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c d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4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5.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封邦建国 加强中央集权 嫡长子继承制 百家争鸣a. b. c. d.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7.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8“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9.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10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11.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12.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作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明清君主专制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4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5. 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16“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 d家天下17 “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2400万。导致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1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20.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2.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分封制确立c宗法制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24.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25.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2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7.最近,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28.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9.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30.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 )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二、材料解析(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一(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对象有哪些。 (2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请简要说明这一制度实行的重要意义(5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6分)(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7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3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4)依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5分) 二、31(20分)答案:(1)分封制(1分)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1分)8. 郡县制(1分)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分)(3)分封诸侯王国。(2分)受封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