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军.ppt_第1页
百万大军.ppt_第2页
百万大军.ppt_第3页
百万大军.ppt_第4页
百万大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 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思想家 诗人 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1948年底到1949年初 随着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 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 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 求和声明 一方面收缩兵力 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 以便卷土重来 中国共产党表示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真正的和平 减少人民的痛苦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 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但是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谈判宣告破裂 背景链接 1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绥靖 瑰宝 负隅顽抗 高屋建瓴 w d ku ji n su j ng gu Y l ng p ng b 检查预习 气势磅礴 锐不可当 d ng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 d 港锐不可当 d ng 获 hu 得当 d ng 真要塞 s i 歼 ji n 灭阻塞 s 阡 qi n 陌瓶塞 s 纤 xi n 维溃 ku 退匮 ku 乏馈 ku 赠 2 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负隅顽抗气势磅礴阻遏溃退悍然 形容居高临下 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 瓴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垂死挣扎 顽固抵抗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止 败退 溃 溃败 蛮横的样子 从广义说 包括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什么是新闻 从狭义来讲 就是指消息 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 狭义上又称消息 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通常分为动态新闻 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新闻 消息 特点 让事实说话 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 简明扼要 简洁性 何时 时间何地 地点何人 人物何因 事情发生的原因何事 事情发生的经过如何 事情发生的结果新闻六要素 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解决了 新闻的六个要素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把握新闻结构 标题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 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 新闻结尾 注 背景 结语未必每篇都有 且可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 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电头 不能删去交代 和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 有何作用 作用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时间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课文结构 第1 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 导语 导语 导语 主体 主体 主体 主体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0万 安庆 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全部渡过 35万 九江 不含 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渡过2 3 35万 芜湖 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 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3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突出了文章中心 质疑析疑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引起下文 不能 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 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 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 指不包括 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 指 全 体现战线之长 胜利之大 洋溢着自豪之情 重点品读找出本文议论句 思考讨论 1 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 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 略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 3 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4 为什么用 南京拒绝和平 而不用 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此种情况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 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 议论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我军 突破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敌军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渡至 比 到达 含义丰富 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 而且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 而且含有渡江迅疾 作战顺利之意 用 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题 句 则充满了嘲讽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句 无感情色彩 且与上一句重复 填空题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 镇江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 江阴要塞 长江 我军前锋 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指 全部被消灭 指 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 获得主动权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歼灭 封锁 切断 击溃 占领 控制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 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 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略 敌军广大官兵厌战 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已说明了这一点 而第二方面的原因则要详议几笔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 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 瓦解敌军 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 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 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 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 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 英勇善战 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如 1000余华里 24小时内 至发电时止 余部 等 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 百万大军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再比如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