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滨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基本考点与考题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及 的科学考题1. 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c、空间的形成和数量的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考点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 ,其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 、 的原料;(2)在 、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 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转入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考题2 “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百分之百,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农民就地焚烧秸秆 b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 c工业制酒精c2h4+h2o催化剂c2h6o d 化工生产中的废气向高空排放考点3.化学发展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火的发现和利用。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2)近代化学:原子-分子论由英国科学家 和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由 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考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b 拉瓦锡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c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d 1996年,英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考点4纳米技术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0.1100nm之间,1nm=10-9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的水平。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科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等。考题4 纳米技术是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当材料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nm是,材料的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时,都成立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而“还原铜粉”是紫红色粉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铜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 b、黑色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小于纳米尺寸。c、日常见到的黑色的金属都是纳米级的。 d、“还原铁粉“的颗粒大于纳米尺寸。考点5 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做出贡献。考题5用分子的相关只是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之间有间隔。b、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大小而变化。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考点6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聚苯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农用地膜等。这些塑料以软塑料为主,又多是白色的,它们使用后废弃在环境中很难腐烂。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白色污染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污染。消除白色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解决“白色污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考题6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窖里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塑料等白色垃圾 d.清晨有时看到的白雾考点7 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的形状、状态发生了改变(2)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和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考题7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的,请你指出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纸张燃烧 d.就变酸考点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考题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天然气用做清洁燃料考点9化学变化与能量(1)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能量都是靠化学变化释放出来的。(2) 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考题9 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语化学变化,下里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 c.石墨用做电池的电极 d.葡萄糖给病人补充能量考点10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考题1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用活性炭除味 c.用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裁玻璃考点11 新环境题中物质性质的判断根据新环境题中给出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考题11 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金属铁有很多用途,金属铱(元素符号为ir)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它是重要的化工催化剂。通常状况下,铱是银白色固体金属,熔点2410,沸点4130,密度22.42克/厘米3。金属铱硬而脆,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高温下可压成薄片和拉成细丝。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铱的物理性质中,明显不同于金属铁的是(只需写出两点): ; ; (2)写出铱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铱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12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探究的步骤: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结果得出结论。(3)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等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考题12 下表是同学们常喝的一种雪碧汽水上的标签:品名雪碧汽水(清爽柠檬味)配料碳酸水(水、二氧化碳)、果葡萄糖浆、白沙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保质期18个月注意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小元、小明、小亮三位同学在痛快地喝着酸甜可口的雪碧汽水时发现,一旦拉开雪碧汽水瓶盖上的拉环,汽水会自动喷出。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着压强的降低而 的。对于流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他们认为:将汽水倒入烧杯后,立即在其上方罩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若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确定是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于雪碧汽水中的柠檬酸,他们很想知道是一种什么物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他们筛选,整理出了以下记录: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化学式为c6h8o,水果中所含的柠檬酸可促进消化;柠檬酸属于有机酸,具有和盐酸、硫酸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获得柠檬酸具有酸性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决定利用手中的雪碧汽水进行实验探究。(1)小元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纯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溶液变红色。据此,小元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2)小明经过思考,认为小元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他的理由是 。(3)小亮对小明的看法表示赞成,他建议小元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1)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溶液的试管 ,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考点1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点燃前:蜡烛是 形 色 体,有气味,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燃烧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火焰分 层。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2)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得浑浊。 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考题13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如下图所示。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实验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实验,另一支作对照试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00.10.50.70.91.0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_实验反思: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一点:) _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_。考点14 化学实验报告及填写(1)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的内容和装置图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解释和化学方程式(2)化学实验报告的填写根据实验现象,作好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时要注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的不同。(3)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或实验假设)实验步骤、设置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和实验结论。考题14根据表中实验内容,设计简单实验,将实验步骤、现象填入表中。 实验的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证明矿泉水是混合物考点15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证性,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考题15据报道:某农民为保鲜吃剩的半个西瓜,将其送入菜窖时因co2含量过高而导致死亡。某同学看了报道后,决定对自家菜窖内co2的含量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就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达到10%时,使人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设计方案】借鉴化学学习中测定_含量的实验探究,用碱溶液完全除去从菜窖内取出的气体样品中的co2。设计实验如右图。【实验与事实】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最后瓶内的液体体积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10。【结论与解释】(1)菜窖内co2含量约为10%,冒然进入容易发生危险;(2)菜窖内co2含量过高,原因之一是co2具有_的物理性质。【反思与评价】实验中用naoh溶液比用石灰水更合理,原因是_。【拓展与迁移】室内co2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气闷,此时解决co2含量过高的简单措施是_。考点16 化学实验设计(1)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安全性、节约性原则 效果明显(2)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考题16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其研究性学习小组、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目选)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i:方案:(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 )。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数1220请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考点17 药品的取用(1)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 不 不 ;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 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 ,既不能 也不能 。(2)取用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 或 ,步骤:“ 、 、 ”即将试管 ,用钥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 ,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 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 ,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以用 吸取,取用较多量时,可以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 ;b试管要 且试管口紧挨着 ,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 )。考题171、 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 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 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考点18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依据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2、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3、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4、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5、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胶头滴管、药匙、镊子。6、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试管夹、坩埚钳。7、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8、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9、过滤分离的仪器:漏斗、玻璃棒。10、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11、加热至高温的仪器:酒精喷灯、电炉。考题18 在进行化学试验时,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考点19 给物质加热 (一)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构造:灯壶、灯芯管(灯芯)、灯帽。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是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3、使用方法:(1)二检查:检查灯芯顶端是否不平或已烧焦;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是否在酒精灯容积的1/42/3之间(2)“三不”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酒精灯;严禁在酒精灯燃烧时添加酒精;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来,不可用嘴吹灭(二)加热的仪器 1、加热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 加热液体: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2、仪器固定: 试管:用试管夹或铁架台和铁夹固定;烧杯或烧瓶:用铁架台和铁圈或石棉网固定;蒸发皿:用铁架台和铁圈固定。(三)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1、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能与灯芯接触; 2、让容器均匀受热(可移动试管或移动酒精灯);3、加热固体药品时,加热盛药品部位;加热液体药品时,加热其中下部; 4、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5、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6、容器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7、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以防容器炸裂。考题19 (1)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