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2词语理解。(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_ 公问其故_望其旗靡_ 公输盘诎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_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_二、(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_ _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_四、(2006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回答912题。(8分)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_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 和_ 。(2分)五、(2007年青海省)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6题。(14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_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 _(2)战中:_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_八、(2007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_九、(2007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 ”和“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十、(2007温州)曹刿论战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_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_十二、(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曹刿论战左传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_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2)战中:_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_十四、公与之乘故逐之。8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分)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齐师败绩( ) 遂逐齐师( ) 公问其故 ( )10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3分) _11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2分)_十五、(北京市密云县2008)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用原文回答)(3分)十六、(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又何间焉 间: 小惠未徧 徧: 神弗福也 福: 牺牲玉帛 牺牲: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_ 鲁庄公:_二十、(2008年赤峰市)阅读曹刿论战答题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3、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一、(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河南省(09) 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19题。(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4分)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三、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 伐:(2)牺牲玉帛 牺牲:(3)小大之狱 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肉食者鄙 翻译:(2)可以一战 翻译:(3)一鼓作气 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讨伐,进攻(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11.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课文,完成5-8题。(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二)(15分)5.(3分)(1)问:参与(2)福:赐福、保佑(3)故:缘故、原因(3分,每小题1分。)6.(3分)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解释出“鄙”“谋”的意思各得1分,整体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7.(5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每个分句1分。)(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分,若只答“夫大国,难测也”,或只答“惧有伏焉”得1分;若只答“夫大国”则该题不得分。)8.(4分)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5.天水市(09甘肃省) (二)(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小惠未偏 (2)又何间焉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二)(15分)16、(1)同“遍”,遍及;普遍。(2)参与 17、C 18、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19、(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0、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6.义乌市(09浙江省)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6.B(2分)17.D(2分)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一、答案: (1)于是 原故(原因) 倒下 “诎”通“屈” (2)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二、 答案: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三、参与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略 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四、答案: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11政治上取信于民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五、11参与 鄙陋 丝织品 倒下 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六、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八、2007河南省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九、答案: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十、答案:17(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18(1)刿(曹刿) (2)之(它)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十一、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十二、11参与 鄙陋 丝织品 倒下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十三、20倒下 正遇上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二幼儿园招聘编制外工作人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北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营业管理部社会化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绍兴市疾控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安徽安庆市太湖县部分县属国有企业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梅州平远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海外商务管理岗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西安长安区西北大学附属小学招聘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宁夏水务集团选聘所属云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广东金太阳高三8月开学联考(05C)历史(含答案)
- 法律行业智能化法律咨询与诉讼方案
- 婴幼儿乳房发育概述课件
- 盘扣式脚手架技术交底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 高考数学大全
- 汽车美容与装饰完全图解全彩版
- 《茶文化》课程标准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规律归纳总结
-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八中2024届数学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计算题参考答案
-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VDA6.3-2023版审核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