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境:中国式的浪漫(外一篇)素质文化讲座综述及感悟一二一、各场讲座主题综述1.1 自然与文化的纠缠:诗、画与炼丹吴彤教授引导我们从文本和实践两个角度来看诗、画与炼丹三者的关系:诗词事实上是文人们接触自然对其的体验和解释;绘画也是作者亲临山水、田园的体验的或具象或抽象的凝炼;而炼丹,则在实践中体现了探查自然的精神。进而讨论了古人对自然的审美活动和研究活动的内在关系。1.2 大学精神与文化育人张岂之教授引出蔡元培和梅贻琦两位名校长对于“大学精神”的理解,强调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对“大学精神”的重要性。然后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大学精神”的各种表述,特别深入讨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发展;并对胡锦涛主席讲话中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点要求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将文化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的重要性。1.3 构筑精神家园-艺术与人生的艺术黄宗贤教授的讲座围绕“艺术是什么”、“为何要艺术”以及“人生的艺术”三个主题展开。并对当代艺术的一些异象进行了反思,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教授提出的“比艺术更重要的是成就艺术的人生”非常发人深思。1.4 历史在文学里成长-明清小说与中国历史的重构丁夏教授在讲座中与我们分析了三个问题:中国重史的传统;中国的历史是文学化的历史;明清历史演义叙述了文学重构后的历史体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相辅相成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1.5 消费文化与身体美学 肖鹰教授从“审美整形与女性身体消费”、“中西传统艺术中的女性美”以及“反消费主义与身体美学的重建”三个方面与我们共同探讨了消费文化与身体美学的历史、演变和重建。1.6 20世纪水墨画的时代流向陈履生先生首先对古代水墨画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着重介绍了20世纪中国水墨画与社会背景紧密结合的变化:晚清时期仍着重表现“神”;民国时期逐渐向“形”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出现“新国画”;20世纪末期出现回归传统的潮流。最后对水墨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1.7 文革中的样板戏音乐研究戴嘉枋教授首先通过解释“样板戏”一词的来源,详细介绍了样板戏的发展历程。此外他还结合相关视频简略介绍了舞剧、交响乐和钢琴样板戏中的音乐。文革并不是一段空白的历史,比如从艺术角度来看,就不乏值得借鉴的地方。1.8中国之路1胡鞍钢教授首先对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争论进行剖析,由此引出了几个问题,并在接下来的演讲中结合理论和全面大量的数据进行了阐释。包括“中国之路”概念的提出和理论的发展,以及他自己对 “中国之路”的独特性和自主性的理解:决定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三大因素。胡教授还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史轨迹并强调“中国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二、感悟之一:意境,中国式的浪漫情怀历史的意境丁夏教授在讲座(1.4)中谈到,中国的历史是文学化的历史。中国历来传诵的史学名著讲求的是“传神写心”,也就是“盖事有此事,人有此情,不必凿凿实有其事”,不要求事件的真实性、人物的刻画也常常与实不符,而强调的是历史的思想性、启发性、和对后人的影响力。这些实质上并不是史学的基本职责,属于文学的特性。这种文学化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讲,抛弃了具象的“形”,追求抽象的“神”,是浪漫而理想化的,是历史的复活而非复原。身体美学的意境肖鹰教在讲座(1.5)中授谈到,西方的身体审美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都比较注重具象的表现。第一个阶段,古希腊雕塑为强调形体的优雅、神性美,所以抹掉了目光、去除人的面部表情。第二个阶段,绘画对人的表情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人们通过对面部表情的刻画获得了丰富的感情体验,这与单纯的身体美有所不同,但仍比较具体而严格。第三个阶段,是介入空间的人体美,这实际上与重气质重神韵的中国传统女性美有相似之处都更注重个体与宇宙的沟通。相比于西方,特别是古代西方,中国的传统女性美则比较不同。如毫无人体细节东晋女史箴图卷,充满节奏感运动感的飞天等,都凸显了“以神统形”的思想。正如南朝画论家谢赫说的:“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中国古代的画家强调他们追求的是意境,刻画得很逼真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绘画与摄影中的意境记得在“摄影作品赏析”这门课中,老师曾经讲到齐白石的一句话:“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联系我自己的绘画经历:在“不似”的阶段曾努力地追求“似”,尽量遵循章法,谨记比例、透视、明暗对比、宁方勿圆、宁脏勿净到了“太似”的阶段,又疑是有“匠人”之嫌。不甘心做匠人,观大师之作,才发现技术固然重要,却不是作品的灵魂,它只是一个手段,用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观察与体验,亦即老师谈到的抽象(视觉)美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要求我们要能够提炼、突出主题,不拘泥于具体“形”,勇于表达抽象的“神”。我想,这种观点放在摄影中,准确地讲,是某一些摄影题材中(如新闻摄影就显然不适用),也是非常在理的。记得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些人体摄影的片子,其中“太似”的作品,感觉咄咄逼人,过于直白。而很多“似与不似之间”的作品就很震撼:或强调人体肌肤的颜色、质感;或突出人体的骨骼、肌肉之美(纤细的、健硕的、充满力量感的);或通过人体来表达生命的欢乐、痛苦、顽强中国式的浪漫情怀西方古代艺术家,追求具体的物象和精准比例,他们追求的是“美”;而中国不一样,受老子哲学的影响,我们追求的是“妙”。“美”的着眼点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 “象”;而“妙”的着眼点是抽象的“道”。“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所以为了把握抽象的“道”就要突破具体的“象”。中国传统文化是要在抽象的、浪漫的“意境”中,抒发对宇宙的规律和生命的精神的认识。三、感悟之二:对行为艺术的再认识对于行为艺术,我的认识有过几次改变。最开始是迷茫。人们说,这是艺术,我也就觉得,这是艺术既是丑的,也是艺术的,是美的。于是我在美丑之间找不到方向,把丑当作一种未知的,高深的美,甚至把那些大胆的丑和绝望的气质带来不愉快的情感误当作心灵的震撼,几乎就要相信这一切本就荒唐。后来在“审美的历程”一课中,帅先生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憎恶这一切,把所有行为艺术都贴上“假丑乱怪”的标签,坚定地认为这是资本主义想要荼毒我们这一代的工具。我曾经写到:是什么人在操纵着要将我们引入一条是非不分、美丑不分的歧途,走上荒诞、灭人性、反社会主义的道路?答案不言自明!资本主义的宣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很多青年人已经陷入到“生活之外的迷狂中”! 在肖鹰教授的讲座(1.5)中,讲到反消费主义与身体美学的重建时,提到了法国女权主义行为艺术家奥兰(Orlan),她的行为艺术无所不在(Omnipresence)是自己接受外科整容手术的录象,录像中不是整容之后的美丽面庞,而是接受整容的惨烈过程。与人体艺术对人体的审美理想表达相反,她以反审美-艺术的态度对待身体。故意以伤害、改写和破坏“身体”的美学表象,在嘲讽性的滥用中控诉男权与消费主义合谋压迫下,女性身体承受的伤害和痛楚。我后来也查阅了一些关于行为艺术的其他资料,我意识到,确实有一些行为艺术是有积极意义的(虽然本身是极其消极的)。而确实也有大量的“行为艺术”(比如食死婴、大便等)仅仅就只是哗众取宠。这些伪行为艺术以荒诞、色情消磨人的意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国际合作潜力报告
- 公司搬迁员工赔偿协议书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光学薄膜市场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冠状动脉支架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 城市排水调度信息系统合同
- 2025年中级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附答案
- 行车吊运事故应急演练脚本
- 2026-2031中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互联网市场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泡沫镍(纤维镍带)行业市场监测研究报告
- 2025首届电力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电力场景具身智能检修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黑胶唱片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容器安全架构设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垃圾发电厂安全考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 装饰装修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标书范文
- 冷库安全责任制度
- 2025年心力衰竭试题(含答案)
- 家校共育课题立项申报书
-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指南》(2025版)
- 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教学案例
- 动量守恒定律模型归纳(11大题型)原卷版-2025学年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