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2.doc_第1页
苏教版科学三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2.doc_第2页
苏教版科学三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孩子建造一座科学殿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 李冬梅“态度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状况启迪心智,反思促进成长。”这是我这次在市里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作课后的心得体会,也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的座右铭。从教近20年,是一位老科学教师了,这次作课因临时改变课,加上刚刚参加完竞赛,时间上不充分,在看过教材后因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熟知程度,使我从内心认定这节课没问题,本着立足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想法,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浮沉子”。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潜水艇的内部构造一目了然。使其明白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知晓物体在水中沉浮与改变自身重量的关系。可是我做了两次都没成功,只好求助于同事,和同事研究了一上午,终于成功了!紧接着坐车来到铁力。忙碌了小半个下午的材料准备。实验课的材料准备是一件麻烦事,可是实验材料是确保上好一节实验的课首要条件。第二天上课伊始,我就感受到了二小学三年一班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对实验课的喜爱,全班48名同学,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座位,只好和其余的同学挤着坐在一个椅子上,可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们上课的热情,我拿着一大一小两个土豆让学生猜:把它们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孩子们的认知角度不同,说出了不同的答案,我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并使他们提出了这节课想要探讨的问题,开端不错。没想到试验时我就控制不住了局面,因为这个实验我在课本提供需要准备的食盐这个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其它的材料。如:糖、酱油、醋,这些材料都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特别是醋和鸡蛋壳发生反应就会使鸡蛋浮起来,但是醋却不能使土豆浮起来。我准备这些材料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们从广度上认知每一个实验的特性及暗含的科学道理,没想到实验材料多了,学生们却没了秩序,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做着自己的实验,有的学生加点盐看看没浮起来,就又加点糖试试,有的学生不注意把水、和酱油洒了出来,我提醒他们用抹布擦,可是孩子们却忘了带。尽管出现了这么多状况,但是第一个实验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我导出了第二个实验:往水中加足够的盐和糖能使这么大的土豆浮起来,那我手中拿的这小块橡皮泥能不能也浮起来呢?孩子们想当然的说:“能”,我把橡皮泥放在了盐水中,孩子们看到橡皮泥沉了下去,满脸的疑问:食盐加的少吗?我又加了些盐,还是没浮起来。我顺势利导的说:“看来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在盐水中浮起来”,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这块橡皮泥也浮起来呢?孩子们真是聪明,想到了改变它的形状,捏成小船。我在巡视学生实验时发现了有些小组的学生捏成了小船,有些小组学生做成空心的,几次试验下来彩泥就不能用了,做成小船的那个小组因为时间长了,小船也沉下去了。幸好我在巡视的过程中用我手中的那块橡皮泥捏成了一艘小船,我在前面演示时使学生明白这个实验的科学道理。第三个实验我用“浮沉子”演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这个实验很成功,孩子们清晰的看到了大塑瓶子里的小塑料瓶里面的水增加后沉了下去,减少后又浮了起来。接着孩子们自己用潜水艇模型进行实验,我还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小瓶故意放在了水槽里,想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让孩子们自己去想怎样使小瓶子浮起来。可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时我就知道已经超时了,还有一个实验没有做,我就赶紧进入了下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想让孩子们借助各种漂浮物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我看到有的小组已经借助漂浮物使小铁块浮起来就赶紧总结。这样下来这节课整整超时十分钟。课后我沉思了很久,直至听到科学教研员田老师的讲座,田老师的“六部激疑引学法”及她对着这六个程序的解读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现在以一分为二的辩证主义观点来剖析这节课的利弊:一: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需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因此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还可能因为不流动而“腐烂”的时候。怎样达到可持续发展呢?生成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达到第三重境界,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找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学生自己拿碗到桶里去取水,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水源,创新寻水途径等。从这点来看,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课堂上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能说、想说、会说,促进生成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我相信这节科学课会永远记忆在这群孩子的心中。他们的思维灵性同样会得以激发,孩子们会从此爱上科学!二、不足之处:1)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前准备要充分,不仅是知识储备,课堂环节的设计,更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基于此展开教学,才会恰如其分的使用关键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实质性的互动交流,才能做到调控课堂。2) 教师对学生实验要求没有到位,没有强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只是对实验充满了好奇,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老师强调不到位,实验过程中才会出现了各顾各,没有做到与人合作,小组活动流于形式。3)对学生失败的实验现象教师没有及时分析,例如橡皮泥的实验,我在演示成功后,应该及时针对学生的不成功的实验,让他们寻求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知道改变形状,使物体体积增大,是浮起来的主要原因。4)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现象可以省略不做,这样可以把时间结余到其余的实验中。总之作为一名科学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