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化学内容的第一单元课题1,本节内容是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四个重要概念,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便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学生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和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开展的最好承上启下课,本课题刚好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的两类性质作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及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成的最佳切入点。本课题学习需两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物质的变化,学习重点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为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做准备。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对于物质的变化有较丰富的直观认识(例如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等),只是未能将归纳提升为理论知识,所以只要通过试验探究、引导分析、归纳小结构建知识。学生刚接触化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整个学年最强的时候,也是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和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期。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入手引导学习,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学设计说明: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直注意遵循新课程理念,所用事例均源自学生生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但是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刚刚知道什么是化学,对于试验仪器的使用、基本试验操作技能他们都很欠缺,所以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学习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我用演示试验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技能,用学生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基本试验技能,最后通过习题和学生的交流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达到教学要求,完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实验技能;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和过程。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具准备:白纸,蜡烛,铁架台(带铁架),酒精灯,火柴,带到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 试管架,滴管,钥匙,镊子,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世界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 例如:纸张撕碎,纸张燃烧,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倾听,观察,交流(举例)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新课 探究1:物理变化演示实验:1-1水的沸腾、1-2胆矾的研碎。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现象;填表记录(导学案);从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引导分析得出物理变化的概念。观察、交流实验现象并记录;讨论、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试验现象,分析并提炼出物理变化的概念。演示【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并叙述现象。(变化前的物质:蓝色的胆矾溶液,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结论: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能从实验现象分析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探究2:化学变化演示【实验1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时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分析这两个变化是否属于物理变化,从而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变化并判断变化形式。交流、质疑、释疑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新课探究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激疑: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探究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实验现象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是否发光、放热、生成其他物质?蜡烛在熔化和汽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吗?蜡烛融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形式是否相同?)分组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互相交流,分析得出化学变化时伴随的实验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等结论。通过试验突破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强调】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伴随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不伴随发生化学变化。聆听、思考理解、记忆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物质的变化形式可,清晰地掌握概念。知识应用请同学们将课本6-7页的内容。读记一遍。读书、记忆加强知识的记忆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交流展示准备。学生讲解,师生共同评点,解决难点、疑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及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板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课时的学习做总结并交流。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小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总结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票交易成功的秘诀:课件教你精准把握买卖时机下载量破万
-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案例分析:典型课件讲解
- 2025年拉萨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武昌首义学院《基础日语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体育学院《材料加工基础热处理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上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英语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机场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学院《建设工程计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六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金华市浦江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 GA/T 1047-2013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
- 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案
- 代理授权书模板
- 论语子路篇-论语子路篇讲解课件
- 咯血-护理查房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激光跟踪仪使用手册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图纸答疑格式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64部分:城镇供水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