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doc_第1页
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doc_第2页
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doc_第3页
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doc_第4页
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2O07年第9期总第159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IjForeignEconomicRelations&TradeNo.9.2o07SerialNo.159旅游经济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郭颖马琳摘要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日渐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西部旅游大省云南在入境旅游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通过对19972006年云南省入境旅游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了云南入境旅游开发的优势和目前的发展特点,如新兴海外市场的巩固,缺乏旅游危机预警机制等,进而提出针对这些特点加快云南入境旅游开发的对策.关键词云南省;入境旅游;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07)09008703一,云南入境旅游业发展背景和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将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的目的地.2006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496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43%;旅游外汇收入3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7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长FrancescoFrangialli预测:如果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到2010年就有可能从西班牙手里夺走入境游第二的位置.到2020年就有可能从法国那里夺走入境游第一的交椅.入境旅游目前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在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家收支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是旅游服务贸易长期的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局面.除此之外,由于入境游客消费能力强,尽管其总人数占我国全部旅游人数的比例不高,但市场前景相当可观.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游逐步陷入价格战的困境中,利润率逐年下滑.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4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表明,该年度全国入境旅游业务利润率为8.5%,而国内旅游业务的利润率仅为5.7%.更有报道指出,某些地方的旅游业居然在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之际而发生巨额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发入境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业绩效增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在我国入境旅游份额中一直占有相当比例.就人境旅游人数和创汇金额在全国的比例看,19972006年云南省接待的入境游客约占全国接待量的1.26%(最低为2004年,占1.01%;最高为2006年,占1.45%),入境旅游创汇额约占全国总额的2.03%(最低为2004年,占1.64%;最高为1999年,占2.48%).2006年,云南省在全国地方入境旅游接待外汇收入方面居全国第九位,在西部十二省市区中位列第一.二,云南入境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云南之所以在入境旅游上有所作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4个方面.1.优越的区位优势云南省虽然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但其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0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历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交通要道.水路因澜沧江一湄公河与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接,具有形成区域一体化的良好区位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占尽先机.1994年以来,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六国为了加强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开发与合作,在学术研究,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和线路促销等方面合作力度加大,使大湄公河旅游圈逐渐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旅游胜地.云南先后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与亚洲银行等共同开展了次区域旅游专项研究和产品开发,和老挝,缅甸,越南等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旅游合作,开辟了多条新的旅游线路.作为此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从中受益良多.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巩固云南传统入境游客源地东南亚市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2.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的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除了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云南地处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穿过,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形成了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截至2007年5月底,云南境内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分别为丽江古城(文化,1997)和三江并流(自一87郭颖马琳: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然,2003)及一项世界记忆遗产(丽江东巴文化);29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5A级旅游景区正在审核公示中.它们代表了云南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如此绚烂夺目,异彩纷呈的旅游资源,自然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3.成熟的旅游市场云南的旅游业从1978年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以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为重点,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考探险,康体健身,商务会展等特色旅游为补充的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建设相对完善,基本形成了包括饭店旅馆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旅游商品购物和旅游教育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综合产业体系.截至2005年底,云南省旅游产业固定资产323亿元,总资产超过500亿元.在市场秩序方面,云南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加大整治和建设力度,出台了旅游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规,围绕加强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导游管理等开展工作,使旅游消费者投诉大为减少.4.国际知名度知名度不高的地区很难吸引国际旅游者慕名前往.一般认为,云南的国际知名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广为传播的文艺作品中对云南的描述.从世界华人圈享有盛名的作家金庸笔下的大理,到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小说肖失的地平线(LostHorizon)以及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1937)中描述的香格里拉,再到阿诗玛里载歌载舞的民族风情,无不曾在海外游客中产生强烈反响.第二是各种国际性盛会和论坛的举办,让云南的声名远播海外.99世界园艺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论坛,GblS会议,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以及亚洲旅游论坛等在滇先后举办,云南的国际知名度随之大幅度提升.在此基础上,昆明,丽江,大理,石林和西双版纳等地的形象得以推广,成为众多入境游客的必选目的地.赵现红(2005)在其云南外国游客客源市场调查中指出,多数外国游客对于云南的认识来自旅游指南,以下依次为国际互联网和亲朋好友的推荐,旅游社,报刊和广播电视的比例最小.三,云南入境旅游市场的特点分析1,入境旅游市场总体运行良好从总体上看,入境游客总人数和入境旅游创汇金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表1).其中,入境游客人数在1999年,2002年和2006年增长明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旅游局等公布的资料,1997年到2006年,云南累计接待的入境游客达1146.58万人次(年平均递增速度为10.6%),累计创汇达39.94亿美元(年平均递增速度12.6%),创汇增速明显高于入境游客增速(见图1).这一方面说明单个人境游客在云南的旅游消费支出提高或者逗留时间加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云南旅游环境和产品结构的整体改观.入境游客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观光游,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成为创收的关键所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改变了以往入境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弊端,提升了客源质量和综合效益.一88一表1地区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港澳台其他人(次)20727443494l966106292311972592351997比例25.46%5.34%6.75%1.31%28.40%31.84%人(次)15577951525659271唧2C5591998比例20.47%6.77%8.66%1.32%27.35%35.04%人(次)30491748789l5d61114131O3973055711999比例29.32%4.69%5.24%1.07%29.85%29.38%人(次)291741452774420299713352222747282000比例29.14%4.52%4.42%1.【x】%33.48%27.44%人(次)287960446934(961【x】1443557230396882001比例25.45%3.95%4.O7%0.89%38.50%26.87%人(次)2828725931857228146585222453672292002比例21.70%4.55%4.39%1.12%40.06%28.17%人(次)1641893州55493154323430003823932003比例1642%3.96%5.55%1.54%34.30%38.24%人(次)1890616313774417184193687673871932O04比例17.17%5.73%6.76%1.67%33.49%36.17%图119972006年云南入境旅游创汇额和总人数2.客源地比较集中,新兴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从表1可以看出,19972004年云南入境旅游的客源国(地)主要集中在亚洲.亚洲是云南入境旅游的传统客源地,游客主要来自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其游客总数约占全部人境游客数的半壁江山.这与国际旅游距离衰减规律相吻合.北美洲和欧洲游客人数稳定且略有上升,来源主要集中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其中俄罗斯游客人数上升较快,1997年人境游客仅429人(次),到2004年已经达到4536人(次),7年间增长近10倍.澳洲市场也成为迅速发展的海外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入滇游客逐年增加.除以上这些客源地外,世界其他客源地的游客人数呈现较大规模增长,从1997年29.5万余人上升到2004年的38.7万余人,其占云南全部入境游客总量的比例由31.84%升到35.17%,反映了云南的国际声誉波及面日渐广泛(见图2).云南的入境旅游人数增加,部分上也得益于口岸入境一日游的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上半年,除德宏略有下降外,7个边境地区均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州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达25.9万人次,同比增长达25.6%.3.入境旅游易受突发事件影响云南入境游市场在19972006年间出现两次低谷,郭颖马琳:云南入境旅游特点及发展对策分别为1998年和2003年.前者对应的是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后者是2003年的SARS疫情,两次危机都对云南入境旅游市场带来了重创,使1998年和2003年入境旅游收入及人数出现明显波动.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其始发于泰国,随后迅速波及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1997年下半年起东南亚数国的货币贬值以及随之的经济增长停滞,使得该地区各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比价格下降,反而增强了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东南亚各国一方面作为云南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一方面又是中国国际旅游业在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大批国际游客在金融危机后转向东南亚,同时东南亚客源受限于本国的经济形势而取消或推迟了出境旅游.东南亚主要客源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入境游客由1995年占全部入境游客的28.82%锐减至1998年的12.85%,全年到滇游客仅9.78万人,尚不足金融危机爆发之前1995年的二分之一.人次日日本口东南亚四国一斑一北美洲口欧洲琶图港澳台图219972004年云南省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注:东南亚四国指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数据来源:云南旅游统计年鉴四,相应对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游客来华旅游,直接拉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应该针对云南入境旅游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使其在保持目前良性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借助有利的国内形势,为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设计和构筑新的扩展空间.就此提出以下建议:1.深入市场细分研究,继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降低纯观光游客的比例.随着旅游日益个性化,散客和专项旅游者的比例将会在入境游客中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提升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在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潜力,由此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2.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创造旅游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在传统旅游产业餐饮,住宿和交通服务上积极与国际接轨,而且在海关和入境签证等处也要优化服务.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云南旅游的优质形象.3.继续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性旅游经济合作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积极参与昆曼公路,泛亚铁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早日实现多国通用旅游签证制度,适时推出云南入境旅游落地签证和免签证制度,方便更多的海外游客来云南旅游.4.通过构建旅游危机预警系统和应对管理系统,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给云南入境旅游业的造成的损失.全球化时代旅游业的脆弱性(Santana,G.2001)使危机管理成为现代旅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犯罪活动,还是自然灾难,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波及云南.19972005年影响云南入境旅游业绩的两次低谷都可以归于旅游业危机.及早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对云南旅游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使其尽量规避危机风险,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5.加大云南的海外宣传力度.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宣传战略,巩固以日本,台港澳和东南亚为主的亚洲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宣传力度.在媒体选择方面,以国际互联网为主,同时争取国际性旅游展会的促销机会,与客源地旅游批发商经常就云南旅游问题交流意见,改进工作.综上所述,云南入境旅游的开发优势突出,但由于在抵御市场风险,客源结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针对云南的特点制定相关对策,从而为云南旅游业的新发展开辟更大空间.(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