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pdf_第1页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pdf_第2页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第 4 期语 文 学 刊 外 语 教 育 教 学 马骁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山东 潍坊 261061 作者简介 马骁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师 摘要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翻译理论的昌盛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翻译现象的多种视角 本文拟从 这些新角度出发 比较鲁迅与林语堂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同 并尝试从社会 个人等各方面探寻其原因 关键词 林语堂 鲁迅 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610 2009 04 0077 02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 20 世纪初的中国文坛 同时期的两位大家鲁迅和林语 堂 却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南辕北辙 相去甚远 林语堂指 责 以佶屈聱牙之文以飨读者 为不明译者对读者的责任 而鲁迅也对 每月说出两本幽默来 觉得十分可笑 那么为 什么曾有过两次 相得 共同经历过新文化运动 曾在语丝 派与现代评论派的辩论中立场相同的两个人 竟在译学这 一领域针锋相对呢 他们的不同在何处 应如何看待 其实对翻译问题的争论古已有之 在西方 翻译理论经 过了漫长的传统阶段后 学派林立 高潮迭起 尤其是 20 世 纪 70 年代以来 随着跨学科的蓬勃发展 层出不穷的新观 点 新理论更是从各方面突破重围 令人耳目一新 德国功能 派学者 Hans Vermere 为翻译理论找到了一个第一准则 文本 目的 在这一理论下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 译行为过程 1 目的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入 90 年 代 翻译更是在各种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文化转向 像 Lefe vere 和 Bassnett 等学者开始 把翻译放在政治文化的大背景 下进行研究 强调历史意识和文化观点 2 把翻译与权力 思 想意识 制度等联系起来 触动了翻译的政治经济基础 与此 同时 译者的主体地位也随着作者的死去开始彰显 克服了 其边缘文化的地位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译者在创作过程中 的抉择与创作 总之 这种百家争鸣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 的视野 促使我们从各种角度重新审视翻译现象 本文从这 些新的观点出发 对鲁迅和林语堂的翻译观点做出大概考 察与比较 并探寻促使他们走上不同道路的目的因素 文化 因素及个人因素 一 鲁迅 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比较 1 文本的选择 在文本选择上 鲁迅在前期并未超出梁 启超规定的范畴 仍是囿于科学小说 政治小说 从 1909 年 域外小说集 开始 鲁迅本着用文艺改造社会的希望 抛开 一般人所关注的强势文化 更多地引进弱小国家 像俄国 波兰 捷克等国家的作品 其后期作品更是通过托洛茨基 普列汉诺夫斯基 卢那察尔斯基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翻 译了 毁灭 铁流 静静的顿河 等革命文学作品 而在比他略晚一些的林语堂这里 翻译的样式却有一 张完全不同的面孔 林语堂致力于打造一个通俗世界 一方 面 他将西方的幽默引入中国文化 在他所创办的 论语 杂 志上 荟萃了莎士比亚的 人生七记 尼采的 市场的苍 蝇 法国民间故事 尼姑 等许多英 法 美式的讽刺 另一 方面 他又将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献 以通俗化 大 众化的策略介绍给了西方 他从译文的预期功能出发 将 原文结构抛开 采取他认为得体的必要的变通手段 3 并加 上自己对孔子 老子 庄子的理解 把 论语 道德经 译成 了他的 孔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如果说鲁迅选择的是 文本的战斗精神 那么林语堂选择的便是文化和审美 2 关于忠实 1909 年以前 鲁迅的翻译未能摆脱清末民 初严复 林纾等人的影响 大刀阔斧地对原作进行删节 改 译 添加 1909 年的 域外小说集 序言 里 鲁迅提出了 直 译 的观点 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其特有 的风格 首先 最突出的就是 宁信而不顺 即使是文学翻译 也应直译 要保存原作的风姿 所以鲁迅先生是主张异化 反对归化的 只求易懂 不如创作 4 他的译本是要读者费 一费心思 用牙来嚼一嚼文字的 另外 不仅在内容上 在形式上原文的特点也要保留 即所谓的语法欧化和用词欧化 鲁迅旨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比如 他自己举例子 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 虽不顺 也决 不改作 日落西山 因为原意以山为主 改了就变成太阳为 主了 5 77 林语堂在他的 论翻译 里也提出了 忠 顺 美 三条标 准 但忠实的程度在他这里却有不小的灵活性 他提出了忠 实四义 1 忠实不是字字对译 是句译 以该句的 总意象 为基准下笔 而非字义 2 绝对忠实之不可能 3 忠实不 仅求达意 还须传神 即忠实原文言外之意 4 忠实非说不 通中国话之谓 即讲求归化 按照中国人的行文心理翻译 这也就是其 顺 的含义 此外 林语堂还要追求美 风格与 内容的美 要求译文能引起读者如临其境的审美冲动 在这 种原则下 林语堂允许了语言的游离 换句话说 林语堂的 忠 在 顺 与 美 的调节下 已经柔韧异常 张力很大了 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了译者很大的自由 而 鲁迅则要求在两方面均以 信 为最高准则 二人的观点针 尖对麦芒 截然相反 这点不同在二人的翻译实践中也是清 晰可见 鲁迅的文字确实佶屈聱牙 六十四根咬筋嚼不动 文字 林语堂顺则顺矣 却时常 越位 游离于原意之外 3 关于译者的个性 林语堂的老师克罗齐提出 艺术是 表现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表述宇宙 而中国的性灵文 学倡导者袁中郎推崇 诗者 个人之性情 这些美学观点都 对林语堂的影响很大 他对艺术个性极其青睐 认为翻译也 是一种艺术 要讲求个性美 译学无一定之成规 且译书无 所谓绝对最好之译句 妙文妙句天生巧合 亦必由译者之 自出心裁 6 而在鲁迅的翻译论著中 鲜少提及译者个性 宁信而 不顺 其实统治了他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 译者主体性基本 无从谈起 二 产生不同的因素 1 目的不同 今天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两位 文坛巨擘的翻译活动时 不难发现 鲁迅和林语堂都带有明 确的目的性 按照德国功能派的观点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 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所要的结果决定所用的 方法 那么是什么样的目的让他们旗帜鲜明的走上了不同 的道路呢 早在译 域外小说集 时 鲁迅就有一种 茫然的希望 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 改造社会的 7 对于深切感受到 中国的黑暗 敢于直面现实 直面鲜血的鲁迅来说 介绍外 国进步文艺为我所用 来救活中国人的痼疾 改造国民性 改造社会 是其翻译 创作 编辑 出版的初衷和基本思想 他希望可以求新声于异邦 介绍国外的新思想 以此来挽救 民族危亡 为此 他看重弱小国家的东西 因为那里有与中 国相通的东西 为此 他追求直译 反对归化 反对照顾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 他要强迫中国人张开眼睛看世界 而林语堂的目的却不在此 他的目的是文化的介绍 把 西方文化介绍给中国人 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人 而且是 介绍给普通大众 他要把中国人生活的各方面 大至儒道哲 学 小至品茶烧饭的生活哲学 带入西方人的大众生活里 去 为他们所理解 接受 改变他们头脑中对中国歪曲和变 形的认识 使他们对中国的理解不再限于小脚 辫子之类的 东西 带着这样的目的 他注定是不能把深奥的 论语 和 道德经 一句一句翻译过来的 因为那很明显不适合通俗 社会的胃口 引不起一般人的兴趣 也就达不到译介的目 的 在这种情况下 林语堂独辟蹊径 以其特有的中西合璧 的文化观 对原著进行了编译 进行了再创作 他的译本 按 传统的以忠实 对等为核心的翻译观 是被排除在严格意义 的翻译之外的 但林语堂在美国却取得巨大成功 其作品有 的被选为大学教材 有的被政府高层当作了解中国的必读 之物 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不同 鲁迅 林语堂二人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直接影响了他们各自的翻译理论 在 鲁迅眼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恶劣不堪的黑色染缸 对于 中国人的劣根性 对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 模糊性 无是非 观 鲁迅深恶痛绝 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 用瞒和骗 造 出奇妙的逃路来 而目以为正路 8 其批判的尖锐性在当时 可算首屈一指 中国人的 糊涂观 体现在翻译上 就是鲁迅先生反对 的 糊涂译 所以他坚持对外国文化进行原质性的追求 而 他所用的方式就是直译 鲁迅甚至认为中文文法本身也是 有缺陷的 要通过翻译进行改造 从外国引进新的表现法 这就是他坚持语法欧化的原因 相反 林语堂虽然受西方思想的熏陶很深 但对中国的 儒道文化却是十分认同的 他曾从名师学过中国文化 对 孔 孟和道家的 天人合一 思想都有过独到的研究和译著 他在气质上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当然 他与固守封建礼教 的辜鸿明等人是不同的 林语堂身上中西合璧的文化观让 他站在一定高度对这两种文化都作出了较客观的评价 正 因为如此 在他的译作里才既具有感性的气质 在语言思想 上有叛逆的气质 同时又糅合了对新理性的追求 3 个人因素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关注译 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和创作 那么译者个人 的生活经历 教育背景就对译文的产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鲁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小时候在三味书屋 里接受传统的老式教育 父亲常年卧病 家庭一下由小康坠 入困境 长大后在南京接受新式教育 留学期间有深感民族 危亡 弃医从文 所以在鲁迅身上找到战斗性 找到对传统 的尖锐批判并不奇怪 而林语堂的父亲却是一个基督教的 牧师 他本人青年时游学欧洲 1923 年回国 1936 年又再次 旅美 大半生都在欧风美雨中度过 同时 中国文化对他的 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所以 中西合璧 差异互补 是林语堂 一生追求的文化理想 这种理想反映到翻译上 就成就了他 独特的 文化变异 作品 三 结语 翻译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 看待翻译 单一的某种 理论或观点是不够的 对于鲁迅和林语堂在翻译上的分歧 也不应偏听一家之言 本文在对二人的理论进行比较后 试 下转第 163 页 翻译研究马骁 鲁迅林语堂翻译比较 78 2009 年第 4 期语 文 学 刊 外 语 教 育 教 学 上接第 78 页 寻其不同的原因 但因水平有限 不能尽言 还有待更多人 的研究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仲伟合 钟钰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 J 中国翻译 1999 5 46 49 2 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 卞建华 对林语堂 文化变译 的再思考 J 上海翻译 2005 1 47 55 4 鲁迅 题未定 草 C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第 6 卷 350 357 5 鲁迅 关于翻译的通讯 C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第 4 卷 370 386 6 林语堂 论翻译 C 林语堂名著全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第 19 卷 308 320 7 鲁迅 域外小说集 序言 C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第 10 卷 155 8 鲁迅 几条 顺 的翻译 C 鲁迅全集 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第 4 卷 342 345 句 It can t produce by the body itself Be produced 上例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发现 写作者完全或是部分地 在遵循汉语被动结构的构建原则输出英语的被动形式 2 主从句的连接结构 在主从句的连接结构方面 汉语 的从属结构往往使用成对的连接词来表明从句和主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 如 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等 但是 在英语的 这类结构里并不存在成对的连接词 两个连接词中只能保留 一个 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些结构时 把汉语的这些 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的从句中 引发此类结构中的连接词应 用错误 如下句 Even though the computer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us however it can t completely take the place of people 3 零主语现象 零主语 null subject 是英语和汉语在句 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差异 英语句子中除了极个别情况 如祈使句 外都需要一个显性的主语 而在汉语句子中 如果 主语是代词 而且通过语法和语用的线索可以找到所指之 物 那么主语代词可以省略 下面的句子显然是写作者因此 种差异带来的母语迁移而造成的错误 If have no money you can do nothing You have no mon ey 二 消除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 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待母语迁移的态度对解决二语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具 有重大意义 R Ellis 把迁移看作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 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 对二语写作者而言 母语构成了 解码 过程中可用信息的绝大部分 而以二语信 息存储在写作者大脑中的信息则很少 在学习策略上 我们 首先不应惧怕 Chinglish 的标签 对于二语写作过程中出现 的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各种干扰乃至错误 要采取开放 宽 容的态度 二 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 要学会英语写作中如何遣词 造句 谋篇 首先要进行英 语语言知识的积累 Krashen 认为 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 得的过程相同 即 可理解性输入 低情感过滤器 他还认 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 读 因此 扩大英语的阅读量 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 是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