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莫高窟》(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莫高窟》(第二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的研读,体会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会使用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 揭题导入,循法学习1、这节课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继续游览莫高窟。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以下的任务。(出示学习目标)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胡老师用抓特点的方法学习了彩塑,这节课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内容。二、研读壁画,品悟内涵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你从这句话中找找,壁画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壁画的宏伟瑰丽?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勾画出来,并适当的写上自己的感想。1、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预设1: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感受壁画的宏伟。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大概有90几个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大概有500个这样的教室拼起来那么大。预设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1、 这里写到壁画的内容有几个方面?2、补充介绍: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极为丰富,除了佛教故事,还有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预设3:壁画上的飞天,有的1、 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每个洞窟都画有飞天,有4500余身之多。可以说敦煌就是飞天的王国。飞天已成为莫高窟的名片,敦煌艺术的标志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段吧。2、 老师觉得每一个飞天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下面就请四个人一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喜欢的飞天,以飞天_图为她起上名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汇报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的结尾是省略号,说明什么?古代的艺术家们也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劳动的情景创造了飞天。还会有怎样的飞天图呢?(二)体会语言特色。1、出示:比较这段文字,和书本上的文字有什么不同?语序上的不同。(同一段文字中,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序,这样的文字才能变得灵动。)2、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和飞天的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作者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B、点面结合。(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是面上的描写,飞天是点上的描写)2、迁移训练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下面我就用这样的方面来写一写。植物园里的花朵品种繁多。这些花朵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香气袭人的郁金香,有冰清玉洁的君子兰,还有黄中透绿的月季花。有一棵大红色的植物吸引了我,她叫红掌,掌叶中间有一个白色的小棒子,也就是它的花蕾。远远看去,它好似一个红色的手掌,怪不得叫“红掌”呢!傍晚的市民广场热闹非凡。三、感叹“藏经洞”,激荡情感过渡:听着壁画上的故事,继续走进课文,走进藏金洞。(出示文字)1、 自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交流解决。2、 老师有一个问题,“掠”这个字换成“抢”、“偷”如何?(出示: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掠”是帝国主义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数量之多,而且非常容易。)3、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无论它们漂泊何方,它们的身上都刻着中国二字,显示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四、总结延伸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的第17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六万多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多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后,德、法、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相继来到中国。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等多次来敦煌盗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由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