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概况201607.ppt_第1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概况201607.ppt_第2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概况201607.ppt_第3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概况201607.ppt_第4页
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概况20160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药典 2015年版修订概况 2016年7月 2 主要内容 中国药典 2015版总论编制概况 中国药典 2015版一部修订概况 3 中国药典 2015版总论编制概况 2015版药典编制大纲设计方案 附录 药用辅料单独成卷附录规范统一附录编号研究制剂通则修订与完善通用检测方法的修订与完善微生物及生物检定附录的修订与完善指导原则的修订与完善 4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总则修订情况 凡例修订增订了对检测方法适用性的要求增订了对制剂通则的相关要求增订了对辅料标准适用性的要求 5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总则修订情况 附录整合附录整合 药典一部 二部 三部 立足规范统一 着重完善提高将原各部附录相同方法之间的规范统一解决各部之间相同方法要求不统一的问题 6 制剂通则制剂通则的整合 药典一部 二部 三部 制剂通则的修订与完善进一步规范常用剂型的分类和定义加强共性要求及必要的检测项目的修订及时收载成熟的剂型或亚剂型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总则修订情况 7 检测方法通则扩大收载与修订完善制剂通则及质量相关的检测项目加强多药品标准检测方法 检测环境和检测条件规范要求新的成熟可靠的方法的应用补充和完善主要检测方法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在药品生产 流通 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原则 全面控制药品质量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总则修订情况 8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总则修订情况 药用辅料加强安全性要求加强功能性控制要求扩大品种收载药用辅料登记规格的增加增加要用辅料红外鉴别光谱图 9 中国药典 2015版总论编制概况 中国药典 2015版附录 药典附录整合原则在归纳 验证和规范的基础实现了 中国药典 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10 中国药典 2015版附录 药典附录整合原则与二部附录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通用检测方法 完全合并 如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pH值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灭菌法等与二部附录部分略有不同的 尽量合并 各取所长 相互补充如 制剂通则 电泳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等 由理化专业委员会统一安排整合工作 请生物制品相关专业委员会审议并组织复核验证整合内容涉及标准限度不一致的附录 视情况分别规定或安排试验验证予以统一如 某些安全性检查方法 应进一步安排专题研究 统一方法和要求 如异常毒性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适用于多个品种或重要的前瞻性技术方法 予以保留并单列对于保留的三部附录 统一归在生物制品检测方法项下 11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 药典通则编码统一化规范化容量大可发展 12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 药典通则编码 13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 药典通则编码 14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新增通则 15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微生物检定 合并 修订异常毒性检查法 非生物制品与生物制品检查法分 仅保留静脉注射法 特殊要求另作规定 热源检查法 修订了试验动物的要求 结果判断整合内容按一 二部规定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明确测定结果又争议时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扩大了标准品德使用范围 修订凝胶半定量试验结果判断 16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微生物检定 修订无菌检查法更换培养基 修订检验量 整合稿以二部为基础 保留了生物制品无菌检查法的特点 微生物计数法 控制菌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标准由原附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拆分成上述三个通则 参照ICH协调案对 微生物计数法 控制菌检查法 进行了重大修订 微生物限度标准 增订了 非无菌药用原料 辅料 中药提取物和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17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化药 增订有关物质 加强了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 优化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 设定合理的控制限度 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强对包括催化剂在内的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订 提高方法的准确性 如雷米普利原料药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合成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钯进行检查 针对剂型特点设置安全性项目 进一步增加适宜品种如静脉输液及滴眼液的渗透压控制 大输液增加细菌内毒性 严格限值的确定 乳状注射液增订乳粒等等 18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化药 增订增加对制剂有效性指标的设置 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的研究 适当增加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 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 进行完善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 加强对现有常释口服固体制剂 如降糖药等 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 加强肠溶制剂释放度和耐酸力 治疗胃酸药品的制酸力的控制 增加对难溶性晶型原料药的粒度 注射剂的复溶时间等指标的研究与控制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充分吸收现代分析技术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同时强化理化测定方法和生物测定方法的关联性研究 19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化药 增订鉴别 继续增加专属性较强的方法用于药品的鉴别 扩大红外光谱在制剂鉴别中的应用 加强对多晶型品种的研究 建立适宜的检测方法 含量测定 在药品质量可控的前提下 继续研究建立原料药遗留品种的非水溶液滴定方法采用醋酸汞试液的替代方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强专属性强 适用性广的方法用于制剂含量测定的研究 加强与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的研究和增订 20 中国药典 2015版四部通则增修订 微生物计数法 控制菌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标准由原附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拆分成上述三个通则 参照ICH协调案对 微生物计数法 控制菌检查法 进行了重大修订 微生物限度标准 增订了 非无菌药用原料 辅料 中药提取物和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21 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修订概况 22 中药 一部 主要增修订内容 一安全性控制 外源性 内源性 二有效性三质量可控性四DNA分子鉴定技术 23 中药 一部 增修订的主要目标 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模式1 建立中药有效性 安全性评价方法 逐步做到每个品种都要有科学规范的安全性数据有效性 金银花 木犀草苷山茱萸 莫诺苷安全性评价 紫河车 24 2 完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限度控制方法 建立中药安全性数据库内源性 附子 双酯型生物碱 乌头碱 罂粟壳 敛肺 涩肠 止痛外源性 SO2残留量 农残等 25 3 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 多成分同步定量以及特征或指纹图谱检验技术4 探索以中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5 加强指纹图谱 DNA分子测定 一测多评等新方法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PCR鉴别等 26 中药 一部 主要增修订内容 27 总体情况 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2598新增440 18 修订517 24 不收载品种7 紫河车等 28 根据原卫生部 医疗机构不得买卖胎盘 的有关规定和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 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 的文件精神 并结合目前中药材紫河车标准尚缺乏相关病毒检查项 存在可能安全风险的因素 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不收载 紫河车 及含紫河车的中成药 生血丸 安坤赞育丸 补肾固齿丸 河车大造丸 益血生胶囊等 29 一安全性控制 外源性 内源性 外源性关注度最高 4种SO2残留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残 30 一安全性控制 外源性 内源性 1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和限度规定 检测方法 酸蒸馏碘滴定法 2010版 酸碱滴定法 2015版 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限度 在 中国药典 2015版规定 山药 牛膝 粉葛 天冬 天麻 天花粉 白及 白芍 白术 党参10味药材及其饮片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mg kg 其他中药材及饮片 矿物类除外 不得过150mg kg 31 酸碱滴定法原理 将中药材以蒸馏法进行处理 样品中的亚硫酸盐系列物质加酸处理转化为二氧化硫后 随氮气流带入到含有双氧水的吸收瓶中 双氧水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计算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32 33 10版吸收液 水指示剂 淀粉滴定液 碘加热过程 保持微沸3分钟后终点判断 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持续30秒内不完全消褪 15版 酸碱滴定 吸收液 3 过氧化氢溶液指示剂 甲基红指示剂滴定液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过程 烧瓶内的水沸腾1 5h后终点判断 至黄色持续时间20秒不褪 两种测定方法的区别 34 2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 增加牡蛎 珍珠 蛤壳 海螵蛸 海藻 昆布 水蛭等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 中药注射剂照铅 镉 砷 汞 铜测定法检测 按各品种项下每日最大使用量计算 铅应不得超过12 g 镉应不得超过3 g 砷应不得超过6 g 汞应不得超过2 g 铜应不得超过150 g 其他需要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 35 3 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方法 新增2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限度 增加人参 西洋参药材及饮片品种农药残留量检测 36 4 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检测方法 新增液相 质谱串联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限度 增加柏子仁 莲子 使君子 槟榔 麦芽 肉豆蔻 决明子 远志 薏苡仁 大枣 地龙 蜈蚣 水蛭 全蝎14味中药材的黄曲霉毒素检测 限度为含黄曲霉毒素B1 不得过5 g kg 黄曲霉毒素G2 黄曲霉毒素G1 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 g kg 桃仁 陈皮 酸枣仁 胖大海 僵蚕 37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 B2 G1 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 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 它们存在于土壤 动植物 各种坚果中 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 玉米 稻米 大豆 小麦等粮油产品 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 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38 危害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仅次于肉毒霉素 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 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 比3 4苯并芘大4000倍 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 肾癌直肠癌及乳腺 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 一般不在体内积蓄 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 尿 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39 5 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控制 药材内源性次生代谢成分在治疗剂量下表现为有效成分 在超剂量或使用不当下表现为内源性有害成分 因此 药材内在次生代谢成分 并非是含量越高越好 40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修订银杏酸有抗菌作用 但是它的副作用比较严重 量大时容易出现面色潮红 汗出 口唇麻木 头晕 药典要求总银杏酸小于10ppm对总银杏酸提取方法作了修订 提取溶剂由石油醚修订为甲醇 41 6 中成药鉴别展开剂中含苯的修订 为建立绿色标准 减小中成药鉴别中有毒试剂对人体与自然的危害 对67个中成药标准鉴别项进行了研究 主要涉及展开剂中含有苯的品种 将展开剂中的苯修订为甲苯 42 由于苯的挥发性大 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 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 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特别注意 1 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 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 死亡 2 在白血病患者中 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机制品接触历史 43 二有效性 控制与功效相关的成分根据中成药处方中君臣佐使配伍 控制君药的质量 即与功效相关的主要成分 来控制药物的质量 复方芦荟胶囊芦荟苷六味地黄丸莫诺苷 44 三质量可控性 1 控制项目的 填平补齐 2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指纹图谱的应用一测多评技术的应用 丹参 灵芝 功劳木 特征或专属性成分的控制 45 1 控制项目的 填平补齐 显微鉴别对药典中的50个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增修订 如荜澄茄 胡黄连等的粉末鉴别 46 接骨丹胶囊 红花 花粉粒 47 接骨丹胶囊 桃仁 石细胞 48 接骨丹胶囊 土鳖虫 体壁碎片 49 接骨丹胶囊 当归 薄壁细胞 50 中药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 特点与问题来源于生物 化学成分变化大化学成分复杂 有效成分尚未阐明多成分 多靶点作用种植技术与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差 单指标或少数指标定性 定量分析 特征图谱鉴别指纹图谱整体成分控制 药品质量一致性生物等效性使用安全性 2 整体控制 中药指纹图谱必要性 51 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系指中药包括中药材 饮片 提取物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 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 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特性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中药质量评价中常用色谱指纹图谱 特征指纹图谱 系指从中药指纹图谱中选取若干专属性强的色谱峰或色谱峰组合组成特征指纹图谱 主要用于中药的专属性鉴别 特点 特征性 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 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 整体性 通过指纹图谱能够体现主要化学成分的特性 整体控制样品的质量 半定量 通过指纹图谱主要色谱峰的面积 比例或相似度的制定 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 确保样品质量的相对一致 52 指纹图谱分类按分析对象分 中药材 饮片 提取物和成方制剂指纹图谱 按获取方法分 色谱 光谱和色谱光谱联用等色谱是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首选和主要方式 53 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54 指纹图谱的评价按照标准规定方法试验 从仪器中导出供试品图谱 AIA等 将其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与中检院提供的对照指纹图谱相比较 计算相似度 55 56 57 注射用血塞通指纹图谱5个特征图谱相似度 0 993 58 生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16个特征图谱相似度 0 833 59 3一测多评技术利用中药有效成分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 只测定一个成分 对照品可得到者 实现多个成分 对照品难以得到或难供应 的同步测定 60 4 胶类药材专属性质量控制 61 阿胶 鉴别 采用LC MS分析以质荷比 m z 539 8 双电荷 612 4和m z539 8 双电荷 923 8离子对提取的供试品离子流色谱中 应同时呈现与对照药材色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 川楝子川楝素 62 四DNA分子鉴定技术 新增PCR技术鉴别川贝母PCR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 它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PCR的最大特点 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63 PCR的主要步骤 1 冰浴中将各试剂依次加入一无菌0 5ml离心管中2 调整好反应程序3 结束反应 PCR产物放置于4 待电泳检测或 20 长期保存4 PCR的电泳检测 提取 扩增 浓缩 过滤 电泳 点样 64 65 PCR优点 1 准确性高 重现性好2 不受样品形态的限制 原药材 饮片 粉末乃至中成药都可以3 所需样品量少4 快速 便捷 66 1 中药颗粒剂的水分2 粒度和粒度分布3 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4 咀嚼片崩解时限 67 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适用项目 HPLCUPLCGLC 鉴别有关物质 聚合物 杂质信息溶出度含量测定高分子杂质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68 HPLC 系统适用性要求 通则 中国药典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 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 要求达到规定的要求或满足在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 分离度 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相关规定要求 理论塔板数N大于规定值 按规定方法计算 拖尾因子T应在0 95 1 05之间 以峰高定量时 分离度R应大于1 5 重复性 连续进样5次 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 0 69 HPLC 系统适用性要求 正文 分离度 有关物质主成分与辅料主成分与杂质杂质与辅料杂质与杂质 含量测定主成分与辅料主成分与杂质 70 灵敏度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或对照品溶液色谱系统检测器与参数设置抛弃线 HPLC 系统适用性要求 正文 71 关于色谱柱 小粒径色谱柱 提速趋势很多方法 都没有规定具体的色谱柱规格 便于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规格色谱柱 粒径较小的色谱柱 柱效较高 所需柱长较短 从而柱长较短 从而可缩短分析时间 同时 粒径较小的色谱柱 对操作环境与规范性的要求也更高 等度洗脱方法 较容易进行方法转换 梯度洗脱方法 需要注意梯度表与柱长的比例关系 以及系统的梯度延迟体积转换 72 关于流动相 液相色谱仪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与检测器匹配脱气 过滤除去微粒避免用含卤素离子的缓冲盐 不锈钢系统 防止细菌的生长色谱柱对流动相的要求纯度的要求 超纯水 或用KMnO4处理过的双蒸水 有机溶剂 色谱纯 并与填料相匹配缓冲液的pH值 在填料的允许范围 一般2 8 内缓冲液 盐 的浓度不要太高 100mM 流动相对样品的溶解度 调整有机溶剂和水的比例 最好用流动相溶样 73 关于检测器 检测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