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三、(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久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原文有删略)【注释】缃帙(zh):浅黄色的书套。鼎彝(y)尊斝(ji):均为古代盛酒的器具。裒(pu)聚:聚积。呻佔(zhn):诵读。斗靡: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词藻华丽而夸耀争胜,此处可理解为卖弄才学。跧伏:通“蜷伏”。【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采其华而忘其实 始乎博,终乎约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尊所闻,行所知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b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d汪琬因为生病,将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 (3分)(2)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3分)(3)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3分)【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奎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 (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参考译文】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二、(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既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历山阳、平原、平昌、琅邪太守。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促遣民作。”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孙礼传)注谠言:正直的言论。【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后坐法当死 坐:因犯罪,触犯b敬纳谠言,促遣民作 作:劳作,此处指“耕田种地”c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 便:更改d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 帅:统帅【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孙礼“亮直”的一组是(3分)礼私导令逾狱自首 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 礼谏以为不可深入 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 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 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礼知恩图报。战乱之中与母亲走失,同郡之人马台帮助孙礼找到母亲,当时孙礼拿出全部家产赠与马台,后来马台被处以死刑之时,孙礼又帮助马台越狱逃跑。b孙礼治理有方。在鲁地山贼依险危害一方时,他被调任鲁地相国,拿出官银和粮食,发动官吏和百姓,悬赏山贼脑袋,再让投降的人回去刺探情况,鲁地不久就恢复了太平。c孙礼爱民忠君。当明帝修建宫室之际,恰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于是孙礼力争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回家务农,也得到明帝的同意。d孙礼为人耿直。他被派往并州任职,持节行驶匈奴中郎将职权,当面见太傅司马宣王之时,因司马宣王未能使国家摆脱危险之境而面带怒色。【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5分)(2)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5分)【答案】【小题4】【解析】【小题1】参考译文: “采纳正直的进言,迅速遣送百姓去从事农业生产。”此时李惠是修建宫殿的监工,他又上奏表要求将修三、(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 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c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d 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小题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竟为世祖所疏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 b c d【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3分)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4分)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4】【参考译文】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还不如不直说呢!”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诚实回答皇上而终被世祖疏远了,后获罪被杀。四、(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题。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射,好武事,自选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至镇,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又私作锦袍、绛袄,欲以饷蛮,交易器仗。长史高平刘寅、司马安定席恭穆等连名密启。上敕精检。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召寅、恭穆及谘议参军江悆、典签吴修之、魏景渊等诘之,寅等秘而不言;修之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景渊曰:“应先检校。”子响大怒,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具以启闻。上欲教江悆,闻皆已死,怒,壬辰,以随王子隆为荆州刺史。上欲遣淮南太守戴僧静将兵讨子响,僧静面启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执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乃遣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壳帅斋仗数百人诣江陵,检捕群小,敕之曰:“子响若束手自归,可全其命。”以平南内史张欣泰为谐之副。欣泰谓谐之曰:“今段之行,胜既无名,负成奇耻。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清。若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谐之等互江津,筑燕尾洲。子响白服登城,频遣使与相闻,曰:“天下岂有儿反!身不作贼,直是粗疏。今便单舸还阙,受杀人之罪,何筑城见捉邪?”尹略独答曰:“谁将汝反父人共语!”子响唯洒泣;乃杀牛,具酒馔,饷台军,略弃之江流。子响呼茹法亮;法亮疑畏,不肯往。又求见传诏;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子响怒,遣所养勇士收集府、州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子响自与百馀人操万钧弩,宿江堤上。明日,府、州兵与台军战,子响于堤上发弩射之,台军大败;尹略死,谐之等单艇逃去。上又遣丹扬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子响即日将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沿流赴建康。太子长懋忌子响,顺之之发建康也,太子密谕顺之,使早为之所,勿令得还。子响见顺之,欲自申明;顺之不许,于射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七齐纪三)【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 犒:慰劳 b长史执之太急 执:拘捕c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 敕:诏令 d使早为之所 所:居住的地方【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子响“有勇力”的一组是(3分)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 子响白服登城 今便单舸还阙具酒馔,饷台军 于堤上发弩射之 乘舴艋沿流赴建康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州刺史萧子响是一个勇猛有力,善长骑马射箭,喜欢军事,处事粗疏的人,最后被萧顺之勒死。b荆州刺史萧子响私下制作锦锈长袍、红色棉袄等,意欲自立,后被逼与朝廷军作战,将朝廷军打败。c荆州刺史萧子响对谐之等反复申述自己的心迹,但不被接受,双方展开激烈战斗,萧子响亲自指挥作战。d荆州刺史萧子响,带领人顺江奔赴建康,欲洗清罪名,但是不为太子所容,被勒死在射堂。【小题4】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具以启闻。(2)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3)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小题5】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入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白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选文出处同上。)【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小题4】附文言文阅读及断句翻译忽然派大军向西而去,使人们感到恐慌,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此,我不敢接受圣旨。”武帝没有说”五、(14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注傃(s):朝、向。【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答: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答:_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4分)答:_ 【答案】【小题4】【解析】【小题1】附参考译文:六、(14届山西运城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典机密 典:管理b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答案】【小题3】b【小题2】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七、(1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饮泉亭记【明】刘基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诚意伯文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与刺史相先后 卒:最终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c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d多不与相得 得:投合【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c第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d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3)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3】试题分析:c 项“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参考译文】 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淳曰:“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 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从之,事遂定。(选自明史张淳传)【答案】八、(14届湖南五市十校高三12联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畛城:范围,界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赀: 资财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恨:遗憾【小题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王恐其破壁【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3分)(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4分)(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3分)【答案】【解析】【小题1】九、(14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万里寻兄记(清)黄宗羲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节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而曰 作:站起来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卒:最终c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景皇惟恐其兄之入 舂陵,今之道州b循其柄而视之 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c吾为寻兄至此 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d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 穷天地之所覆载【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a魂祈梦请卜之 踰十年不归b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c见伞而心动 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d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4分)译文: (2)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4分)译文: 【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是注意“吾兄,商也”是判断句,“尽历”解释为走遍;翻译第二句时注意“人子”为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作为孩子,“间关踣顿”理解为辗转颠仆类似的意思,“闻”解释为听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十、(14届广东海珠区高三上综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辟:征召b会例革南士 会:适逢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d亟遣留艮 亟:及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 尝言于行省 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月出于东山之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d丞相闻之 而有司喜功生事者惑之不解 今者项庄拔剑舞【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4分)(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解析】【小题1】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小题4】参考译文: 即接收,造成折损短缺的弊病。王艮坚持说:“海路运户既有官府付给他们的费用,何以又要官府搞得这么十一、(14届江西丰城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实验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含听力7英RJ月考】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
- 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课件
-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环境风险-洞察及研究
- 1热爱中国共产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内河船舶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 活动日程介绍
- 汇报者如何使用
- 勾速直线运动课件
- 预防未成年犯罪培训讲课
- 建筑工程临水临电施工方案
- 标识牌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 202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民族钢琴艺术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自用更新版)
- 机器损坏赔偿协议书的模板
- 林下经济的开发与利用
- 强制性条文监理新版细则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附答案)
-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之一SPC
- (正式版)JBT 14587-2024 胶体铅酸蓄电池 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