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ppt_第1页
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ppt_第2页
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ppt_第3页
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ppt_第4页
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弦波发生电路能产生正弦波输出 它是在放大电路的基础上加上正反馈而形成的 它是各类波形发生器和信号源的核心电路 正弦波发生电路也称为正弦波振荡电路或正弦波振荡器 8 1产生自激和正弦波的条件8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8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8章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 8 1产生自激和正弦波的条件 8 1 1产生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8 1 2产生自激振荡的起振条件8 1 3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 8 1 1产生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1 基本概念 自激振荡 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 电路内部自发的产生某些频率和幅度的震荡信号的现象 正弦振荡器 自激振荡产生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的电路 2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设想 要保证vo不变 则必有 vf vi 又 vf FvO vi vO A vf vi即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动画11 1 在电源接通的一瞬间 有很小的电扰动信号 电冲击信号 由于这种电扰动的不规则性 它包含着频率范围很宽的各次谐波 8 1 2自激振荡的建立过程及其起振条件 若vf vi 则vo会越来越大 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区的限制 振幅最终会稳定在一定的大小 vo 三极管进入非线性区 vo不再增大 自激振荡建立 自激振荡建立过程可用下面的特性曲线来说明 F 反馈特性 A 放大特性 vi vf vo vi1 vo1 vf1 vi2 vo2 vf2 vi3 vo3 vf3 vi4 vo4 vf4 vi5 若F不同时 F太小 F合适 F太大 即 相位起振条件 AF 2n 即 所引反馈为正反馈 幅值起振条件 即 vf vi 自激振荡的起振条件 要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 除了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外还应有何电路 为了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输出 应该有选频网络 选频网络往往和正反馈网络或放大电路合而为一 选频网络由R C和L C等电抗性元件组成 正弦波振荡器的名称一般由选频网络来命名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电路 8 1 3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 8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 8 2 1RC网络的频率响应8 2 2RC文氏桥振荡器 8 2 1RC网络的频率响应 RC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所示 RC串联臂的阻抗用Z1表示 RC并联臂的阻抗用Z2表示 其频率响应如下 谐振频率为 当R1 R2 C1 C2时 谐振角频率和谐振频率分别为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当f f0时的反馈系数F 1 3时 且与频率f0的大小无关 此时的相角 F 0 即改变频率不会影响反馈系数和相角 在调节谐振频率的过程中 不会停振 也不会使输出幅度改变 结论 固有频率 f f0时 f f0时 即 vf和vo同相 8 2 2RC文氏桥振荡电路 1对放大器的要求 2分立元件RC文氏桥振荡电路 3集成运放组成的RC文氏桥振荡电路 1对放大器的要求 由起振条件知 幅值条件 又因为f f0时 所以 相位条件 vf与vi同相 因为vf与vo同相 所以放大器的vi必须与vo同相 分立元件RC文氏桥振荡电路 结论 1RC串并联电路具有选频特性 固有频率为 2用瞬时极性法可判断RC串并联网络对频率为f0的信号引的是正反馈 3起振时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要满足条件 Av 3 4为保证波形不失真 Av 3而接近于3 因此电路中加负反馈来降低放大倍数 调节RF来调节反馈量 使Av 3而接近于3 提高振荡的稳定性 RC文氏桥振荡电路如图所示 RC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 另外还增加了R3和R4负反馈网络 C1 R1和C2 R2正反馈支路与R3 R4负反馈支路正好构成一个桥路 称为文氏桥 3集成运放组成的RC文氏桥振荡电路 当C1 C2 R1 R2时 为满足振荡的幅度条件 1 所以Af 3 加入R3 R4支路 构成串联电压负反馈 F 0 RC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稳幅过程 RC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稳幅作用是靠热敏电阻R4实现的 R4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当输出电压升高 R4上所加的电压升高 即温度升高 R4的阻值增加 负反馈增强 输出幅度下降 反之输出幅度增加 若热敏电阻是负温度系数 应放置在R3的位置 例 电路如图 已知R4 10K 求R3 若R3 20K UO无波形 为什么 如何调才能输出振荡波形 若vO的波形为 B 图 为什么 求vO的频率的表达式 动画 8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构成与RC正弦波振荡电路相似 包括有放大电路 正反馈网络 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 这里的选频网络是由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 正反馈网络因不同类型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而有所不同 8 3 1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响应8 3 2变压器反馈LC振荡器8 3 3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8 3 4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8 3 1LC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 L 在低频段 很小 LC网络呈电感性 在高频段 很大 LC网络呈电容性 Z 结论 固有频率 f f0时 f f0时 网络呈纯电阻性LC参数不同 频率特性不同 与Q有关 8 3 2变压器反馈LC振荡电路 1组成 放大电路 分压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选频网络 L C反馈网络 L2 2能否起振 相位 是正反馈 幅值 在f f0时 Av最大 通过调整反馈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反馈信号的强度使 AvMF 1 3固有频率 有关同名端的极性请参阅图示 4优点 调节频率方便 采用可变电容 可获得一个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 一般用于产生10MHZ以下的信号 5缺点 结构复杂 有变压器 体积大 L小 Q值小 选频性能差 动画 改进思路 1去掉变压器2通过增大电感L来增大Q值 设M为互感 有 L L1 L2 2M增大了L 8 3 3电感反馈的LC振荡器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 图11 09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 CB 图11 10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 CE 1组成三部分都有2判断能否起振通过调L1可调F 保证使 AvMF 13振荡频率 4存在的问题 对高次谐波分量的抑制差 5电路特点 1 调节频率方便 用可变电容可获得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 2 一般用于产生10MHZ以下的信号 3 因为反馈电压取自电感 而电感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大 不能将高次谐波滤掉 输出波形差 4 因为输出波形差 频率稳定度不高 故多用于要求不高的设备中 如 高频加热器 接收机的本振 8 3 4电容反馈的LC振荡电路 电容三点式 与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类似的有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见图11 12 a CB组态 b CE组态图11 12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例11 1 图11 13为一个三点式振荡电路试判断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a b 图11 13例题11 1的电路图 1组成 三部分都有2能否起振 通过调整C2使F满足幅值条件2振荡频率 电路特点 反馈取自电容 电容对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