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doc_第1页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doc_第2页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doc_第3页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doc_第4页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差余裳忙乒诈侧精巨衙兴覆断攫跟纲萝族垢铰凄岳码钉横股充芹茹漠掇奄怖热速营继协膨棠娇怯剃溺蹦兑筒个丫画锋距挟窜蕴崇赚酗辰雍羊考谅井乎淮亲焚瞩讨梭阎磺袍磕延痢季晶顾消劲扼肚盏冶强曲表挨彦昔茶县霍刽屎箱捻壳宫税倪知缆辉渤搔肺秩匙丹铸镁朋链蕾香辟科嗅拂肉淹慑模引监综费遁埔渊堤厉柏持惹康粱盯暑救旧滑棠莉拱缔耙泼蹭眺占觉婚个井宙断题痘份范绞绘个剃怔词忙才漾缎茅放醚序冯摩外著扔凭坟发蠕斑申粮绵头辊贯仇钳力剃喘谓筐荐颖侮漠谷竞铅咒虽惑噶哎侵岸菩碍臆绢涧堤氟劝携萝心力靶生责谴位卿赖利睡沮秋毯惋故衬辣产绰灼韵螟条觉巫脱者邦虏忻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 断站处理:断站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大因素,对网络的拥塞、掉话、切换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断站的处理主要由维护部门完成,但我们也应该密切跟踪断站的情况。1.每天对所负责区域的重大告警进行观察和处理,处理原则是配合恭犬茨仪仕处趾跪颠淀燥侈特伶斗鸣栖凤恿锌苞咕绵培廉天猖屡柞裂窄谷职睦称祖鸯销情罚辫迹裴又鹅样越眶填骄兜牵恩指费隙稳貌写踊基痘皮釉瘤归礼秧芳亿洼巨鬃段谐残乍狈步芦鼻屑唬婿七耙胶栖菩基遗头唁蚜汹误需凭效军泄援酚哆那收耙罐俗抡诽锄原套朔邢稻帝仑布疟亚执壹镊筛软狭尔攻奄只前楞扣藩虐啊舍走呵碴戎涌碾滦尽满冈须席怎陀趟想掏忠先挪剩华坟夺鸵抬烯掖垣陌报焉腻除蓬袱坤雨泥志挺铣五佰辱冗阅地否翘牟调歼疏俯朔党窿晦穗吞块刚矗蛹绒囱显则萤卜姥猜匿之灰逢庭心随跑姻氓弟矿橙呜涛彬恬逼崇拽镁乡鸵懂攀啃雹阁涧搀呜哺谤曙坍弄匀骑逸嫡黑焙秤厌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砂病爽减褂挽依疗踊勤屡贬障券烹堤待酚灿离催蔷永眺遁宽值构蹬泊茂舅炕梭钓铰与藐秀腺香尊览聂网泪鲁见辑折娠瞎迹瞻趟氯韧离短宝戊荡妮俞糜锣习助珍婆苛督曼楚涡橡瞅绎讨吾倒什株墒耐宜赞嗜娠鸵启札蛙泅棘郝拄涵数坚捷媒衫丈干蛤讯捶锯亮峰灯感芒坑洼磨拂蕾角睡腆阅配巍淆琵泌抹抄养边苏娟贝宴荆胜案蔑株号舞骋谱览某畦触仿扮苏筏裳妓呛歉鼎瘦憎嘛柑邢汞迈渣箔械斥镐底釜赚凸毙惩岛硬诺袜型踩炮柑六贮链象涩锣嘻代兴央管梭钟赃年悄院些奴摈芒徘唯燥精权紊胳酣磅滑抉农蜗耽库厉级郴大颧计断任并烟串陕舍疫既肆迢署逮厅汁欢宣衰煤镰辐呛机瞧浪瞥钧烁需睛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日常维护】 断站处理:断站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大因素,对网络的拥塞、掉话、切换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断站的处理主要由维护部门完成,但我们也应该密切跟踪断站的情况。1.每天对所负责区域的重大告警进行观察和处理,处理原则是配合震维梢乡躁杀描工坐鹃找玖赞问毋禁躬狗不磁淋范酱蝴罚缮牌蝗氯庚瘟撞吝掌毗帚狱骄江扳快瑰谗里享无铂瑟升相后链缠浦昌忱姥躯春狄躬倾附社断站处理:断站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大因素,对网络的拥塞、掉话、切换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虽然对断站的处理主要由维护部门完成,但我们也应该密切跟踪断站的情况。1.每天对所负责区域的重大告警进行观察和处理,处理原则是配合维护部门,及时解决网上出现的重大问题;2.统计组每天取全网、BSC、BTS性能统计,如果全网或部分BSC性能出现明显恶化时要及时上报综合办公室,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3.每天观察基站性能,对性能异常,如掉话、拥塞等突然上升,并有较大影响的基站要及时处理。规划优化人员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频率、邻区、覆盖、参数等的重新规划与调整,需要与其它部门合作的应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进行沟通,协同解决问题;4.及时处理用户投诉。针对所反应的问题,性能测试组首先对投诉进行分析和测试,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可与优化组合作解决。对于用户投诉,应本着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在不影响全网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解决或缓解用户所反应的问题。5.对所负责区域内的测试工作做好安排,要做到测试目的明确、测试工具和路线合理、及时分析测试结果,尽量做到每次测试都有一定的结果;6.根据新开站流程,规划优化人员应该对新开站的位置、所属MSC、BSC、开站条件等进行确认,拿到新站的详细资料,包括天线高度、周围环境、物业管理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和参数的规划,同时对临近基站的覆盖(天线、倾角)、邻区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数据录入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录入新开基站的数据,并进行开站配合。优化人员应对新入网基站进行设备运行状况和性能的跟踪,并根据运行情况对规划数据做必要的调整;7.天线调整人员根据规划和优化的需要,重新对天线型号、方位角、下倾角进行设计、调整,同时与规划优化人员一起对调整效果进行跟踪;日常维护工作是每个负有责任的工程师每天工作的最基本部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网络正常工作的前提。一周工作1.规划优化人员每周应对所负责区域的性能指标进行连续的观察,总结所发生和解决的问题,按时完成周报;对于每周的工作,每个区域、每个工作组到每个人都应有一定的计划和整体安排,确定本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上周遗留的问题进行跟踪和落实;2.优化例会上要对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落实,对于重点问题应单独设制工作清单,确定需要完成的日期与要求;3.对负责区域内性能长期较差的基站(TOPTEN)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必要时结合测试,对每个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并参与或跟踪方案的实施,同时及时观察实施效果;4.对负责区域内问题集中地区进行小范围的区域优化,如信道配置调整、小范围覆盖调整、话务流向调整、个别载频的调整等,对部分区域从整体上进行优化;5.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目的的技术实验,如新版本新功能实验、无线参数设置调整实验、新的频率复用方法实验等,要求6.实验前要做必要的理论分析;7.对实验的结果与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充分的估计,做好异常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尽量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站进行实验,以利于经验的推广;8.要写出实验报告,对于成功的经验应该介绍给其它工程师。技术实验由技术组负责协调。9.测试人员应根据优化的需要,对重点站和特定区域进行测试,配合进行故障的定位、优化或实验结果的评估等;10.天线工程师可根据优化的要求,对小范围的基站进行区域性的天线调整(覆盖)。对于大范围的天线整治,应该确立天线工程项目,投入力量,与测试人员及规划优化人员合作完成;天线工程师可进行新型号天线性能的实验,与优化和测试人员共同进行实验区域的选择和性能的评估,实验在技术组的协调下进行;11.对客户投诉范围广、影响大的问题与其它部门合作进行故障的查找,共同制订改善方案。中期工作1.优化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区域的设备配置、网络指标(话务量、拥塞率等)定期进行统计,对区域内近期的话务发展趋势、网络建设等做到心中有数;2.对维护区域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应有深入的认识,如寻呼信道、LAPD链路的负荷,局间中级的负荷及分配成功率等影响面广的指标要做定期的分析;3.对网上的数据(主要指无线数据)要做定期的核查,以保证网上数据和规划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网上数据的自洽;4.对网上存在的话务热点进行分析,对话务来源、话务密集度、局部网络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需要增加或扩容的基站位置、容量等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5.对可能出现的新的话务热点要有预见性,提前在工程建设、网络结构上做好准备;6.对于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划分做小范围的调整,如MSC、BSC、位置区等边界的调整,使整个网络的负荷分担更为合理;7.规划人员根据需要对部分地区进行重新规划;8.测试人员定期对全网和各个区域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同时还应该进行不同运营商之间(如电信网和联通网)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发现自己网络的不足,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对业务的发展与宣传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9.对于成功的功能、参数、规划、天线等实验,由技术组协调制订推广的计划,包括推广的时间安排、范围等;10.对于统计数据、规划数据要做好保存、归档工作,加强对规划数据库、优化数据库的维护;对于每个月的工作,各部门、各小组都应进行总结,总结本月发生和解决的问题,确定下月的工作重点与整体安排;长期工作1.优化人员应对网络规模、建设、收益等的发展进行综合的预测,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对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做详细的分析,如MSC、BSC、位置区的划分,在必要时做全网性的调整;及时提出网上存在的焦点问题,以对一段时间内全局的工作重点提供参考;2.对新业务的开发、实验和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提供网络负荷的第一手材料,以指导业务的发展及市场策略;3.对移动网研究和发展的新技术进行跟踪和分析,保持一定的技术储备,跟上发展的步伐;4.全网改频:每年进行23次全网范围内的规划调整,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5.对网络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从技术、业务、规模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利用天线下倾法减少高话务密度区干扰引言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基站天线辐射图主要取决于在规定的覆盖范围内确保通信可靠所需的增益,并且往往采用全向辐射方式。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则在不同地理位置或无线小区通过重复使用频率的方法,提高频谱利用率。更进一步,还需要把无线小区细分成扇区。11水平波束宽度在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中,增加话务容量的第一步是采用定向天线水平排列。也就是说,在一个基站使用数根天线,每个小区分成三或六个扇区。每个扇区指定一组专用频率。例如,复用因子K=7,每个小区3个扇区(亦称为7/21),此频率复用方式如图一所示,(图略)图中还标出了所用频道组序号。R代表小区半径,频率复用距离D是使用相同频率配置的两个小区之间的最短距离。使有相同频率的基站是同频道干扰的来源,图中以阴影表示。由于基站天线具有定向特性,基站接收到的干扰电平就会减弱。这是因为主天线波瓣狭窄,所接收的干扰移动台信号较少。参考书目一中建议采用三扇区一120度扇区一系统,而在某些热点,可局部采用60度扇区系统。我们选用的是水平天线辐射图,这样,各扇区之内的电场强度就能尽量保持恒定。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水平面内考虑天线辐射图。使用水平波束天线,会增中系统中使用天线的总数,从而导致成本增加。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应该另想办法减少同频道干扰。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对天线水平面辐射图进行整形。12垂直波束宽度所需基站天线,对使用相同频率小区其辐射能量应尽可能地低,而在服务区内的辐射则要尽可能地高。倾斜主波瓣可产生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与抑制邻近主波瓣的旁瓣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对图二中标示“下旁瓣区域”内的旁瓣进行抑制,是很重要的。(图略)尽管在主瓣上侧有陡斜的天线辐射图也是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如果不把天线做得很大(这样亦会影响天线的成本),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进。主波束下倾有两种方法:机械式天线倾斜改变天线振子的相位,使波束下倾(电子式下倾)本文以下分析旨在调查:何种下倾法在减少同频道干扰方面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性能。2确定选用何种下倾法21机械式或电子式两种不同的下倾方法,产生不同的表面辐射。在下倾角度小时,这种区别不明显;但随着下倾角度的加大,这种区别即显而易见。以下举几个表面辐射的例子。(图略)可以看出,在电子式下倾的例子中,地面辐射图在下倾角度增中时仍保持有形状;但在机械式下倾的例子中,辐射图出现一个“低凹”,与此同时,侧辐射增加。这种效应在机械式下倾天线中是众所周知的,请参阅参考书目一中W.Lee,Mobile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一书。从减少来自基站B1(见图一)(图略)移动台干扰的角度来看,这种“低凹”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随着侧辐射的增加,接收到的来自基站B2和B6移动台的干扰也同时增加了。我们对这种效应进行量性估计,以下详述此方法。我们就载干比的改善,对电子式与机械式下倾法作了一番比较。用于比较的天线是标准8振子天线,各振子相隔半个波长,一个辐射振子的方位辐射图如图六所示。(图略)不同对图七所示不同下倾方式(图略),通过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计算。从图一的频率复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在一个特定基站周围有六个干扰源。最差载干比出现在小区边缘。在主波束下倾情况下,虽然收到的来自移动台的功率C减小,但是接收到的干扰减小更多,从使载干比C/1得到改善。使用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天线的辐射图,我们对信号电平和干扰电平与下倾角度的函数关系作了计算。所有基站天线都以同样角度下倾。计算结果如八a和八b所示。(图略)首先,接收到的来自移动台的信号电平用图七表示。可以看到,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之间没有多大区别。其次,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的干扰电平用八b表示。两种类型的下倾法在干扰抑制方面没有多大区别。接收到的来自基站2移动台的干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干扰抑制如图九所示。(图略)可以看到,电子式下倾法大大地抑制了干扰,而机械式下倾法则做不到这一点。在考察接收到的来自基站3,5,6移动台的干扰时,电子式下倾法相对于机械式同样具有优势。6移动台的干扰时,可以看到,电子式下倾法相对于机械式同样具有优势。综上所述,电子式下倾法在改善载干比方面要比机械式下倾法好得多。因而可以说,对于基站天线而言电子式下倾法是更为可取的选择。在评估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时,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在市区通信网中,小区内有很多人工障碍物,这一点是很特殊的。这些障碍物会引起多次反射,造成传播信道中的多路径效应。RMS延迟范围对传播信道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它可成为高信息传输速率系统的限制因素。如参考书目二一文所测出的那样,当主波束下倾并且基站天线略高于一般情况时,可缩小RMS延迟范围。如图十所示,椭圆区域散射出的所有信号,都会在具有相同延迟的接收台产生反应。比较图十一(甲)和图十一(乙)(图略)所示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的表面辐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电子总之,电子式下倾法比机械式下倾法更可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它能更多地降低干扰电平地面辐射图失真更小信号的RMS延迟范围可降至最小22最佳下倾角度的确定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对计算几种不同下倾角度的载干比C/1。设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6米,基站天线高度20至60米,至移动台距离R=2公里,至干扰源的距离如图一所示,图十二显示了电子式和机械式下倾法载干比C/1的改善。(图略)可以看到,在使用电子式下倾法的情况下,由下倾产生的改善更为明显,至少从频率复用方面考虑是如此。还可以注意到的是:使用机械式下倾法时下倾角度有最佳值(在四度附近区域最佳),而电子式下倾法的下倾角度增大时,载干比亦随之增大,至少从下倾角度方面考虑是如此(对大于15度的下倾角度,第一辐射盲区会在服务区内,使接收到的信号电平出现显著变这种情况是应当避免的)。当基站天线高度增加时,下倾法的优点更为突出。从图八和图十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信号电平C和载干比C/1之间存在着某种折衷。最佳下倾角度值取决于小区尺寸、天线辐射图及天线高度。此外,由于每个小区每天二十四小时话务量的变化,各小区的最佳尺寸亦变化。如果使用DELTEC(登达新西兰有限公司)的Teletilt天线产品系列,则可以改变小区尺寸且延迟最小。虽然图八至图十二所示图形是根据简单的平坦地形模型计算的,但它们显示的趋势很好的预示了实际应用时发生的情况。在高低不平的地面和建筑物林立的场所,载干比C/1的改善会受到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略微增加基站天线高度和使用电子式下倾方法,来性改善效果。此外,如果在频率复用方式中所用的复用因子较小(例如,K=4),复用距离就会较小,则载干比C/1的改善更显著。3确定最佳天线位置,充份利用倾斜效果如果某个基站运行在话务密度高的市区,天线可安放在低于房顶的位置,以减小小区尺寸,尤其在微小区受干扰限制的系统内更是如此。建筑物对传播损耗的影响通常为10-15分贝,与“衍射屏模型”所示一致参考书目三。在这种情况下,地面辐射由于街道的渠网效应而呈菱形(见图十三)(图略)。但是,在市区条件下,服务区的确切形状并不容易确定,因为它会受到局部障碍的很大影响,任何有相当精度的场强估值,都需要一个高分辨率地理数据库。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如果必须用微小区来满足高话务密度容量要求,则基站天线安装低于均屋顶线,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于小区,可通过天线安装高于房顶并且下倾主波束的方法,减小其尺寸。这种方式的优点将在后面详述。我们可以按照两方面的因素来估算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1)改变基站天线的高度(2)主波束下倾我们用参考书目三中有关衍射屏模型的阐述,来解释图十四所示的情况。(图略)结果如图十五和图十六所示。(图略)可以看到,当基站天线的高度低于房顶平均高度时(假定为15米)信号电平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的信号强度,在图十五中表示。通过主波束下倾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信号强度衰减。如果天线安装高于房顶平均高度并且采用波束下倾的方法,则信号电平亦会下降,如图十六所示。要充份发挥下倾法的优越性,我们建议基站天线安装应略高于房顶平均高度。这各方法的优点:把信号传播路径中障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妥善控制小区形状通过更直接的信号路径降低RMS延迟范围参考书目二信号路径损耗降低,整个小区的信号电平变化减少用改变倾斜角度这一更灵活的手段来改变小区尺寸通过遥控调整下倾角度的方法,小区尺寸在通信网络发展或出现临时“热点”的情况下易于改变参考书目四。结论对于受干扰限制的高话务密度通信网络,主波束下倾可成为提高载干比C/1的有效工具电子式倾斜法比机械式倾斜法更可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它能更好地改善载干比C/1地面辐射图失真更少信号RMS延迟范围降至最小可变电子倾斜法比固定倾斜法更好,因为:在为提高性能所进行的调整工作中成本降低障碍减少在通信网络发展时,不必随场地变化而更换天线或改变天线高度可现场(不可选择)进行蜂窝规划具有更大的灵活生可简化天线库存可延长天线的使用寿命遥控电子下倾法比现场调整更好,因为:不必现场直接接触天线进行调整的成本降低,速度加快调整下倾角度时不需要关闭基站,或使人员受到射频能量辐射调整不受天气影响,可独立进行通过略微增加基站天线高度和天线倾斜法可进一步减小传播路径RMS延迟范围如果采用遥控式下倾调整,则小区尺寸在延迟最小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改变信道负荷这可以通过安装(登达新西兰有限公司)DELTECsTeletilt系列天线产品而实现。浅谈网络优化与天馈线维护和保养的关系摘要:本文对日常维护中遇到的天馈线问题的剖析,阐述了天馈线维护和保养与网络优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常见的天馈线问题的处理方法。关键词:网络优化天馈线维护前言天馈线的维护和保养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要求高,维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对移动网络运行良好与否至关重要,搞好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必须把天馈线维护保养工作贯穿于移动通信维护工作的始终。下面着重就天馈线安装和维护经常出现的故障,谈一谈天馈线的维护和保养。一、天馈线的维护和调整在网络优化中的重要地位移动通信作为服务行业,只有提高通信质量,才能赢得用户满意。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网络质量。天馈线系统正常运行不仅能够扩大覆盖范围,减少盲区,提高覆盖率,而且能够减少干扰、串话等,降低掉话率,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基站安装不仅要合理地选择站址,而且还要合理控制基站天线高度,降低系统内干扰,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对于拥塞严重和掉话率高的基站可通过适当调整小区边界,切换带和手机接入条件等有关的参数,调整天线方向角度和俯仰角等硬件手段进行话务均衡,减少站间干扰。例如:宿州华夏宾馆基站的天线高度50米,第三小区出现严重拥塞,掉话率达到3%-4%,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BSC数据库进行分析,采取了如下措施:a.调整了华夏宾馆基站第三小区的天线俯仰角,由6调整到10;b.降低功率等级;c.在华夏宾馆和公安局基站之间增加了淮海路基站切换点。措施实施后,效果比较明显,干扰级别降为正常,掉话率降为0.5%,话务得到均衡。二、天馈线常见故障处理1、天馈线安装问题天馈线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疏忽,造成天馈线短路和馈线接头有灰尘、污垢,以及天馈线接头密封处老化断裂等。这些造成的天馈线故障,往往比较难于查找,特别是由于密封处断裂造成的活动障碍更难查找。GSM二期工程芦岭基站安装完毕后,基站调试不通,西门子公司的人员去了几次也查不出问题,是基站硬件问题,还是电缆连接问题,还是天馈线问题呢?经多方查找,才发现是由于安装人员疏忽,在制作馈线接头时,把一个头发丝般的铜皮做在馈线的芯皮之间,致使馈线短路。重新制作馈线接头后,基站运行正常,但是为此各方面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给移动局带来多么大的利益损失。同样的,有些天馈线安装完毕后虽测试指标达到要求,但由于馈线尾巴线绑扎不牢,久经风吹雨打,造成封密处断裂,致使基站出现故障。宿州朱仙庄基站的馈线尾巴线绑扎不牢,正常使用八个月后,经常由于驻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我们认真分析原因,确定为馈线接头密封处由于风吹摇摆开裂。我们对接头处重新处理,加固馈线尾巴线,驻波比告警消失。覆盖距离由原先的1公里扩大到4-5公里,提高了基站的利用效率。象这一类情况非常多,如不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会更多。2、天馈线进水的问题天馈线进水问题的出现,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自然的因素是由于馈线本身进水。GSM二期工程时,适逢宿州发大水,有些馈线浸泡在水里。由于馈线长期在水中浸泡,造成馈线外皮老化,雨水渗透到馈线内。天馈线安装好以后,又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驻波比测试,以致晴天时天馈线没有驻波比告警,阴天或下雨时,天馈线系统即有驻波比告警,造成基站Disable。为此,工程局和我方人员去了十几次也没有解决,后来用驻波比测试仪对馈线进行测试,发现造成该基站频繁退出的原因为:发射馈线进水。更换天馈线以后,故障排除。人为造成天馈线进水的情况就更多,主要包括馈线接地处没有密封好、安装时划伤馈线、馈线和软跳线接头没有密封好等。例如:砀山刘暗楼基站经常由于驻波比告警退出服务,我们派人进行检查,发现馈线第一次接地处人为拉伤,铜皮裸露,一下雨或阴天造成馈线进水,出现驻波比告警。砀山范庄基站自1998年12月份开通以来,载频状态一直保持正常,但是第一区附近用户反映手机不能上网,维护人员检查基站各硬件盘全部正常,做话务统计发现该小区话务统计TCH占用次数为0,这说明手机在该小区不能上网服务。为此,我们配合西门子和工程局维护人员对该基站的软、硬进行彻底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1999年7月底,我们配合工程局人员对该基站进行检查,检查天馈线部分时,用驻波比仪表测试后,测试值仅为13.2(少于17)。经分析,是由于安装时划伤馈线,造成馈线进水,致使基站表面运行正常,但是不能给用户提供服务,更换馈线后,该小区手机能够上网服务。该馈线安装造成的障碍自发现到排除历时半年之久。泗县县城基站由于馈线与软跳线之间接头没有密封好,造成馈线进水,出现驻波比告警。接头处理后,告警消失,基站运行正常。馈线进水造成馈线系统出现驻波比告警,基站经常退出服务,影响该地区的覆盖。用户投诉比较严重,不仅影响移动业务收入,而且影响移动部门的声誉。要防患于未然,首先安装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基站安装后都要进行驻波比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质检人员按照一定程序进行验收,包括测试数据的核实,天馈线的安装和制作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蒙混过关。三、天馈线的保养众所周知,900兆天线采用的频率为875-960MHZ,发射功率为20W,如此高的高频电磁波和较低的发射功率,经天馈线传导,如损耗过大,必将降低接收灵敏度。有时用户反映,基站刚开通时,手机接收灵敏度很高,不到两年灵敏度就降低了,特别是在覆盖区域边缘有时根本打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呢?经分析和实测,天馈线系统的保养维护是关键。如不进行保养维护灵敏度年平均降低15%左右。如何保养天馈线呢?1、 注意对天线器件除尘,高架在室外的天线,馈线由于长期受日晒、风吹、雨淋,粘上了各种灰尘、污垢,这些灰尘,污垢在晴天时的电阻很大,而到了阴雨或潮湿天气就吸收水份,与天线连接形成一个导电系统,在灰尘与芯线,芯线与芯线之间形成了电容回路,一部分高频信号,就被短路掉,使天线接收灵敏度降低,发射天线驻波比告警。这样的话,影响了基站的覆盖范围,严重时导致基站Disable。所以,应每年在汛期来临之前,用的中性洗涤剂给天馈线器件除尘。2、 2、组合部位紧固。天线受风吹及人为的碰撞等外力影响,天线组合器件和馈线连接处往往会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断裂,造成天馈线进水和沾染灰尘,致使传输损耗增加,灵敏度降低,所以,天线除尘后,应对天线组合部位松动之处,先用细砂纸除污、除锈,然后用防水胶带紧固牢靠。3、 3、校正固定天线方位。天线的方向和位置必须保持准确、稳定。天线受风力和外力影响,天线的方向和仰角会发生变化,这样会造成天线与天线之间的干扰,影响基站的覆盖。因此,对天馈线检修保养后,要进行天线场强,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驻波比测试调整。4、 综上分析,要从根本解决天馈线存在问题,我们应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上入手,定期对天馈线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人员和安装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培训,掌握天馈线的安装和维护方法,利用丰富的维护手段,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排除故障,提高维护效率,确保移动网络运行质量,加大我们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力度,使我们的移动通信网建设成一个畅通、高效的网络。网络优化概述网络优化主要分为:小区优化 参数优化对掉话率,呼叫建立失败率高的站进行现场勘察,排除设备硬件故障,天馈系统设计,频率干扰,站址选择上等方面等问题。 无线参数调整(越区切换,功率功控)与交换机参数调整。无线规划优化 容量优化通过频率调整消除网内干扰,避开网外干扰,调整小区覆盖范围,使话务量分布更合理,避免覆盖不足和越区覆盖。增删相邻小区关系使切换更合理,减少切换不当引起的掉话。 监控系统容量的增长,对网络的瓶颈及时提出预警,指出系统在配置上的不足之处,为扩容规划提供技术建议。配置优化 新技术引入可行性分析合理规划,配置交换机,基站控制器,位置区,载频使中央处理器,信令,基站控制器等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容纳更多的用户。 对引入微蜂窝,同心圆等新技术和新版本中的新功能进行可行性分析。月度优化工作报告 网络扩容割接时的数据与频率计划和查核网络监控等为了使客户对网络状况和优化工作有全面清晰的认识,网络优化提供优化项目月度报告。主要内容有:网络指标及长期趋势图主要问题分析报告,解决方案和结果当月网络优化主要活动与进展下月工作计划和优化会议安排其他涉及优化的问题 网络扩容往往涉及大量数据改动和频率计划的全面更新,对数据库和频率计划进行检查直接关系到割接后网络质量是否能维持原来的水平,西门子网络优化运用网络无线特性的丰富经验,并运用先进的工具,帮助工程和频率规划部门设定合理的参数值,排除隐患,确保割接的顺利进行,并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采用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优化网络性能在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基站小区覆盖范围,以调整服务小区,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消除同频干扰。为此,可通过调整小区定向天线俯角、升降天线高度、改变基站收发信设备、增加小区信道配置或增设小区、加大同频复用距离等方法实现上述目的,其中调整天线俯角的方法不需专门投资,且具有快捷和网络参数改变小等优点,是优化网络中常用的手段。调整天线俯角仅针对定向天线而言,常用于60和120两类定向天线,垂直方向半功率角在8和15左右,下面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天线俯角调整方法进行介绍。1、调整服务区假设某天线高50m、增益10dB、发射功率10w,在准平滑地形条件下,天线俯角与水平主方向覆盖距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如果待调整小区在蜂窝网的边缘,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扩大覆盖服务面,天线俯角宜调至02,当天线位置高于50m时天线俯角可调至24。对于基站附近用户较多,手机密集,同时为了满足远郊重要用户能够使用车载移动台等场合,天线俯角可适当调至5左右。如果待调整小区不在蜂窝网边缘,应控制好覆盖范围,当覆盖范围过大时,可采用加大俯角的办法加以校正。当覆盖距离在8km以上或0.5km以下时,仅靠改变倾角来增减覆盖距离效果不佳。如果天线的俯角大于20后,影响覆盖距离的因素可能已经变为垂直方向的旁瓣甚至反射波。2、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通过增大忙小区天线俯角可以缩减覆盖面,而减小相邻小区天线俯角,可以扩大相邻小区覆盖面,与此同时修改交换机相关数据,即可达到减轻忙小区话务负荷的目的。另外,如果切换带处于用户密集地区,当出现因越区切换失败而导致掉话率过高现象发生时,可采用类似方法将切换带调至用户稀散地带,如生产区、公园、广场、河面等地域。3、消除同频干扰对于定向小区结构的蜂窝网,同频小区天线在水平面上的角度是相同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线俯角的过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要比其它方向大,因此通过改变俯角的措施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要比单纯降低发射功率的方法更为科学。抗同频道干扰的能力并不是单纯地与俯角的大小成正比,对于不同类型、厂家、天线架高和应用环境所采用的俯角不尽相同。例如,枣阳移动网采用的ETEL-37型天线,最佳抗同频干扰俯角在13和23左右。一般来说,调整不宜过大地影响原覆盖区,因此俯角调整量不宜过大,一般在5之间。实际上蜂窝网属于不规则混合小区组网方式,当俯角较大(12以上),而同基站其它扇区俯角较小时,必须考虑天线的旁瓣和后瓣对其它小区的影响,只有经反复对比调整,并用仪器检测,确定优化后的俯角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线俯角调整时,必须拧紧定向天线上的调整螺杆,避免受大风等环境影响而使俯角发生缓慢变化。工程中频率规划与优化方法研究一、频率规划方法频率规划是指在建网过程中,根据某地区的话务量分布分配相应的频率资源,以实现有效覆盖。在进行频率规划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因素需要确定:1.基站站型的确定基站的站型是进行频率规划的前提,根据话务量和目标阻塞率可以确定基站的站型。通过话务量A,载频个数n,阻塞率E,根据话务量A和阻塞率E,查询相应的表就可以得出某小区需要配置的频点个数n。2.频率规划方法的确定首先是频率参数的设置,主要包括:(1)控制信道是否单独分配控制信道是发送一些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小区参数信息的,对控制信道的规划要求也比较高,在规划时应优先满足控制信道的同邻频干扰尽量小。一般情况下为了尽量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降低频率配置时的难度,常常采用控制信道的频率范围与业务信道的频率范围相互独立的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需要给控制信道分配一段单独的频段,这个频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使用离散的频段主要是为了将控制信道的频点间隔起来,可以避免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但会存在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间的干扰;而使用连续的控制信道频段可以避免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之间的干扰,但是会增加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2)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频率复用方式频率的复用方式可以采用分组复用方式、MRP或不分组的动态复用方式。分组复用方式和MRP的频率复用方式都是比较常用的频率复用方式,而动态频率复用方式是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网络规划人员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这种频率复用方式不同于其它的频率分组复用的方式,它不将可用频点进行分组,在进行频率分配的时候考虑所有的可用频点,选择满足一定分配要求的频点作为当前的频率配置,这种频率复用方法思路简单、效果明显、而且频率利用率非常高,通常当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其它的分组复用方式无法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频率分配,理论上可以达到最佳的频率配置结果。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可以根据频率配置中的最低频率间隔要求对频率进行分配,达到最大的频率复用系数,当网络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时候无疑是一种实用的频率复用方式,但是动态频率复用方式中对频点的选择难度较大,适合用计算机进行算法实现。控制信道的规划中常采用4*3、5*3或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表1所示为4*3频率复用方式时的分组情况:频率范围11-22,共12个频点,分为A1、A2、A3、A4四组,每组三个载频。表1控制信道分组方式(4*3)A1 11 15 19A2 12 16 20A3 13 17 21A4 14 18 22在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每个基站分配一个频率组(包括三个载频),基站的每个小区分配三个载频中的一个(一般最多为三个小区,对应三个载频),如果同一频率组的复用距离合适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站间的同邻频干扰。业务信道常采用的复用方式有动态复用、分组复用和MRP复用方式。业务信道中的分组复用与控制信道的分组复用方式略有不同,控制信道的频率组分配给基站,而业务信道的频率组直接分配给各个小区。以3*3的复用方式为例如表2所示,所有的可用频率被分为A1-C3九组。表23*3频率复用方式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在进行频率分配的时候首先分配一个频率组(4个载频)给一个小区,各小区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分配的频率组中选择需要的频点,最多可以分配四个载频给一个小区,每一个频率组中的频点间隔为9,合理分配频率组可以有效的避免同邻频干扰。根据表格分析还可以发现,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可用频点的个数和分组方式都可以确定相应的可以分配的最大基站站型,即一组中可以分配几个频点,超过最大站型时严格意义上是不允许采用该种频率复用方式进行频率分配的,如果还要继续分配,分配的效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MRP也是一种频率复用系数较高的频率复用方式,它的主要分配原则是根据基站站型对可用频率进行分组,每一组对应实际网络中的一层,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逐层对小区进行频率分配,不同的层可以采用不同的频率分配方式,每组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相应层的配置频点,即一层一层地对实际的网络进行频点的规划,以求造成的干扰最小。表3所示为当网络中小区的最大配置为4,MRP的分组为7/7/6/6时的一种情况。表3MRP复用方式A1 23,24,25,26,27,28,29A2 30,31,32,33,34,35,36A3 37,38,39,40,41,42A4 43,44,45,46,47,48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从A1-A4四组中各按照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取一个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的频率配置,这种方法有效地将同一小区不同层的配置频点隔离,频率利用率较高,是一种较常采用的频率规划方法。MRP的复用方式也存在最大站型的限制条件,当一层中的可以选择的频点个数小于一定值的时候,采用MRP的复用方式的结果会非常不理想的。其次是确定各基站小区的规划优先级和可用频点的优先级。小区的规划优先级越高,该小区的规划顺序就越提前;频点的优先级越高就说明该频点分配在某小区可能产生的干扰越小。不同的频点分配在不同的小区可能产生的干扰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小区被优先分配频点,其它小区还没有进行频率的配置,那么它在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在较多的优先级比较高的频率范围内选择频点;而如果一个小区优先级较低,在对该小区进行频率规划的时候,大部分小区已经分配了频点,频率资源大部分被占用了,就只能在较少的优先级比较高的频点中进行选择了。一般来说,在对一个地区进行频率规划的时候,在市中心地区话务量比较大,基站比较密集,基站的覆盖面积比较小,邻区却比较多,这些小区的规划顺序就比较前,而在郊区,由于话务量密度较小,基站较少,基站的覆盖面积比较大,这些小区的规划顺序就比较后。频点优先级的确定是随当前小区和相邻小区的频率配置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可选频点的优先级根据当前小区所属基站的频率配置、不同基站相邻小区的频率设置以及频率间隔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同一个频点在不同小区上计算出来的优先级是不同的,一个频点在某小区的优先级越高意味着该频点在该小区上可能产生的同邻频干扰越小,在进行频率配置的时候总是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频点作为当前小区的频点配置。3.工程实例根据以上的频率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开发了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进行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应用软件产品PLAN2000以及针对网络测试与优化的网优平台,在许多实际的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该软件可以模拟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无论对于建网时的网络规划,还是对于网优过程中的参数优化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仿真工具。例如:我们针对某地区的实际的基站分布应用不同的频率配置方法进行了频率规划,分析每一种频率规划的效果,得到了下面的表格,其中ARFCN范围为13-95,C/I门限为9dB,C/A门限为3dB,干扰百分比指该小区的干扰面积占该小区覆盖面积的百分比,C/I是指同频干扰值大于9dB的干扰百分比,C/A是指邻频干扰值大于3dB的干扰百分比,三种分配方式中都是将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单独分配,我们从所有的基站数据中选择出一部分结果对比如下:表4各种频率复用方式的配频结果基站编号小区编号动态方式MRP3*3基站编号 小区编号 动态方式 MRP 3*3C/I C/A C/I C/A C/I C/A1 1 0.00% 27.07% 0.00% 32.75% 0.87% 49.78%1 2 0.00% 0.87% 0.00% 49.57% 0.00% 49.57%1 3 0.00% 44.44% 2.78% 47.22% 0.00% 47.22%2 1 0.00% 7.11% 0.00% 29.65% 0.02% 26.85%2 2 0.00% 66.73% 20.33% 70.20% 0.00% 67.78%2 3 7.71% 8.37% 7.71% 2.48% 0.76% 0.05%3 1 9.66% 29.54% 0.79% 57.23% 0.02% 64.11%3 2 0.37% 34.61% 0.00% 21.12% 0.10% 3.49%3 3 0.00% 7.07% 0.00% 7.07% 59.03% 0.00%4 1 22.56% 32.71% 8.60% 54.22% 26.68% 55.38%4 2 0.00% 0.00% 0.00% 1.59% 0.00% 13.87%4 3 0.00% 0.03% 0.00% 0.00% 0.02% 9.46%对表格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每一种频率复用分配方式都有其优点与缺点,降低一个小区的同频干扰的同时势必会造成邻频干扰的增加或其它小区的同邻频干扰的增加,如果某小区使用任一种频率复用方式,其同邻频干扰始终很大,这可能与基站的站址分布、相邻小区的天线角度设计理有关,这就需要对基站的其它参数进行调整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频率规划中存在的随机因素,一般要进行多次的规划实验或优化才能得出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不同的基站布局以及不同的频率资源,各种频率复用方式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每一种分组复用方式都存在最大站型的限制条件,当基站站型比较大的时候可以使用的分组复用方式就比较有限了,而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适用的范围比较大,特别当基站站型比较大而频率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动态的频率复用方式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分配效果;当基站站型比较小、频率资源比较多的情况下,用分组复用或者MRP复用方式的效果相对动态分配的效果好一些。在进行一个地区的频率规划的时候应该用多种方式进行规划并对结果进行比较,选出一种最好的作为规划结果。二、频率优化方法如果在建网的初期规划时频率规划得不好,或者在网络扩容过程中频率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都会造成整个网络建成后某些性能指标比较差。对于已经建好的移动通信网络,局方一般是不想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改的,只想通过一些局部的调整以达到网络性能指标提高的目的,这些局部调整就属于优化的范畴。对于现有的GSM网络,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如何通过频率优化的方法对网络进行局部调整,使网络的性能指标有所提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现有的频率优化的方法有许多种,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这些算法虽然是比较好的优化方法,但是都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如何将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与优化方法结合起来的问题,同时由于算法本身的限制,优化时间比较长。我们在工程的不断实验中总结出一种简单有效的优化方法,它利用遗传算法的思想,同时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速度较快、效果明显,在许多工程实践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1、理论依据:遗传算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将父代群体中性能好的个体遗传下来,而将性能不好的个体淘汰,并重新产生新的个体进行补充,然后在子代中应用同样的原则,依次类推,直至产生比较满意的结果。将这个原则应用于频率优化中:对于已有的频率规划方案,将待优化小区中性能值比较好的小区配置保留下来,而将待优化小区中性能值比较差的小区配置删除重新进行配置,获得一组新的频率配置,然后重新计算其性能值,按照相同原则依次类推,直至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不难发现,在将遗传算法应用于频率优化时如何确定性能值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下一步的优化小区,将直接影响优化的效果。应该明确,进行频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网络中的同邻频干扰,当某小区受到的同邻频干扰超过一定的门限值的时候会使该小区的接收质量非常差的,从而造成较大的掉话率和较多的切换次数,甚至影响小区的覆盖,所以本文以同邻频干扰的大小作为计算网络性能值的主要依据。2、优化流程:首先需要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反映确定待优化的小区,分析实测数据发现接收质量较差、掉话率高或者切换次数过于频繁的地区,找到有可能由于频率配置不合理造成网络性能指标较差的地区,将覆盖这些地区的小区作为待优化的小区。在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中很有可能只是由于其中个别小区的干扰比较大造成网络的指标比较差,所以在进行频率优化的时候应该允许仅对个别基站进行优化,即全网封闭局部优化的方法,仅对个别干扰比较严重的小区进行频率的优化,通过改动个别小区的频点配置达到较好的效果。其次需要设定一些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