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详案.doc_第1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详案.doc_第2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详案.doc_第3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详案.doc_第4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古诗词鉴赏复习 学会揣摩和完整表达古诗词的情感教学目标:1、把握准确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方法2、能够完整表达作者在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揣摩的准确性教学难点:表达的完整性教具准备:讲学稿教学过程:一、考点追踪:(古典诗歌,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是文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高考题的必考题!同学们要能够准确把握。请看2009年中考语文考纲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古诗词欣赏不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里的“不限范围”是指可能考察课内的也可能考察课外的。就目前来看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作品。至于“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味诗歌生动凝练的语言;二是感悟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三是揣摩诗歌强烈深厚的情感;四是了解巧妙灵活的表达技巧。 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我们这一节课就重点来复习准确揣摩和完整地表达诗歌感情的方法。二、运筹帷幄:(一)把握诗歌的情感类别:1、情感归类:我们已学过许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大多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有哪些?生:生:(肯定学生的回答)老师课前也做了一个整理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忧国忧民 痛苦感伤; 思乡念亲 孤寂凄凉; 建功立业 壮志豪情; 壮志难酬 抑郁愤懑; 寄情山水 闲适恬静; 笑傲人生 乐观旷达等等。2、温故知新:好,我们再回忆一下过去已经学过的几首诗词,他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学生读1、先说情感,2、从何处感受的,字词句,有意识的渗透3、完整表达)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饮 酒 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好,通过对已学的古诗词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上能完整地把握古诗词的感情,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揣摩古诗词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先诵读然后抓关键句子,一起来看看泰州市2007年的中考题:3、考题回放: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生读,说出主要内容、再说感情,点拨抓了哪些关键句、最后打出答案)参考答案: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生:生:非常好!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探究揣摩古诗词思想情感的方法。(二)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大家把讲学稿拿出来,看第一首。自己先在下面做1、温故知新:(1)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完成下列题目。 行 路 难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政治失意的苦闷、世路艰难的感慨、 建功立业的渴望、远大抱负的豪情(1、先做,2、再读诗,3、说内容、情感其他同学补充,4、说方法暴露思维)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生:生: 2、考题回放:好,我们再来看看第2题,学过吗?(没有)看来我们泰州市的考题已从课内转向课外了,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生:生:(先读诗歌,抓关键句子,看作者、标题,看试题、联系什么内容、哪句)好,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做做。2008年泰州市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完成下列题目: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同桌交流,请人回答,补充,追问) (三)归纳小结: 大家做的不错,同学们能不能帮我们归纳出一个揣摩古诗词情感的基本步骤出来,大家四个人一组交流、讨论一下。生小结: 生补充:师小结:1、诵读诗词,整体感知2、看清提示,了解背景3、品味词句,揣摩感情4、抓住形象,领悟主旨5、斟酌语言,完整表达 (自己读读)三、决胜考场: 下面就用我们一起总结的方法来走进我们的模拟考场,首先做第一道题。1、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题目: 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1)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要完整)答: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提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2、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下列题目:书 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宋孝宗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诗人被黜时年六十有二,赋闲在乡,北方金政权频频向宋发动战争,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瓜州渡”、“大散关”句指痛击金兵,捷报频传。“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表达要完整) 答: 既有目睹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又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既有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忧伤,又有渴盼祖国统一的深情。 提示: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四、课外演练:1、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完成下列题目: 望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提示: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2、阅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下列题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简介: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示侄孙湘,指这首诗是写给侄孙韩湘(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看的。)(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 苦闷 思乡 爱国爱民 无怨无悔提示: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结束语:同学们!学会准确揣摩和完整表达古诗词的情感,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要想真正提高诗歌鉴赏的素养,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多感悟。诗歌的美好情感才能真正化成我们精神的营养!教学反思:45分钟的时间,不知不觉就结束了,然而却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索:中考古诗词的复习,难度确实很大,必须扎根于课本,要由课内到课外、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解题规律、思路、技巧,否则难以在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有实效的基本目标。 虽然本节课的大部分典型的例题都是课本中的,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感觉有点陌生,显然他们对课本不太熟悉,看来有必要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阅读一下初中的所有古诗词,也许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