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学”实验的几点认识.docx_第1页
“引导自学”实验的几点认识.docx_第2页
“引导自学”实验的几点认识.docx_第3页
“引导自学”实验的几点认识.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新课程春风的吹拂下,“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走进了课堂,如火如荼的实验,给教育百花园增添了一缕独特美丽的风景。作为一名实验者,当你带着对“引导自学”实验的责任与使命感时,要多一分“勇于实践”的执着,多一分“不断创新”的精神;当你心怀对“自育自学”方法的审视与评判时,要少一点“患得患失”的犹豫,少一点“理想主义”的痴迷。因为,教育创新的可能性,就这样一步步、一点点诞生于伟大、执着的践行者的实践中。一、“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关注人的本质发展。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从数学课堂“引导自学”实验而言,笔者认为:大胆实践,改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教书育人,关注了学生的本质发展。“引导自学”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学”,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育、自学能力,实现“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的情境,寄希望于学校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健全的、高品位的和精彩人生的重要里程。我们知道,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与信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业与成长,也关系到教师的发展与成就。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口干舌燥的“讲堂”,而应该是学生主动自育的“学堂”。对这一点,该模式正是尝试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引导自学”模式,适度的改观了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施教辛苦、学生学习劳累的状况。同时,也彰显了自主教育,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自学”模式正是关注了人的本质发展,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二、“自育自学”学习方法,是人生最好的学习方法。“自育自学”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方法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由于,学生之间差异很大,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思想。“自育自学”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状况实现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实现因“材”而学、因“志”而学、因“需”而学。从这个角度上看,“自育自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同时,“引导自学”并不意味着“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哪怕只是一个“小水滴”,也需要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吸取。这是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扎下了根。我们清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存竞争的加剧,人生需要不断的、终身的学习,学习方式主要靠自学。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所说的那样“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诚然,“引导自学”模式,终身受益的是学生,心存感激的家长,专业发展的是教师。实验中,对“自育自学”理论的精髓理解得越深刻,实验的进展就越稳健,对“自育自学”的策略把握得越准确,实验的效果就越显著。三、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时,师与生的地位要平等。现代教育倡导,教师和学生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和朋友关系之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的宗旨和这一理念一脉相承。课堂上,教学状态会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现象纷繁复杂,无法完全预料,真有点儿“剪不断,理还乱”。看得出,会利用这些意外的、变化的因素,恰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不断生成创生性的情景,以此来调整自己课堂的教师,一定是风采四射、魅力十足的大师。问题在于,实验课上,有的学生自学时不在状态、没有投入,甚至开小差、做别的事;讨论交流时,别的学生正在积极发言,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礼貌随意插嘴,甚至强行打断别人的话;反馈评价时,有的小组成员反复表现,而有的学生“有口无言”。笔者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教师要重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或量一量;指导学生角色分工,梳理好讨论问题的先后顺序;帮助学生掌握记录的方式与方法等等。同时,对不参与讨论、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示意、提醒和纠正,让学生既感受到民主与平等,又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另一方面,教师要凸显参与者、合作者身份,和学生一起探寻知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点拨、帮助学生,交流汇报时,简明扼要,富有条理性;质疑讨论时,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及时补充。按照大师何炳章的话说:“引导是基础、自学是灵魂,没有良好的引导,哪来充分的自学?”当然,课堂不能完全放手给学生掌控,过分放大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认知、探索能力,否则,教学容易偏离方向,效果难以落实。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完全主宰课堂,否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以及怀疑争辩,就难以真正在课堂里“生根发芽”。四、自学与合作学习时,“静”与“动”要因时制宜。“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是“引导自学”的重要特征。自主自学需要“静”,表现为教师明确自学重点,提出学习方法时要听清楚;自主自学、独立思考时要用心、专注;阅读文本内容、拿出本子演练,甚至用直尺、圆规测量画图时,都要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保持“静”态,有利于学生全心投入自学、记忆和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发现问题。交流展示讲究“动”,表现为讨论、交流时要积极踊跃;展示、争辩时要大胆果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的手、脑和口都“动”起来,这样,就能充分吸收知识、理解方法,真正达到入耳、入脑、入心。事实上,没有自学时相对的“静”,就没有交流时真正的“动”。因为,学生自学不够深入,合作交流时,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自己可能没有发现,更不谈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势必难知所云。难点在于,课堂进展到学生讨论疑难的当口,面临着由“静”向“动”的转变。课堂“静”与“动”的有效调控,值得教师花一番心思。那样的话,学生表现的欲望被激发,自然会有精彩的表达与争辩。可以肯定地说,“放手”应该是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静”“动”转换调节手段。不过,“放手”中包含了很多教学技术或教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笔者想,这正是实验教师应该思索和探求的。当然,将自学与合作割开,看成是互不相容的认识有失偏颇。其实,“动”“静”是相对的和可转化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转化“动”“静”状态,设法朝着更自然、更民主和更需要的方向发展。只是,课堂上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依,充满着挑战意味五、营造课堂教学环境时,“严”与“宽”要以人为本。“引导自学”更需要和谐、轻松和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如何创设理想的课堂氛围,问题在于对“严”与“宽”的把握尺度。太严了,学生拘谨、紧张,课堂“动”不起来;太松了,学生放任、不拘,教师“收”不起来。这两个“不起来”,考量的是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严”,表现为通过有序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课堂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在持续地训练中,让学生遵守这些要求。教师不但要明确课堂上的这些严格要求,而且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了解熟悉理解遵守,最后内化为习惯。笔者坚持“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老话。“宽”,表现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自学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去阅读、去练习、去讨论、去研究允许他们相互提问、争论,允许他们下位交流、试验,允许他们上台演练、演示。这样的话,教室里出现了多种声音,可能有点吵闹,更甚的是辩论时的“得理不让人”。这时,教师要用宽容、欣赏的心态接纳和引导。毕竟,理想的教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轻松的、美好的事情。六、实施“五大环节”时,效果与环节要灵活而为。“引导自学”模式通常按“五大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实验中,时常出现教学效果与预设环节的不同步。一次,上实验公开课,在完成自学环节进行小组汇报时,出现了这样一幕:由于本节课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自学时并不能真正理解,第一小组汇报时出现了混乱,教师显得有点紧张,当小组汇报接连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终于按奈不住了,尽管有的小组还没有汇报,此时也不顾了,匆忙用自己的讲解与总结代替了学生的汇报。后来,讨论交流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变成了不得不跟在学生后面不停的讲述和解释,至此,学生才了解了这个概念。结果到了下课时间,连“点拨自学得失”环节都没有进行完。我们知道,“引导自学”倡导“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维、交流和争辩”,问题在于,数学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自学难以理解,甚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都理解得非常吃力,教师应如何做到引导、点拨而又不会代替学生的思维和包办学生的交流呢?教师还要“生搬硬套”教学环节不变吗?笔者感觉,“五大环节”并不是完全割裂与独立的,是可以互换、互补和变式的。数学教学中,遇到了抽象难懂的概念,遇到了远离生活不好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灵活而为,适时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讲述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低效率。总之,“引导自学”模式,坚持了“以人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