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阳谷华阳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2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 a康有为 b 毛泽东 c孙中山 d陈独秀3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 )民族危机的出现 封建制度的衰落 鸦片战争的震醒a b c d4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a b c d7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 b c d8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10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12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1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4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 c d1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17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18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0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21(19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6分)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选自2012年高考上海卷。根据题意“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7世纪初期指唐朝统一时期,没有变革和动荡;20世纪初期清末民国初,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兴起,属于“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据此本题选,d项。2a解析: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主张因信称义,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这与马丁路德有相似之处。故选择a项。3b解析:根据所学,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本题选b项。4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学习西方近代化分为经济上学习西方技术的器物层次;再到政治领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西方的文化逐层递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5b解析: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本题选b项。6c解析:根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所处的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具有同样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前途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革命结果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此本题选c项,只有第项“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b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本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本题选b项。第项与材料没有联系。8c解析:a 是自我封闭和保护,与题干要求不符。b洋务运动失败,故不能说完成。d发生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9a10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在提供的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些特点。其余三项这些特点不能全部具备。11b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是正确的。12b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可知主要在强调“新知识分子”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13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14c解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此本题选项。15b解析:本题b项说法不正确,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a项方法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归之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点。16d17b解析:a项正确,胡适认为对清帝的礼遇体现在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是当时双方协商的条件,冯玉祥的做法违背了该条件,即不符合契约平等的精神;b项错误,遵从条件说明双方的互守信用,与反封建无关;c项正确,英美文化强调信用的遵守,胡适的态度说明其深受英美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不受信用说明国人对启蒙运动中卢梭主张的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没有深切理解。因此b项符合题意。18c解析:根据所学,abd与甲午战争无关,a项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项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影响,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项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本题选c项,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19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应该是思想方面,“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说明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