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精品系列课件 7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魏源与 海国图志 背景 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内容 魏源编写 海国图志 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 就开始将外文资料 编译成 四洲志 各国律例 还搜集 绘制西方战舰图样 仿制西方战舰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 对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认识1 涵义 2 出现的原因 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长处 民族危机后探寻救国之路 3 评价进步性 集中体现了新思想的精髓 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以 制夷 为直接目的 具有爱国心 局限性 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 最终不能实现救国的愿望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有阶级的局限性 二 维新变法 学西方君主立宪制 1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后期维新思想产生原因 甲午战败后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使民族危机深重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自为一支独立的战争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主观上 把孔子装扮成改革者 证明自己的改革是继承孔子是正确的 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 软弱性 妥协性 决定性 康有为的个人经历 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儒学的情感 课堂探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的特点 西方与儒学结合 利用孔子 对维新思想的评价 1 特点 1 表现把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奠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基础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变法活动 2 原因客观原因 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弱小 减少阻力 斗争策略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 评价进步性 变法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爱国的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局限性 反封建思想 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求出路 体现软弱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 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 向西方学习 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学不学 学什么 怎么学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流 也不止一个洪峰 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三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 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 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 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 1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 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 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 2 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表现在文化上 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背景 经济基础 一战 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思想基础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政治状况 辛亥革命后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人民强烈反对 直接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 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 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新青年 的创办 1915年 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四 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 旧道德 竖起了 打倒孔家店 的大旗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a 胡适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b 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 雕琢 迂晦的旧文学 建设平易 新鲜 通俗的新文学 c 鲁迅的 狂人日记 是新文学的典范 十月革命后 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考 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以改造国民劣根性 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 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 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 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 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 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 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五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 前期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2 积极意义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工民众的觉醒 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它对中国的政治 思想 伦理 观念 文学 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前期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 绝对化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必经一番苦痛 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 也一样艰难 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 不要恐怕 不要逃避的 须知这种潮流 是只能迎 不可拒 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 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引自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李大钊所说的 新纪元 这种潮流 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 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 又是 只能迎不可拒的 联系今天的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 新纪元 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潮流 指的是共产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人剥削人 人压迫人的革命 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私有制的革命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过渡的必然 所以说 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 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 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不可逆转 这是因为 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它固有的矛盾 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原因1 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 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七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 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缔造了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 4 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 关于思想解放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文化 封建思想文化之间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坚持实事求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例题1 阅读材料文明之所以进 其原因不一端 而思想自由 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 皆由十四五世纪时 古学复兴 脱教会之樊篱 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呜呼 居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之时代 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 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从作者观点的角度看 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变化 4分 2 梁启超所说的 今日诸学日新 思潮横溢 有何具体表现 4分 3 十四五世纪的欧洲与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 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百家争鸣 理学盛行禁锢了思想 4分 西学影响扩大 不同政治主张出现 学习西方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等 4分 社会变革时期 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 出现了一批思想家 4分 例题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车 汽船 飞机 雕版印刷 电话 计算机材料二 17 18世纪 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 通过传教士的介绍 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 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 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 霍尔巴赫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 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知识界 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 刘广京 剑桥中国晚清史 回答列问题 1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 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 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分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 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3分 2 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4分 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4分 地区 中亚 西亚 南亚 东南亚意义 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 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 趋向 交流时间缩短 交流范围扩大 交流信息量更大 交流方式更便捷 影响 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根据材料二 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 3分 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3分 4 根据材料三 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 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 2分 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 3分 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4分 5 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 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 要求 内容具体 有新意 2分 侧重点 儒家思想 政治制度 伦理道德 主张 批判专制王权 主张开明政治 变化 从终是西方科学技术 到重视政治制度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 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实行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有具体时间或者事物的表述 有创新性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 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 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 先民开凿了大运河 沟通了中国南北 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 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 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中国拥有 大发明 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 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 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 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 中国有远航 郑和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 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古圣贤的道德 教诲 祖宗制度的成法 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 言必称三代 著文 开篇子曰诗云 行事 祖宗之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 不思变革 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 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 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特征 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例子 指南针和火药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明的进步 但也可以用来大搞迷信活动 儒家四偶像的核心是 仁 礼 它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营造和谐社会 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其他例子 只要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2 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 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作用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 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 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指南针的使用 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 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 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 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原因 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 因循守旧 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认识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 社会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技的认识等方面 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 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 例题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 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 自强 运动 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 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 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 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 要么完全照抄 要么全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