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 中图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 中图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 中图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 中图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课件3 中图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连州市九陂镇中心学校陶章申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 距今时间 4000多年前出土地点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 铜镜 四羊方尊 距今时间 3000多年前出土地点 湖南宁乡 司母戊鼎 距今时间 3000多年前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 青铜器的广泛用途 饮食 祭祀 军事 国礼器 身份地位 国家权力的象征 高超制作工艺1 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 工艺高超 高超制作工艺2 准确的铜锡铅比例 规模宏大 工艺复杂 组织严密 分工细致 青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 高超制作工艺3 司母戊鼎 出土中最重 832 84千克 长方形 口长112厘米 口宽79 2厘米 壁厚6厘米 连耳高133厘米 司母戊鼎 镇国之宝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 材料研读 彩陶形制美 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 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 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 其广亦相如 奈何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奈何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仓颉造字 二里头遗址刻画符号 王宾中丁 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公元1899年 有个叫王懿荣的清朝官员看见一味叫 龙骨 的中药 觉得奇怪 就翻看药渣 发现上面居然刻有符号 认为这是古文字 于是就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 学者经过研究 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 于是人将它们命名为 甲骨文 1899年 王懿荣首次发现 安阳殷墟等地大量出土 16万片以上 商代有字的10余万片 单字4500个左右 已经识别有1500多字 记载内容丰富 祭祀 战争 农牧业 官制 刑法 医药 天文历法 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古文字 甲骨文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点 象形 甲骨文 指事 会意 形声 假借 转注 象形 甲骨文 指事 会意 形声 象形 甲骨文 最原始的 用图形 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象形 甲骨文 甲骨文中40 都是象形字 指事 甲骨文 用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 甲骨文 把两个或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 甲骨文 最为进步 用声符来注音 用一个字表示类别 义符 形旁 组成新字 形声 能造出大量文字 现代汉字中80 都是形声字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甲骨文 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练习 1 甲骨文出现的意义是 a标志着国家的诞生b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c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d主要刻画在青铜器上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下列造字方法中 最为进步 在现代汉字中大量使用的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