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_学案2_第1页
前赤壁赋_学案2_第2页
前赤壁赋_学案2_第3页
前赤壁赋_学案2_第4页
前赤壁赋_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赤壁赋学案2一、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学习赋主客问答这一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4结合作者处境,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5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变化。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二、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 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注】在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dn、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 “乌台”,即御史府,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苏轼差点儿被杀头。三、有关“赋”的文体简介: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2特点: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3分类: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四、整体感知:1生字词:壬戌(rn x)之秋 举酒属(zh)客 歌窈窕(yo tio)之章徘徊于斗(du)牛之间 如冯(png)虚御风 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泝(s)流光 倚歌而和(h)之 余音袅袅(nio)泣孤舟之嫠(l)妇 苏子愀(qio)然 山川相缪(lio)舳舻(zh l)千里 酾(sh)酒临江 横槊(shu)赋诗渔樵于江渚(zh)之上 驾一叶之扁(pin)舟 举匏(po)尊以相属寄蜉蝣(f yu)于天地 无尽藏(zng)也 相与枕藉(ji)乎舟2诵读方法指导: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读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3听专家朗读音频:教师从酷狗音乐中下载著名演员鲍国安朗诵的赤壁赋,让学生跟着小声读,体会文章的韵味。熟读全文,力争背诵。二、探究案一探究第一自然段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3思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二探究第二自然段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3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是否太突兀?4此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三探究第三自然段1思考:客人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2写曹操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盖世英雄吗?那么写曹操的重心放在哪里呢?3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几组对比,请同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4本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5下列语句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四探究第四和第五自然段1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 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2作者又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3最后一段酒后一片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结的作用?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5思考:第三段客人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6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五、复习巩固:1一词多义:歌:扣舷而歌之。(动词,歌唱。)歌曰:(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望: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之: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2通假宇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3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 名词作状语,向。)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4特殊句式: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5成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三、练习案一、巩固训练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蕴藉/慰藉 工夫/功夫茶 轶事/卷帙浩繁B振幅/辐射 照相/摄像机 汇合/融汇贯通C诀窍/抉择 叶片/百页窗 部署/按部就班D搏弈/脉搏 掉价/掉书袋 倍加/备尝艰辛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迪拜 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市蜃楼却潜伏着重重危机。B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C丽江大火折射出我国森林火灾管理的残酷现实:森林火灾隐患众多,森林防火捉襟见肘,重行政问责轻预警监测。D在今年的车展中,奔驰精品展台面积比以往扩大了许多,那些琳琅满目的配饰和运动产品,让所有热爱奔驰的人趋之若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任务,将原规划的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间从2016年提前到2015年。B为期仅四天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为成都的餐饮、宾馆。交通、旅游、广告、通讯、娱乐等产业获得巨大商机。C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D在成都举行的第十届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暨四川财经人物大奖颁奖典礼,被誉为四川财经界的“奥斯卡”美称。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相比之下,规划更具体实用,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不断修正、调整,甚至改变。 人生理想”是一个远大的目标,有时远得让人无法企及 而“人生规划”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是理性的 们易将它与“人生理想”混淆 人生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很少谈及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 “人生规划”则是一个切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人生理想”是一个结果性的愿景,是感性的A B C D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 名:闻名B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壮:雄壮C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 次:中间D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之:到6下列加点字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先生为御史 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故去官而名益高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喜山水,乃遍游江浙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昨见其子来 汝其勿悲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御史“气节重江湖间”的一组是(3分)(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 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御史名振定,号芗泉先生,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B谢御史之子谢兴峣因为父亲的名望和官声受到皇帝喜爱,在裕州知州任上被召入京城,提拔为叙州府知府。C作者向那位“郎官当推御史者”谈起谢御史,意在用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事迹勉励他做 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D“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和谢御史形成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