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只能谜.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只能谜.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只能谜.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只能谜.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旅鼠只能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旅鼠之谜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2. 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自主预习案一、了解作者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去南极探险考察,1991年独闯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极。1995年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北极的呼唤等。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是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是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他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纪录片的人。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二、了解文体科学小品即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是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它篇幅短小,内容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笔法具有文学性,注重表达的趣味性。三、积累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徘徊(hui) 逃窜(cun) 媲美( p ) 幼崽( zi) 挑衅( xn) 啮齿( ni) 2. 解释下列词语。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四、读课文,想想本文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提示:读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学习。一看在知识上能获得什么,二看在思想上能有什么启示,三看在写法上能学习到什么。 合作展示案一、情景导入(介绍旅鼠)展示旅鼠的图片,提问全班: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旅鼠。)旅鼠是什么?旅鼠,哺乳动物,常年居住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斯堪的纳维亚人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天兵天将,突然降临。旅鼠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旅鼠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一对雪鹗和它们的子女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于草食性的驯鹿,也会对旅鼠大开杀戒,用蹄将其踩死,然后吃掉。旅鼠,更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位梦华的旅鼠之谜,去了解旅鼠的一个个奥秘。二、明确目标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三、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见“自主预习案”)解释下列词语。(见“自主预习案”)四、整体感知速读课文(1-6段可齐读,7-28段可默读),筛选信息,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语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第二大奥秘:繁殖不但有所节制,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要自杀似的怪现象(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大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五、合作探究细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问题一并显示,让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然后逐个提问各组代表,共同交流):1.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看来,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像美国的丹尼斯)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2. 本文属于哪种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为什么?本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属于记叙文。理由:本文记叙的要素完整。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属于说明文。理由:本文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知识性强。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教师点拨:本文说是记叙文或说是说明文似乎都有道理。结合以上两种意见,我们更容易总结本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那就是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正所谓“文无定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内容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笔法具有文学性,注重表达的趣味性, 因此它一般被当作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很别致”就在于它“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这种独特的写法。3.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请完成下面填空题,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第一大奥秘(即: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第一大奥秘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这两个奥秘相比,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或“推算”),由“惊讶”而感叹(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两人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可见,这篇科学小品也像叙事文学那样,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六、拓展延伸除了旅鼠之外,其它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你观察和了解的有哪些?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教师提供以下补充材料:鸡为什么要吃沙子?因为鸡没有牙齿,不能将食物在嘴里嚼碎,而是靠吃进沙子和小碎石把嗉囊里的食物磨碎,使食物消化吸收。鸡的嗉囊叫做“鸡内金”,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有助消化的功效。鸡是怎样洗澡的?我们经常看到鸡在沙土地上扑腾,那是它在洗澡。通过这种扑腾,身体在地面磨擦,使羽毛沾满沙土,然后用力一抖,附着在羽毛上的小虫子都被弄掉了。北美阿拉斯加狐狸自杀之谜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跳舞,夜以继日,直至力竭气绝而死。黄山猕猴自杀之谜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七、课堂小结旅鼠之谜这篇科学小品向我们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味到它融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八、布置作业自拟题目,写一篇介绍某种动物奇异表现的短文, 400字左右,力求吸引读者。 板书设计旅鼠之谜(科学小品)位梦华三大奥秘 启示多多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知识性、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 巩固检测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媲美( p ) 挑衅( xn) 迷惘(wng)前赴后继( ) 啮齿( ni) 滑稽(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她小心翼翼地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一一拾了起来。B. 为了祖国和人民,他无所畏惧地面对着死亡。C. 看到他要走近洞口,几个汉奸急中生智,猛地推下一块石头,把他吸引开,才使那个鬼子安全脱险。D. 新闻工作者不能根据道听途说搞报导,而应该对采访的每一件事认真地加以核实。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题。(一) “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总数为15 120只。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90 720只,第六代为 326 592只,第七代为 653 184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 559872 只。你看看,从3月份的 2 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 647 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 82 万只!天哪,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 250 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1. 所选文段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什么特点?繁殖能力惊人。2. 作者是怎样把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说清楚的?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逐步展开,有详有略;还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数字说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第几代第几胎的繁殖数量。3. 文段中“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 250 只之多!”一句中的“有时候”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不能删去,因为:“有时候” 表示间或不定,说明旅鼠的密度达到每公顷250 只之多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又是并不经常有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植物的抗旱本领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