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doc_第1页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doc_第2页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doc_第3页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doc_第4页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分析执笔 康同杰(台州一中)一、试题评析台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学科地理部分试题的考试范围、考试难度、试卷形式、试题风格等主要以浙江省高考说明为依据,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标准,检测我市各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现状。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高考对文科学生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调动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规范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辩证而全面地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试题图表清晰,设问指向明确,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强调了模拟考试的功能。在题目设计上,兼顾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命题素材选取上,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强调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地理图表和数据分析能力、区域地理问题评价能力;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整个地理试卷共有9幅图,都是平时训练中常见的一些图表类型,表达的信息清晰突出;在命题模式上,与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测试卷基本相同。2.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力求通过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又注意与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试题涉及的知识,如区域主要地理特征、自然灾害、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地质作用、地球运动、区位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生态问题等都是权威机构或人士认定的主干知识。3.注重探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关注了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4.试题总体难度合适。从考试结果看,全市29校平均分为55.61,基本符合命题的预设以及选拔考试的要求。文科综合157.37的平均分基本与2009年高考台州市全体考生148.93的平均分很接近,与浙江省考试院新课程高考三年保持稳定的精神基本符合。同时,试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别问题:1.选择题部分自然地理分量过重;地球运动部分有3小题,过多,与有关精神不相符。2.个别试题原创性不够,导致个别学校成绩的真实性有所降低。3.第37 (1)小题答案的组织欠规范,“成反比”改为“负相关”、“成正比”改为“正相关”更为合适。二、考试成绩分析本次参加联考联评的学校有29所,文科考生4692名。1.各校的平均分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台州中学保持较高的优势,路桥中学、黄岩中学、天台中学、台州一中紧随其后。2.各校优秀生人数、优良生人数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台州中学是优秀生、优良生人数的第一梯队,回浦中学、仙居中学优秀生、优良生人数上升很快,黄岩中学、路桥中学、台州一中、天台中学、为第二梯队,其他学校还需要努力。三、学生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文字中的具体分析只针对省一级重点中学)第一组:区域特征。难度:1、0.808;2、0.813。属容易题。本组题目以与海地近邻且有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环境相似的“某岛屿”(牙买加)为背景材料,主要思路是联系社会热点海地地震,考查目标是学生对图示信息的提取能力,涉及的知识有低纬度地区的自然景观、大西洋的飓风等。得分率ABCD平均分上(30%)中(40%)下(30%)第1题3.678.427.1480.733.653.22.83第2题4.8481.247.56.293.783.422.46第1小题台州中学、天台平桥中学、仙居中学平均分均超过3.5分,台州一中77.15%、大田中学75.08%、新河中学70.18%、楚门中学75%的得分率值得反思。第2小题台州中学、黄岩中学、路桥中学、仙居中学、天台中学得分率均超过了3.5分,楚门中学76.61%、书生中学75.8%、大田中学70.11%、新河中学78.44%、温岭二中65.38%等值得反思。第二组:南美洲中纬度地区东、西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难度:3、0.675;4、0.430。属较难题。本题组以南美洲的气温、降水要素在一月份、七月份的变化特点和地区分布的坐标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各种图表的转换能力。涉及的知识有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及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得分率ABCD平均分上(30%)中(40%)下(30%)第3题1.4921.5967.439.43.022.742.3第4题43.018.9317.3530.542.321.731.09第3小题选B项接近22,反映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利用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值来判断热带气候与亚热带气候的特征。第4小题选D项超过30,一是由于第3题分析的错误,但只有43%的学生答对,更严重地反映出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和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影响掌握不清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是考纲明确要求的考试内容,此部分知识点及由此影响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是每年高考试卷必考的内容,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给予最够的重视。第3题温岭中学78.76%本题得分率最高;台州一中62.55%、台州中学66.08%、大田中学53.87%、温岭二中65.38%、楚门中学54.84%值得反思。第4题平桥中学58.14%、路桥中学56.42%本题得分率较高;大田中学28.78%、温岭二中27.88%、楚门中学27.42%、天台中学44.27%、三门中学36.24%值得反思。第三组:黄河泥沙问题。难度:5、0.315,属难题;6、0.853,属简单题。本题组以黄河为背景,通过黄河径流量变化、输沙量的变化折线及柱状图,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模型图来考查学生对不同地理事物相关性的分析能力,是一组纯粹的读图分析题。第5题考成难题是命题时没有料到的,50%的学生选择A项,说明学生对“递减”两字没有充分的理解,这是教师疏忽的地方,教学时要从教材中关于近代气温距平变化图的“波动”上升中寻找灵感,关注细节的把握。得分率ABCD平均分上(30%)中(40%)下(30%)第5题49.5715.393.3231.541.621.210.97第6题2.96.54.9985.323.843.492.86第5题三门中学49.78%本题得分率最高;台州一中23.6%、回浦中学29.6%、温岭中学27.46%、温岭二中23.08%、楚门中学25.81%、仙居中学28.28%值得反思。第6题台州中学94.69%、黄岩中学94.42%本题得分率最高;温岭二中74.04%值得反思。第四组:外力作用及其塑造的地貌类型。难度:7、0.645;8、0.49。属稍难题。本题组以影响地貌形成的气候要素为切入点,通过坐标图的形式,实际上考查的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图示反映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组合下不同外力作用的强度,要求学生分析并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外力。从此题的设置来看,7、8两题有相关性,仅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属于学生容易掌握的。得分率低的原因不是知识掌握,而是对图示信息获取能力的欠缺。图像语言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考试中信息的重要载体,图像语言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系统联系框图、综合地理景观图、等值线图等种类,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地图及图表的能力,应视为第二阶段复习中的重要任务,建议在第二轮复习中应该对图形语言进行专题复习。有些教师在交流中对本题提出疑义,认为该题图有误,不论从横坐标或纵坐标看都不对,其实是他们没有认真领会该图的意义(这是著名地理学家画的,还有错)。侵蚀作用最大的甲区域对应的地区,降水一般在5001500mm、年均温在030,分析主要是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侵蚀作用最小的丙区域主要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冰原和苔原气候,分析可知是流水作用。至于A区域为什么不作划分,主要原因是世界上还没有这些地区,譬如年降水2000mm、年均温-15的地方。得分率ABCD平均分上(30%)中(40%)下(30%)第7题11.764.0764.4719.543.22.52.04第8题18.6348.9318.4113.922.911.841.13第7题温岭中学75.3%、台州中学74.93%、三门中学74.67%、天台中学74.48%得分率较高;路桥中学59.92%、温岭二中51.92%、楚门中学58.87%、仙居中学55.86%值得反思。第8题台州中学67.27%、天台中学66.15%、温岭中学62.18%、黄岩中学63.57%得分率较高;大田中学39.48%、温岭二中29.81%、楚门中学31.45%值得反思。第五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度:9、0.235;10、0.618;11、0.265。本题的预设为难题,考查结果基本与预设一致,第10题的较高得分率可能与选项中的“可能”两字的提示有关,所以不排除聪明的学生有猜的成分。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的复习,建议一般的学校在第二轮复习中不要继续过分关注,因为它是地理学科的最难题,属于增加区分好生与其它考生的题目,命题的目的就是不让一般的学生答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应考时,不应要求一般学生在这类题目上花不值得花的时间。得分率ABCD平均分上(30%)中(40%)下(30%)第9题23.5326.1529.7720.21.360.820.68第10题10.5761.8520.486.712.572.432.43第11题26.6218.3728.6725.811.361.000.85第9题台州中学35.4%、温岭中学34.72%、平桥中学32.56%得分率较高;书生中学14.65%、大田中学18.45%、楚门中学14.52%、三门中学18.78%值得反思。第10题楚门中学70.97%、台州一中68.54%、三门中学67.69%得分率较高;黄岩中学55.39%、新河中学50%、天台中学7.81%、仙居中学56.21%值得反思。第11题平桥中学44.19%得分率最高;路桥中学19.84%、温岭二中18.27%、天台中学20.83%值得反思。2、主观题答题情况分析。36题以北美洲等高线地形图为区域背景。总分为28分,平均得分13.5分,难度系数为0.48。36(1):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全国高考试卷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非常重视此类题目。此类题目几乎是地理考试主观题部分的必考内容。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校也都强调了对地理事物特征描述的专项培训,但本题的命题突破的直白型的设问方式,改为“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设问方式的改变特别让学生比较山脉特征,成为学生答题不完整的主要失分点。再者由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及对图示内容提取不到位,导致得分较低。本小题难度系数为0.46。台州中学、路桥中学、黄岩中学、台州一中得分较高。学生答题主要问题:相当多同学对地形特征的判断出错,地势写西高东低的很多(估计半数以上),写出南北纵列的占极少数,对A、B山脉比较,海拔高低比较大部分都写了,较多同学不知道从走向方面进一步比较。错因简析:区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北美的地形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该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是大纲中明确要求的,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该记的还是要记,但很多同学并没有落实好。答题缺乏“思路”,即不知地形特征该写什么、怎么写(一些教师反映参考答案没有从常规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去描述,使大家无所适从。我的回答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区域要描述地形类型,大区域倒不一定,因为各种地形类型都有。当然,我还是倾向于规范,即加上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两山脉特征差异不知从哪些方面去比较。36(2):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模仿2009年浙江省高考B卷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和洋流知识对加利福尼亚半岛附件海域“多雾”作为解释。“雾”的成因分析,在各省市试卷中屡见不鲜。其过程是空气遇冷降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雾”。让学生分析雾的成因,就是要让学生分析中多水汽及导致空气“降温”的原因。本小题难度系数:0.34,台州中学、路桥中学、玉环玉城中学、台州一中得分较高。学生答题主要问题:不少学生对“雾”这种常见的地理现象缺乏认识,不知所云。错因简析:“雾”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学生也不能从“雾”迁移到“雨”。学生不能通过C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出当地的气温特征和洋流分布。这说明学生平时学习中对形成区域基本特征的各种因素不能融会贯通,但我认为更多问题是由于教师平时的“八股”复习方法导致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36(3):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解决地理问题。本小题设题新颖,紧跟时事,以刚刚举办的冬奥会滑雪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滑雪”地选址只需要分析两个因素,即“滑” 地形因素和“雪” 降雪因素。难度系数:0.47,路桥中学、台州一中、仙居中学、台州中学得分较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题目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略有距离,反映出多数学生存在着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欠缺,在答案组织时明显表现出无从下笔、或理解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成因不明。学生不能理解“积雪”的形成要素,并且不知道滑雪比赛对场地的地形条件应该有怎样的要求,因此在答案中往往出现一些错误的成因分析。如降水少、天气晴朗,适合滑雪;坡度不大,减小滑雪的危险性;冻土广布;冰山坚固。析图不足:学生读图不仔细,或者基础知识本身就很薄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结合图中温哥华地区的纬度位置来进行分析,因此出现了诸如“地处寒带”;“为苔原气候区”等错误的表述。思路混乱: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着前后矛盾、逻辑混乱的一些问题,如受西南信风影响,带来海洋上的水汽;地势落差小,山脉广布。36(4):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从设问“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看,本题明确要求通过比较的方法,调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知识,对问题作答。图中给予了足够的信息纬度位置和城市,题意明确指向要分析的因素自然环境不利于耕作业而有利于畜牧业。纬度位置反映出对耕作业的热量不足、城市信息反映出对畜牧业的市场广阔。解答要求学生思维开阔,不能受常规思维模式的局限。答题中的主要问题:基本知识不扎实:如“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答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甚至气候类型答成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思维混乱,如:开始是回答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到后来就答成畜牧业不如耕作业发达的原因。要点重复,角度单一。如:反复围绕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答题,从各个角度答降水量对该地区耕作业的影响。逻辑不清,因果不全,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如:只答市场广阔,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或者只答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审题不清,生搬硬套,如:不看图,完全照搬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37题以“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以区域图、表格和柱状图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系数:0.6337(1):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题目中提供了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关数据,设问明确,如果学生理解了命题思路,答案设置也很简单,况且气温、气压、降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也应该能理解。但是在答题的时候,能写出气温与气压成负相关、气压与降水量成负相关,气温与降水量成正相关的学生不多。大多描述为: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气压低,气温高,降水少。从地理原理上分析,该答案应该没有问题,但没有领会“相互”的意图。有些学生答成:“1-7月份气温随着气压升高而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压降低降水增多;8-12月份气压低,气温高,降水多”就答非所问了,因为题目没有让分析变化规律。在回答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将气温气压的关系看成是气压决定气温。说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热力环流基本原理中提到的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然后引起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这一个基础知识。所以在评卷时,学生如果出现气压高所以气温低的答案,没有给分。另外,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写出了气压与气温、降水之间的联系,却忽略了气温和降水之间的联系,没有正确理解题目所要求回答的内容,而是受到平时练习的影响。难度系数:0.79。黄岩中学、路桥中学、台州中学、台州一中、松门中学、玉城中学较好。37(2):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能力以及信息与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结合,阐释地理现象原因。这一小题的得分率较高,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图中信息得出“因”: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地等高线稀疏,地形较为平坦,4分基本上都能得到。不过也有学生表达不是很全面,没有描述等高线的稀疏,直接说出坡度都缓;也有学生表达不是很确切,比如地海拔高,地海拔低;也有学生从背斜向斜角度回答的。“果”这4分,很少有学生用专业术语描述(答案组织时,命题者专门根据教材的表述进行打磨,目的就是提醒教师最后阶段的复习知识点要注意回归教材),因此改卷时放宽了一点,学生只要写到水土流失、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的或者侵蚀,沉积速率的,而且表达准确的都给分。难度系数:0.6。台州中学特别好,回浦、玉城、黄岩中学次之。37(3):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题目要求学生描述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出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变化特点,再根据不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规律作答即可,题目信息及设问要求不高。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答题的时候提取信息能力欠缺,关键是语言表述不规范,条理不清,没有回答出“变化”情况,或答题角度不全,导致得分达不到预期要求。难度系数:0.66。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台州中学、回浦中学较好。37(4):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的区位,特别是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题目。此类题目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分析问题能力、严谨描述地理现象能力,是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答题来看,许多学生没有把握好题意中的“评价”二字;水污染较小,很多同学从地处河流下游角度分析;有些同学不看图例,把公路看作是铁路;对该区域没有去定位,因而冬季风带来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特别是答题缺少因果关系,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也是最大的问题。难度系数:0.45。台州中学、路桥中学、黄岩中学、台州一中较好。自选模块11:全市共23所学校的1595名学生选考,难度:0.49,第(1)题0.53、第(2)题0.43。本题与其说是旅游地理题,不如说是材料分析题,考成这样的难度,说明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薄弱。关于“因”,材料中有明确的信息,考核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利用这些“因”,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推导出“果”。答题中的主要问题:选择做该题的同学,大多写得很多,可得分只有5-6分。得分在分以上的同学比较少:没有答到点子上,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回答中国内地到香港旅游急剧上升的原因,而是泛泛而谈香港的各种优势条件。没有写出前因后果,绝大多数同学都只写了中国内地人口众多;经济水平提高,而没有顺延下去引出国内旅游市场广阔。有一部分同学是从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角度去分析,同样属于审题不清的毛病。有一小部分同学把第一小题分个小问题来回答,即分成“中国内地成为香港主要客源地的原因”和“游客急剧上升的原因”。第二小题的回答没有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游客的主要目的是购物,若能从购物这个角度去思考,应该能顺利地答题。学生基本上都没能准确地理解“旅游特色”这个概念,没能从材料中看出这个特色是“购物”。许多同学回答的内容与第一小题差不多。自选模块12:全市共23所学校的1585名学生选考,难度:0.71,第(1)题0.86、第(2)题0.84、第(3)题0.51。这是一道比较常规的题目,第(1)问虽然要求较高,但属于平时训练很多的题目,学生得分较高,第(2)(3)小题答案很开放,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答题主要问题:审题不清,答题不准。将华北地区缺水原因与春旱混淆,答成“华北地区工业发达,水环境污染严重”;将工程措施答成生物措施等。区域主要地理特征不明。有少数学生回答:该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量200-400mm,气候干旱。因果关系不明确。如有学生答“春节华北地区多沙尘暴,造成地区干旱。思维定视造成非知识性错误。设问是防洪措施,但有少部分学生竟然写出了南水北调工作。答题片面,思维不够严密。如学生回答:会造成农作物因受到冻害而减产,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运输,会破坏基础设施等。非知识性提示注意不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能写出两到三个有利方面一个不利方面,或者是两到三个不利方面一个有利方面。理解知识太过于死板。许多学生看到灾害的影响,认为只有不利没有有利,学生在回答不利一面时只能讲出由于雪灾会造成低温冻害,使粮食作物减产。卷面总体反映出答题的情况:(1)中等及以下学生基础知识(地理概念、主要特征、分布、原理、规律)薄弱,主干知识理解不到位、灵活运用能力欠缺。(2)许多重要的、较难的主干知识还存在盲区。(3)从图中、表中、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相当不够。对新情景的阅读分析能力不够。(4)审题能力薄弱。选择题中甚至不看题干只看题支的现象突出。非选择题中审材料、审图能力欠缺。(5)思考问题的思路偏概或思维定势,对地理现象原因分析不全面,角度狭窄,答题切不准要点,表述不清、回答粗略。(6)许多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答题“套路”掌握不足。四、今后教学建议1.要认真研究浙江省高考说明,明确考试的四项基本目标与要求。特别是加强高考文综解析里面考试说明的解读、2010年迎考建议、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的解析及自测题设计的理解,理解和领悟高考地理命题的方向和动态。2.第二轮复习中要调查了解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盲区,并给予一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与必要的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