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解决单.doc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解决单.doc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解决单.doc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解决单.doc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解决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问题解决评价单设计人: 龙建新 课时数:3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模块三、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感知整体,展示学识魅力1内容感知(1) 思路结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2)思想感情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述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能 , , 。2写作特点(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试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很深远。幽思探究,彰显智慧火花1 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 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 4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 温馨提示:本文有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句,颇为后人传诵。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青出于蓝”,就是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演变而来的,用来比喻后来居上;“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只要勤勉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这些都是督促人们不断上进的有益格言。温馨提示:1、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3、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4、历年来高考涉及到本课的名句 1、(09山东)故不积跬步, 。 2、(09天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09福建)故木受绳则直, 。 4、(09福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5、(09全国I)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6、(09重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7、(08广东)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8、(08山东)君子性非异也, 。 9、(08全国II)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10、(07安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5、比喻论证本文阐述道理,以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论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使用比喻论证应注意的问题:(1)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如若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就会“引喻失义”,应当注意。(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精彩段落。_自我评价: 已解决问题: 待解决问题: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劝学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2)“知”通“智” 智慧(3)“生”通“性” 资质、禀赋5古今异义词辨析(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5)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日 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3)下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4)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5)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一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听见闻 见闻,见识 声誉,名声借假 凭借,借助假如,如果与“真”相对,不真终止隔绝绝 到了极点非常横渡有力的弓强 强大有余竭力,勉强向远处看望 盼望,希望名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8文言句式(1)判断句 (2) 判断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5)介词结构后置句(6)定语后置(7)被动句(8)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劝学问题解决评价单参考答案 内容感知(1) 思路结构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 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善于积累 坚持不懈 用心专一(2) 思想感情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重要和必要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2写作特点(1)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2)提示: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3)提示: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5)提示:本文的设喻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5)提示: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三思考探究1提示: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2提示: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3提示:课文中作者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4提示: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了,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于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性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参考答案 1、 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2、学不可以已;人因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即终身学习。3、 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4、C(稍稍:渐渐地,逐渐。)5、A(A项,均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结果。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为助词,表停顿;后者为代词,代草木、鸟兽、庸人。)6、D(“愤语遍布全篇”与文章不相符。)7、(1)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2)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3) 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所不同,但死后却都一样,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但是在碌碌终生之中存在着(一些)圣贤,(他们)固然也是生死在这里面,但独特地和草木鸟兽不同,即使死了却能永垂不朽,超越久远的时空而更加凸显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修养自己,施展在事功上,表现在文字言辞上,这是这三种人之所以能长存不朽的原因啊。能修养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施展在事功上,有时可以实现,有时不能实现;要表现在文字言辞上,(须看才分,)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不能不到。施展在事功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建立事功者一定都要是能著书立说的人吗?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