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功的一半”基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习惯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完小 尹红霞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渗入素质教育,让我们农村的教师也深刻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的时代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已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萨雷克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小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养成并非易事。尤其是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一年级一线数学老师,深刻感受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懒懒散散的,不懂得也不乐意去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只关注自己;不会与同伴合作学习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如,认真书写的习惯和勤于思考的习惯、主动参与与合作习惯。这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理论依据1.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2.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的数学学习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1.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即2013年9月对刚入一年级上学期的37名学生。因为他们刚好适应学校的生活,但还没有形成学习习惯。他们对问卷题目回答的有效性比较高,而且,这一时期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其进行研究和培养非常必要。2. 研究方法(1)文献法 本文查阅的文献习惯的定义及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内容构成等。(2) 问卷分析法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具体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3、调查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我校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指我校学生由于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长期跟祖辈生活在一起,因祖辈溺爱过多,缺乏管教,监护无力,学习不自觉,数学学习习惯差。笔者选取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统计表和附录1可以看出(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学生课前学习状态的准备不是很好。一年级有13名学生不能自己独立做好上课的准备。这主要与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一项往往表现的就不好。我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孩子在生活上既便能自理,但在学习上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逐渐让他们在学习上放纵了自己。表现出学习上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好不自由。即使在大家约束下勉强学习时,也是心不在焉。至于上课前的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2. 学生认真听讲的意识不够强。 问卷调查表明一年级17人走神的次数多,老师提醒后也不能很快的投入学习。其他学生虽然也都有走神现象,但老师提醒时能很快投入学习,学生认真听讲的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思想爱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的。在调查的学生中,有少数学生学习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农活。同时,有的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有了压力,学习起来他们就倍感吃力,精力也不那么集中了。其他学生出于好动、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自律性不够强。3. 学生思考能力比较弱,课堂参与度不高。体现在4、5、6、7题上。4题,能经常举手想发言的学生各班分别有人,说明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动脑思考的习惯。5题,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跟着思考的学生有9人,和4题经常举手的学生人数相近,说明课堂中善于思考的还是这部分学生。6题,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的学生只有2人,比4、5题喜欢动脑思考的人数还少,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思考习惯,不善于深度思考,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思维训练有关。7题,小组讨论时能经常发表见解的学生各班分别有9人,虽比前几题有所增加,但人数还是不够多。这个问题既与学生的交往习惯有关,比如,交往时是否善于倾听、接纳别人的想法或意见,也与学前是否接受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关系。多数低年级学生都是隔代抚养或被托付给亲戚代养,情感上缺少沟通。甚至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面对学习上的问题不是回避,就是敷衍,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4. 学生不懂怎样认真的做作业。 体现在第一部分8题和第二部分1、2题上。通过一学期的跟踪观察和谈话中,我了解到不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时习惯坏:不是屁股坐不住、好分心,就是一心多用。部分学生在写作业时看(听)电视,或者边玩边写,作业习惯性地拖拉。精力不能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尽人意,甚至忘记了作业,对已学知识不能及时巩固,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循环。第二部分1题,认为自己做作业不够认真的有7人,而做数学作业期间不做其他任何事的学生才有16人。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达不到在做所有科目作业时一直坚持下来不做其他事,但应该达到在做其中任一科作业时坚持做完再休息。另外,第一部分的8题,能读完3遍题目再动笔写的学生各班有9人,只读1遍题就开始答题的班有16人,说明学生读题读的不够充分。这既与学生读题的耐心程度有关,也与学生不懂题意有着直接的关系,还受家庭教育和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很大。5、 农村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实施改善(一)、课前学习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时针和分针。“短短胖胖的这根针叫做时针,高高瘦瘦的叫分针”。学生十分感兴趣,很快就记住了。2、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我一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姿,让他们把小手放在课桌上面,让同桌两人互相监督,整节课同桌两人都坐得非常端正的就被评为“黄金搭档”,从而确保他们不乱动。另外,我还用发小星星等方式大力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虽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内容难度不深,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但数学教学活动中但仍然有数学思维存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机会,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值得质疑、思考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以下教学环节时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处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规律的总结处。教师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发展性的思维习惯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以下是我参考李春.培养孩子的60个好习惯 制定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的自我评价表。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认数到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4、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5、认真检查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6、及时改正的习惯。开始要求改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重新在本次作业后面重新做一次。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改正完毕。(5) 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数学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已早标明:高效的数学学习实践不可简单地依靠死记硬背和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发探索与沟通协作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五、后测结果与反思(一)后测结果 经过半年的实践培养后,我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想与实验前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课上习惯 好中差课前状态91513前后变化 151210走神情况61417前后变化17812举手次数12169前后变化19153倾听情况 91315前后变化 14176质疑情况41716前后变化 7227参加讨论 81712前后变化 141211读题次数 12169前后变化 17137作业习惯 好中差书写规范161110前后变化 17137书写时间16165前后变化 18172是否轻松20107前后变化 22114答案总数 113145113前后变化16013969(二)反思首先,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评价还不够细致。评价表格是不可能像作业评价表那样就一份就可以对所有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不能完全用表格呈现出来。其次,本次实验研究的内容还不够全面。数学学习习惯涵盖的面很广,本文只是研究了其中的几个方面,而且,个别习惯培养没能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或案例进行说明。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影响学生习惯养成非常重要的家长因素进行实践研究。六、结论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纠正一个坏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更难。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学生自身、家长、教师以及班级、学校和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该认识并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共同配合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稿 2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 察.2005.(4).75-81.3陈卫东: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 少年儿童研究,2002 年 02 期.4李春.培养孩子的60个好习惯附录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同学们,这是一份关于你的数学学习习惯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与你的学习成绩无关,填写时不用署名,请同学们如实填写。谢谢你的合作!性别: 班级:第一部分:1.入学前你对数学课的想象是()A.有趣的、充满挑战的 B.兴趣一般、能够接受学习 C.没有什么兴趣、不太愿意学习2.课前你的精神状态是( )A.每节课都能坐好准备上课B.老师提醒时能坐好准备上课C.有好玩的学具时能坐好准备上课3.课堂听讲( )A.走神次数少,老师提醒后能很快投入学习B.走神次数多,老师提醒后能很快投入学习C.走神次数多,老师提醒后不能很快投入学习4.课堂自己的发言( )A.经常举手 B.看看同学的反应再举手 C.不举手5.课堂对待同学的发言( )A.能认真倾听,并思考B.能认真倾听,不思考C.听的不够认真,不能听全6.对老师、同学或所学知识质疑的情况( )A.多 B.少 C.没有7.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 )A.经常发表见解,小组活动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