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非常实用(全国通用).ppt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非常实用(全国通用).ppt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非常实用(全国通用).ppt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非常实用(全国通用).ppt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非常实用(全国通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 可以细分成单一景物 组合的场景和主体的人物三种形象 其中的景物又可分为纯自然的客观景物和承载着文化意蕴的特殊景物 纯自然的客观景物多属于作品中临时描写的景物 不具备固定的意蕴 承载着文化意蕴的特殊景物却不受临场的限制 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 2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高考鉴赏意象的题型屡屡出现 如果熟悉一些意象 对鉴赏诗歌大有好处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人物形象的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安壁主人 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 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 终是悠悠行路心 在这首古诗中 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长安主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金钱至上的市侩主义者 长安壁主人 他交往的前提只有黄金 没有真情 即使是答应别人 如果没有黄金的回报 也只是虚假的相许 他冷酷无情待朋友如同路人 解题指津 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全诗入手 把握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的外貌 言行和心理活动的内容 从中归纳形象的特点 提炼出形象的意义 回答形象鉴赏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 问什么形象 就答什么形象 答案的组织形式为定语 形象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景物形象的鉴赏 阅读曾巩的诗歌 西楼 回答下列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问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 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解题指津 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一般要按照 概括景象 意境 特点 描摹诗歌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 的思路回答 如上题回答就要分三步 第一步 概括本诗景象 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描绘 第三步 从景象描写中提炼诗人抒发的情感 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3 组合形象的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风 几个意象 请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 3分 参考答案一 片云 孤月 意境凄凉 流露出作者孤独 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 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 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的乐观旷达 两联情景交融 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 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参考答案二 第二联中的 片云 孤月 既为实景 也有喻意 片云 在空中飘落 就像自己漂泊他乡 漫漫长夜中 月亮和 我 都是如此孤独寂寞 第三联用 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 与上句 落日 意象相对 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 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 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解题指津 要分析诗歌的组合意境 必须整体把握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再结合诗句 展开解证 第一步 要明确作者借 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风 这些常见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何种情感 是一种情感 还是两种对称的情感 根据作品中 一腐儒 心犹壮 等词的具体含义可推知诗人形象特点是 年老多病却心忧社稷 忠心报国却愤激不平 第二步 就是结合题干要求思考情与景的结合问题 也就是作品中何处用了何种技巧表达了这种形象特点的哪一个层面的意思 将云 月的皎洁特点与作者的忠心对应 将云 月的孤单形象与作者的孤寂处境对应 将 落日 秋风 与作者积极用世 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应起来 答案的轮廓就出来了 第三步 就是考虑答题语言连贯和表述层次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3分 参考答案一 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说法 诗中提到 心犹壮 病欲苏 存老马 等 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 不服老 希望为国效力 参考答案二 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 诗中写到 思归客 腐儒 片云 落日 等 特别是结尾两句 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吗 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解题指津 这是典型的主旨评论题 答题时按论文的思路展开即可 先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自己观点存在的依据 本题答 自强不息 的要联系 落日心犹壮 答 怨愤 的要联系 不必取长途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4 对比型形象的鉴赏 2006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 京城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 水 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上一首用 水悠悠 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 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 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题指津 对比型形象鉴赏题 通常提供两首题材基本一致的诗歌 要求就相同的对象 找出形象或情感的异同点 回答此类问题 要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前提下 针对问题找准相同或相异点 用一句话概括出 再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解证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暮春浐水送别 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将友情 世情等浓缩为 古今情 融入由 绿暗 红稀 暮云 宫前水 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 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有理 即可酌情给分 解题指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概括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找出具体的证据 最后说出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这道题问题要求考生对情景交融的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只要把古今情所对应的景物提炼出来即可得到答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考查人物形象 要求考生依据文本内容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与个性 挖掘形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考 设题落脚点是主旨理解 考查自然形象的常见题型是要求考生结合诗歌表现手法提炼作品中蕴含情感色彩的景色特点 设题落脚点是技巧分析 与表达技巧相呼应的具体手法有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哀情乐情 烘托 渲染 映衬 对 比 正反对比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托物言志 象征 白 描 对写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考生在解答形象鉴赏类的题目时主要存在理解层次不深入 停留在穿衣戴帽的笼统概括层面上 不能紧扣诗句充实形象的具体特点 如很多考生一遇到杜甫作品要求他 她 分析诗歌主人公抒发的是何种情感时 就不假思索地回答 忧国忧民 怀才不遇 等词语 一遇到王维作品要求分析诗歌所营造的景色有种特点时 就毫不犹豫地回答 诗中有画 动静结合 等术语 答案似乎很正确 个别词语甚至与参考答案一模一样 但得分极低 失分原因就在于未能就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仅将答案概念化 而应深入鉴赏其情是凭借何种途径抒发的 其景是借助哪些实物体现的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基本思路 说明形象 提炼情感 评价效果2 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思路 1 赏析形象 意象型 设问方式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作品中的诗人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题模式 欣赏人物形象类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的具体分析 形象的社会意义 欣赏意象类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意象的社会作用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 词中 醉里挑灯看剑 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与下片哪一句相照应 参考答案 醉里挑灯看剑 是细节描写 凝聚了诗人报国的热情与空有报国之志的极端痛苦 它是作者思绪和情感的触发点 同时又与 可怜白发生 遥相呼应 使全词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解题指津 答题时要辨识形象的类型 概括形象的特点并分析意义 即先找出诗中描写形象 意象的语句 再分析其塑造出来的形象 描写的意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基本意义 并结合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形象或意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本题可从人物形象切入 古诗词常通过精炼传神的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或细节等描写 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赏析意境型 设问方式 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模式 结论 意境氛围 思想感情 画面 景物 例证 答题思路 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 情 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一般遵循 客观形象 物象或意象 图景 主观感受 情 景 物交融的意境 的格式去答即可 具体来说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或意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问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 雁是候鸟 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解题指津 本题为意象垂帘题 可以从景物形象切入 一个画面常常是由多个景物形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而这个画面只有一个景物的形象是主体或关键 两首诗的景物形象当然不仅是 雁 前者还有 故园 秋夜雨 高斋 后者还有 梳临水 寒塘秋 南楼 但它们只是画面的背景和环境 雁 才是整个画面的主体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2007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崇光 美艳的光彩 1 苏轼 海棠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 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 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 以花比人 解题指津 诗歌中的形象 特别是古典短诗的形象 常常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 把握景物的特征是体会作者情绪心境的基础 在解答此类题时 应抓住关键词 特别是一些经锤炼而成的形容词 再关注景物所处的季节 时令 地域及色彩 动静之状等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苏轼的 海棠 与白居易的 惜牡丹花 同样写夜里赏花 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参考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 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题指津 解答比较分析评价思想情感类试题 可以在前一题的基础上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去体会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寓意等 如本题苏诗在前两句渲染出海棠的美丽 后两句以花喻人 烧高烛 只为 照红妆 只恐 花睡去 无暇再看其美容丽姿 爱花之情满溢于纸 而白诗之题中的一个 惜 字已见端倪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 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 首句开门见山 点出题意 淡淡一笔 诗人的愁思 庭院的雅致 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第二句语言一转 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 才知满院花儿开得正盛 然而一叶知秋 何况两枝 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那么 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 夜里起来把火看花 至此 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真情已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2008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 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解题指津 此题要求回答两首诗所描写的梅花共有的自然属性和修辞手法 既是自然属性就尽可能地回避主观评价的内容 如 凌霜傲雪 不畏严寒 等都不是自然属性 而是人格化的评价 但在开花这个自然属性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成分是允许的 如 在霜雪时节开放 修辞手法常见的有八种 比喻 拟人 借代 排比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反复 而常见表现手法则有 对比类比 烘托映衬 白描 比兴 象征 虚实结合 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实际操作时尽可能避免多点并列 最好选准一个 先定名 再证明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一 1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2分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 心酸 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2分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分 参考答案二 两首诗都成功刻画了梅花的形象 但所表现的形象各具特性 1分 吕诗描写的梅花凌寒怒放 展示的是不畏严寒率性自信豪迈的强者形象 2分 范诗塑造的梅花确实虽处境孤单寒碜令人生怜 但骨子里却有一种不愁不怨 乐观大度随缘的秉性 2分 参考答案三 第一首的木芙蓉生长在池中南畔 雨后霜前 都是怒放的佳季 与桃李形成对比 与东风形成对照 体现了木芙蓉随风开落的形象 第二首诗中的木芙蓉破寒而出耐寒盛放的品格 传达了木芙蓉坚定勇敢的形象 参考答案四 第一首中木芙蓉乐观的数量比较多 从诗句中的 小池南畔 知木芙蓉数量多 雨后霜前着意红 看出此描写的木芙蓉是乐观的积极态度 而第二首 辛苦孤独 破小寒 看出此描写的木芙蓉是孤独寂寞的 使人心酸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解题指津 1 对诗歌形象的对比属于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对诗歌中 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两个层面回答 首先是外在形象定位 采用摘录关键词整合方式 其次还必须对内在品格进行定位 采用外在形象与表达意图归纳的方式 2 回答形象的比较题答题思路有两种 一是首先概说 明确相同或不同点 然后分别回答 二是分别回答各自的独特性 不再进行总结 以上答案一和答案二比较准确地回答了题干上的问题 答案三的第一首没有概括归纳出木芙蓉的形象特点 第二首虽然有形象定位 但又只有抽象的品格定位 缺乏外在形象描述 答案四的观点与材料不合 也没有概括出木芙蓉的形象特征 有的只是贴标签似的品格定位 可见答案三 四是因答题的思路不清所致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2009年广州越秀区高三调研卷 阅读欧阳修的词 采桑子 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1 上阙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分 2 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 春草碧色 春水渌波 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 柔和的笙箫 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 营造出一片安谧 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每答对一问得1分 意思对即可 2 静中有动 动中显静 动静互衬 前三句以静写动 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 游人不觉船移 只是看到船浆轻划 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 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 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 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 空山不见人 但闻鸟鸣声 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对表达技巧得2分 赏析部分占2分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2009年惠州市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 完成后面题目 6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 刘景文 作者朋友 苏轼称他为 慷慨奇士 与他交谊颇深 1 结合诗中字词谈谈作者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层次性 3分 2 写荷 菊的作用是什么 全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3分 参考答案 1 已无 犹有 最是 1分 写出随着时间推移 荷的衰朽 菊的凋零 橙橘当令的景物特点 1分 表现了作者由惋惜到肯定再到赞美的情感变化 1分 2 写荷与菊意在衬托 1分 橙与橘的盎然生机 1分 赞美了不畏恶劣环境的坚贞气节 或 告诉人们一个哲理 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 才能检验 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1分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3 2009年上海福田一模 阅读这首题画咏物诗 回答问题 6分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1 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分 2 本诗四句中 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句 简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 孤独 寂寞 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2 明确回答 能合理说明即可 第一句 以 芳草 垂杨 碧流 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 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第二句 雪衣公子 以比喻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立 写出了其孤独 寂寞的形象 第三句 直抒胸臆 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 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 第四句 以拟人的手法抒发孤独 悲愁之情 独向斜阳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1 2008年珠海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词 回答问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 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 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 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 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 孤城早闭门 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 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2 一般说来 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 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 请通读全词 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 龙沙 落日 山 水 寒云 猎骑 大将旗 等 龙沙 落日 山 水 寒云 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 1分 而 猎骑 大将旗 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 1分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 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 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 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 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 但通读全词 从 登台怅望 一语中 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 1分 下阕 飞蓬 句 飞蓬 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 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 鸟路 原指险仄山径 也可比喻归家之路 而一 迷 字 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 1分 而 白雁哀鸣 既是写景 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1分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2009年清远市高三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