动物国内外发展概况第四节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基本要求: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及发展趋势,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解剖结构及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大鼠、小鼠、豚鼠、地鼠、犬、非人灵长类动物、小型猪等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特点。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小鼠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药物研究2、肿瘤学研究3、微生物学研究4、遗传学研究5、免疫学研究6、老年学研究7、内分泌疾病研究三、小鼠的饲养管理第二节 大鼠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药物学研究2、生理学研究三、大鼠的饲养管理第三节 地鼠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地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肿瘤学研究2、遗传学研究3、生殖生理学研究4、微生物学研究5、糖尿病研究三、地鼠的饲养管理第四节 豚鼠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豚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药物学研究2、免疫学研究3、传染病学研究4、耳科学研究5、营养代谢研究三、豚鼠的饲养管理第五节 兔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动脉粥样硬化研究2、发热及热原实验3、免疫学研究4、眼科学研究5、皮肤反应实验三、兔的饲养管理第六节 犬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实验外科学2、基础医学研究3、慢性实验研究三、犬的饲养管理第七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生理学研究2、传染病研究和疫苗实验3、药理和毒理学研究4、器官移植研究三、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第八节 小型猪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物学特性1、一般特性2、解剖学特点3、生理学特性二、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皮肤、烧伤学研究2、心血管病研究3、器官移植研究三、小型猪的饲养管理第三章 实验动物标准化基本要求:了解实验动物标准化意义,熟悉实验动物标准化内容,掌握实验动物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意义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在线“学习论坛”、网络课程第二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内容一、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二、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标准化三、实验动物营养条件标准化第三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具体要求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实验动物选择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三、动物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四、科研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第四章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设施对实验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的影响,掌握屏障设施及隔离器系统在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中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温、湿度1、温湿度对动物繁殖、生长的影响2、温湿度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3、实验动物室的温湿度标准二、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1、气流及换气次数对动物的影响2、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的标准三、物理、化学因素1、粉尘2、臭气3、噪声4、照明四、居住与生物因素1、饲养方式2、笼具3、垫料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实地参观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普通设施1、普通设施的设计要求2、普通设施的环境控制二、屏障设施1、屏障设施的设计要求2、屏障设施的环境控制3、IVC系统三、隔离器系统1、隔离器系统的设计要求2、隔离器系统的环境控制第五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分类及控制基本要求:了解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原因及污染源和传播途径,掌握实验动物微生物分类标准,熟悉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危害及防治。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原因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引起动物的疾病及死亡二、干扰动物实验结果三、人兽共患病四、影响生物制品质量第二节 污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实验动物二、生物材料三、人员四、设备第三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普通级动物1、普通级动物定义2、普通级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3、普通级动物饲养环境4、普通级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二、清洁级动物1、清洁级动物定义2、清洁级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3、清洁级动物饲养环境4、清洁级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三、SPF级动物1、SPF级动物定义2、SPF级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3、SPF级动物饲养环境4、SPF级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四、无菌动物1、无菌动物定义2、无菌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3、无菌动物饲养环境4、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第四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检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检测方法1、细菌2、病毒3、寄生虫4、真菌5、支原体二、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内容2、国家标准要求第六章 实验动物遗传分类及控制基本要求:了解实验动物交配方式及遗传检测方法,熟悉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突变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熟悉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杂交群动物及突变群动物的命名方式,熟悉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分离近交系动物,掌握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群动物及杂交群动物的定义。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交配方式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近亲交配1、近亲交配定义2、近交系数3、近交作用二、杂交三、远交(远缘杂交)四、随机交配第二节 实验动物遗传分类一、近交系动物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1、近交系动物概念2、亚系和支系动物3、近交系动物的繁殖方式4、近交系动物的命名5、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分离近交系5、近交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二、封闭群动物1、封闭群动物概念2、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方式3、封闭群动物的命名4、封闭群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三、突变系动物1、突变系动物概念2、突变系动物的繁殖方式3、突变系动物的命名4、突变系动物的分类5、突变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四、杂交群动物1、杂交群动物概念2、杂交群动物的繁殖方式3、杂交群动物的命名4、杂交群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第三节 实验动物遗传检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常规遗传质量检测技术1、毛色基因检测法2、生化标记检测法3、免疫学标记检测法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3、DNA指纹图谱4、小卫星DNA标记三、实验动物遗传控制国家标准1、遗传控制国家标准内容2、遗传控制国家标准检测方法3、遗传控制国家标准要求第七章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基本要求:熟悉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分类及其营养特性、饲料中的养分及其营养作用。了解饲料的配制、饲料的加工、消毒、储存及饲料的营养检测。掌握饲料的质量控制,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营养概述1、实验动物营养需要2、实验动物维持需要3、实验动物生产需要二、各种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1、小鼠2、大鼠3、豚鼠4、兔5、狗6、猴7、小型猪第二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分类及营养特性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饲料的分类1、青绿饲料2、青贮饲料3、粗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饲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添加剂二、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1、干草的营养特性2、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3、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4、饼粨类饲料的营养特性5、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6、糠麸类饲料的营养特性7、矿物质饲料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中的养分及其营养作用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饲料养分二、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3、粗纤维的营养作用4、脂肪的营养作用5、矿物质的营养作用6、维生素的营养作用第四节 饲料的配制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配合饲料的分类1、按营养成分分类2、按配合饲料的精细程度分类3、按饲料的物理性状分类二、饲料配方的设计1、配方设计的原则2、配方的计算方法3、实验动物饲料配方示例第五节 饲料的加工、消毒、贮存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饲料的加工调制1、粉碎、切碎2、蒸煮、焙炒或烘烤3、颗粒饲料的调制4、发芽饲料的调制二、饲料的消毒1、饲料的消毒方法2、消毒方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3、消毒方法对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4、消毒饲料对动物生长、繁殖的影响三、饲料的贮存四、饲料的质量控制1、微生物学控制2、重金属及污染物质控制3、饲料营养的质量控制第六节 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进行非营养研究时的影响1、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2、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对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4、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5、对动物麻醉的影响6、对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二、进行营养研究时的影响1、动物早期的营养状况对营养研究的影响2、动物实验时的营养对所研究营养问题的影响3、动物日粮对营养研究的影响第八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基本要求:掌握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熟悉人类与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及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查阅文献、深入探讨二、动物预实验三、充分利用与人有某种相似性的实验动物四、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五、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六、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水平,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七、实验动物选择和应用应注意有关国际规范第二节 人类与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比较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生理特性比较二、繁殖性能比较三、体液成分比较四、解剖特性比较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药效学研究中的选择二、毒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中选择四、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中选择五、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选择六、泌尿和生殖系统研究中选择第九章 免疫缺陷动物基本要求:熟悉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方法,了解免疫缺陷动物繁育方式机获得性免疫缺陷动物的应用,掌握免疫缺陷动物生物学特性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免疫缺陷动物分类及特点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免疫缺陷动物分类1、先天性免疫缺陷动物2、获得性免疫缺陷动物二、免疫缺陷动物特点1、裸小鼠2、裸大鼠3、性连锁免疫缺陷小鼠4、Biege小鼠5、SCID小鼠第二节 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人体肿瘤异种移植的发展二、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三、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生物学特性1、移植瘤的组织特征和性状的稳定性2、裸鼠对移植瘤的反应第三节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裸鼠的繁殖及饲养条件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1、繁育2、饲养条件二、人体肿瘤裸鼠移植方法1、移植肿瘤的常规处理及移植方法2、不同移植途径及方法3、移植瘤的长期冷冻保存三、人体肿瘤裸鼠移植成功的影响因素1、人类肿瘤细胞自身的特征2、裸鼠免疫功能状态3、裸鼠背景4、移植部位和途径5、激素和宿主性别6、鼠龄7、裸鼠的健康及洁净状况第四节 人体肿瘤免疫缺陷动物体内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免疫缺陷动物宿主1、无胸腺裸鼠2、T、NK细胞缺陷的Beige-NK小鼠3、T、B细胞缺陷的SCID小鼠4、T、B、NK细胞三联免疫缺陷小鼠二、移植方法1、原位移植2、结合体外筛选的移植法3、体内筛选方法第五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小鼠AIDS模型1、SCID小鼠的AIDS模型2、LP-BM5MULV诱发的小鼠AIDS模型3、转基因小鼠的AIDS模型二、猫AIDS模型三、猴AIDS模型第十章 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基本要求:了解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熟悉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制备方法,掌握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定义。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转基因动物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转基因动物概述1、转基因动物定义2、研究状况3、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转基因动物发展1、基因转导技术2、动物胚胎细胞研究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显微注射技术1、DNA、RNA的制备2、显微注射仪的结构3、移卵针、注射针的制备4、显微注射操作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1、受精卵的采集2、DNA注入受精卵雄原核3、受精卵细胞移植4、假孕鼠5、转基因动物的检测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基础生物科学2、遗传学3、微生物学4、肿瘤学二、生物反应器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1、血液2、牛奶3、尿液三、器官移植1、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器官移植第四节 克隆动物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克隆动物概述1、克隆动物定义2、研究状况3、克隆动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克隆动物发展1、胚胎分割2、胚胎细胞核移植3、胚胎肝细胞核移植4、体细胞核移植5、异种动物核移植第五节 克隆动物的建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重构胚的制备1、胚胎分割法2、胚细胞核移植3、体细胞核移植二、核卵重组1、卵周隙2、卵周三、细胞融合与激活1、仙台病毒融合2、电激活四、重构胚的培养与激活1、体外培养2、体内培养五、克隆动物应用一、发育生物学二、生物工厂三、基因治疗四、供体器官五、改良品种第十一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基本要求:了解使用动物模型的意义和动物模型的分类,熟悉各系统动物模型的复制,掌握动物模型的定义、复制原则及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人类疾病概述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动物模型的意义1、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2、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3、可提供潜伏期长、发病率低的模型4、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5、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6、有利于更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设计原则1、相似性2、重复性3、可靠性4、适用性和可控性5、易行性和经济性三、动物模型的分类1、产生原因分类2、系统范围分类3、模型种类分类4、中医药体系分类四、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1、致模因素2、动物因素3、实验技术因素4、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第二节 肿瘤动物模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1、诱发方法2、常见肿瘤的动物模型二、动物自发性肿瘤模型1、各类动物自发瘤2、动物移植瘤瘤株3、常用动物自发瘤移植瘤株第三节 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二、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2、肺气肿动物模型3、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5、肺炎动物模型三、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2、高血压动物模型3、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四、泌尿系统动物模型1、微小病变性肾病动物模型2、肾炎动物模型五、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脑血管疾病动物2、癫痫动物模型3、帕金森病动物模型4、Alzheirmer病动物模型第十二章 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基本要求:了解动物实验前准备工作、动物的标记方法及常用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体液采集及论文中有关动物实验的描述,掌握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及处死方式。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动物实验前准备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动物的购入1、饲养环境2、实验动物合格证3、隔离观察二、动物的标记1、染色法2、烙印法3、针刺法4、穿耳孔法5、剪尾法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小鼠二、大鼠三、豚鼠四、家兔五、狗六、猴七、小型猪第三节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麻醉前给药1、阿托品2、安定3、吗啡二、麻醉药物1、全身麻醉药2、局部麻醉药3、麻醉方法4、麻醉注意事项三、常用急救药1、呼吸兴奋药2、心脏急救药物第四节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摄入法给药1、口服给药2、灌胃给药3、直肠给药二、注射法给药1、皮内注射2、皮下注射3、肌肉注射4、腹腔注射5、静脉注射第五节 实验动物体液采集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血液采集1、尾尖采血2、眼部采血3、耳部采血4、心脏采血二、尿液采集1、代谢笼采集2、导尿法采集3、压迫法采集第六节 动物实验后的处理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手段:电子幻灯、CAI课件一、实验动物处死方法1、颈椎脱臼法2、空气栓塞法3、急性失血休克法二、论文中有关动物实验的描述1、实验动物品种、品系2、实验动物来源、等级3、实验动物性别4、动物实验条件5、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第十三章 医学生物学动物实验课题设计基本要求:了解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熟悉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对动物实验的要求,掌握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及控制。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动物实验课题设计方法: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