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doc_第1页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doc_第2页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doc_第3页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doc_第4页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客家汀江源生态景区的规划与战略思考关键词:生态景区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0年 第5期 发布时间:2010-11-30 兰思义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政府“两岸青山玉带水,十里田园入画廊”。从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 (集镇所在地)至庵杰乡涵前村(客家母亲河汀江标志性源头龙门风景区所在地),沿汀江两岸连绵约15km的河谷地带,生态植被良好,河道蜿蜒平缓,水质清澈如镜,空气清新润肺,农民新居矗立,田园风光宜人,俨然一幅风景如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同时,新桥作为市级10 个中心镇试点之一,紧邻长汀县城,是汀州城的后花园。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新桥至庵杰一带是人居板块、生态休闲板块开发的绝佳选地,有望形成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小城镇连绵带。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汀江源头,推进汀江源头两岸小城镇综合开发和建设,建议借鉴成都 “五朵金花”模式,按照城乡发展统筹理念,尽早精心谋划汀江源头两岸未来发展宏图,把源头一带打造成为 “客家汀江源十里生态画廊”大型客家文化与生态休闲空间。1.规划的必要性历史上的汀州府是客家首府,历史上的汀江可直通梅汕进入南海,被誉为 “客家母亲河”。汀州府因水而兴,因水而治,人杰地灵,曾被称为 “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如今,由于汀江水流量不断下降,客家首府美景日益难觅。欲重振汀州古城雄风,打造海西西部名城,唯有先做好汀江水文章。保护汀江上游生态环境,推进城镇连绵带综合开发,打造 “十里画廊”生态休闲景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政府责任所在,又是发挥生态优势的好项目,弘扬客家文化的好平台。1.1政府的责任保护客家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汀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源头在长汀庵杰至新桥一带。保护母亲河,是政府的责任;保护母亲河,必须从源头抓起。近年来,长汀县对汀江源头流域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流域生态持续向好,但投入力度仍远远不够。目前,“汀江母亲河综合治理”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推进的8个客家祖地基地文化建设项目之一。若能加大投入,对沿江两岸林相进行改造,逐步形成树林四季常绿,风景四季常新的河谷,使水流量持续增长,则母亲河形象更加美好。1.2发展的趋势沿江城镇化形成连绵带开发新桥至庵杰沿江两岸,是发展的趋势。现在即使不开发,长汀发展很快也将延伸至此。早规划,早建设,早主动,否则被动开发将很难引导。首先是城镇化的趋势。新桥镇是汀东片的地理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被龙岩市确定为10个中心镇之一。新桥地处县城上游近郊,相距仅 10min左右车程。未来县城向北拓展,必与新桥连片,新桥必定成为与县城相呼应、相配套的卫星镇,甚至是卫星城。以其为龙头,带动散布于汀江河谷两边的村庄,必将连接形成小城镇连绵带。其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趋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是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重要平台。全省确定21 个试点镇,龙岩市确定102 个重点镇,新桥作为其中之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第三,同时要看到,生态旅游也是一种趋势。新桥至庵杰一带,自然条件良好,两岸风光秀美。目前,周末前往休闲度假者日益增多,若能加以开发,将这一连绵带打造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宜游的文化与休闲观光带,必能脱颖而出成为闽西生态游的重要品牌。1.3文化的平台建设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庵杰乡涵前村的龙门风景区是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标志性源头,“唯我龙门跨汀江”的雄风令人叹为观止。一位新华社记者称赞道:全国有6 个地方命名 “龙门”,唯有此处是名副其实的龙门。若将汀江两岸打造成 “十里生态画廊”,展现如诗如画的田园河谷风光和客家富裕新农村的形象,则母亲河的形象将大为提升。如果对龙门源头进行景观改造,并将一年一度龙岩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的主祭场所安排在龙门景区,让海内外客家乡亲欣赏到母亲河源头靓丽美景,必将增添喜爱之情、景仰之情。这一项目也可策划一些如客家风情园、民俗园之类的子项目,成为建设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 “海峡客家”文化品牌的重要平台。2.划的可行性新桥至庵杰沿汀江两岸的区位、资源方面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五朵金花”颇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生态资源更有特色,客家文化又比花文化更具渊源,完全有条件借鉴 “五朵金花”运作模式打造 “十里生态画廊”。2.1区位独特新桥至庵杰是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源头地带,这是独一无二的区位特征。新桥是汀东片的中心镇,是汀东片的其他 3 个乡镇 (庵杰乡、馆前镇、童坊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也是长汀往宁化、清流、三明方向的主要通道。长汀县城是龙岩市第二大城市,目前常住人口15 万,未来10 年有望发展成为30 万人口左右的中等城市。新桥距县城10 分钟左右车程,是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同时规划中的宁化长汀高速公路在新桥设有互通,届时新桥通往龙岩、三明均只需1.5 个小时、到赣州2 个小时,可见,新桥是个交通便利的生态旅游休闲区,也是厦门、漳州一带游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2.2生态优美汀江流经的龙岩市所有乡镇中,唯有新桥、庵杰流域,既有田园风光,又有河谷灵气;既有山野景色,又有农家乐趣;既为城市近郊,又是新村风貌,而且交通便利。2.3文化深厚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昔日汀州府所在地。汀江是客家母亲河,龙门是世界客属认同的母亲河标志性源头,当年大量的客家先民,正是从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出发,跃过龙门,沿着汀江一路往南播衍,出汀州漂海外,汀江成为海外客家人朝圣的 “客家麦加”。汀江源头一带是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汀州府辖宁化、清流、明溪等客家县的官道必经地,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文化遗址。有广福院、湘洪桥、石人村双人石说等美丽传说。其中,千年古刹广福院,是汀州最古老寺庙,享有 “先有广福院、后有汀州府”之美誉,是客家人历史文化名院的象征,是一处集宗教、文化、游赏于一体的古代文化胜地。新桥镇任屋村六姓氏建成祠堂相连、相邻、相通,是和谐祠堂文化的典范,多姓氏建成的祠堂在全国也属罕见,该祠堂蕴涵着丰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湘洪桥前身是湘洪庙,宋朝杨文广在此驻军后一鼓作气打败了南蛮王,受到朝廷的褒奖,现已成为新桥农民南下北上创业发展的见证。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汀是福建省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将军曾亲临新桥率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五四运动”参与者王仰颜等革命先驱在这里闹革命,汀江源头曾发生过惨烈的革命战斗,现存有陈毅故居、龙门战斗遗址等。新桥人从商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新桥农民 “洗脚上岸”,在首都北京、广东深圳特区、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经商办厂务工,并以从事第三产业者居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3.5 万人中,有1.5 万人在外经商办厂,资产千万元以上的有 50 多人,百万元以上的有1000 多人;每百户有小汽车30 多辆,远高于长汀城镇居民每百户 10.2 辆,也远高于龙岩城镇居民每百户21.5 辆的平均数;70的农民在农村或县城盖楼、买房。新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新桥人长期外出发展,见多识广,思想解放,信息灵通,时刻关注家乡建设,有把家乡建设好的强烈愿望。如果家乡开发建设 “十里生态画廊”文化生态休闲景区,必将撬动新桥民间资本,吸引众多外出的新桥人回乡创业。2.4土地资源河道沿岸既有平坦整齐的肥沃耕地,也有错落有致的梯田坡地,河道蜿蜒平缓,曲线自然优美。河道中水面及河湾多处可作不同形式的休闲娱乐项目开发。由于大部分农民外出,土地流转工作相对容易开展,耕地大部分已流转至经营大户。2009 年依托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所和三农服务中心,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全镇流转至规模发展的土地共 368hm2,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下一步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自主创业,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而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3规划思路成都 “五朵金花”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村,地处城市通风口,不宜工业开发,但在短短三、四年时间被打造成为 “花香农居”、 “幸福梅林”、 “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4A级大型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其成功主要经验:发挥郊区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一产变三产、农民变市民,多业嫁接、借位发展,土地资本化、经营规模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的模式,实施 “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规划思路,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农业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的大平台。新桥至庵杰区域是汀江上游,是长汀城的生态屏障,不宜于发展易产生污染的工业、养殖业等产业。发挥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借鉴成都 “五朵金花”模式,实施新桥至庵杰汀江上游沿岸一线小城镇连绵带的综合开发,打造 “客家汀江源十里生态画廊”大型生态河谷休闲旅游景区,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最好选择。3.1产业定位: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按照一村一主题思路,策划各具特色的田园、河流、客家、山野、森林等类型的休闲项目,如绿色农庄体验、汀江漂流运动、登山探险丛林探秘行动、山地自行车赛事、客家民俗风情参与性活动、小桥流水农家乐等。3.2镇村建设:突出客家民居风格将中心镇打造成为充满客家风情的滨江生态城,规划建设环形江滨大道,建设拦河橡皮坝、仿古码头、客家民俗广场等,使其呈现半边山水半边城的半岛小城风格。以中心镇为龙头,溯江而上的两岸民居统一规划、统一客家风格,对现有的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尽显美观整齐、风格独特的客家新农村景象。3.3基础设施:河道改造、两岸美化绿化对汀江河道进行整理改造,逐步实现从龙门一直漂流到中心镇的目标。保护现有河边古树,密植绿竹、水杨柳、樱花等涵养水源植物及观光植物,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 “多彩长廊”。汀江两岸建设河堤,并在河堤上建设人行步道、山地自行车道,在河堤边建设仿古农业设施如水车、磨面房、手工米粉作坊、豆腐作坊等。3.4配套改革: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借鉴成都 “五朵金花”经验,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多形式流转与置换、户籍制度改革、农民综合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4.点建议4.1把 “新桥至庵杰沿江小城镇连绵带规划建设”和 “客家汀江源十里生态画廊”综合开发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集中财力打造,并赋予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