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拓展知识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例如:“我们八点钟上班。”“八点钟”是个时间名词,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上”。其他种类的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它直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土崩瓦解”、“星罗棋布”、“血红”、“雪白”这些名词用作状语,实际上已经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组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或短语。然而,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其他种类的名词也都可以用作状语。过秦论一文中就是大量的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如:(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并收要害之郡。(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以上七例,有表示比喻的,如例(1)、例(7);有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例(2)例(6)。仅就过秦论一文,名词为状语,其作用有二。其实名词活用为状语,还有表示对人态度的。如鸿门宴一文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即“我要象对待兄长一样来侍奉他”。还有表示用作工具的。如愚公移山一文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即“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名词活用作状语,表面上看来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很不一样。例如例(7)中“云集”、“响应”,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云聚集起来”,“回声应和着”。而原句中的意思实际是“象云一样聚拢来”,“象回音一样应声而起”,形容跟随陈涉起义的人众多而快速。通过上段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把文言文中充当状语的名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象云一样”、“象回音一样”。或者翻译例(1),就是“象卷席子一样”、“象包包裹一样”、“象装口袋一样”,都是形容秦孝公有夺取天下,兼并各国,统辖四海的大志,并吞八方土地的雄心。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翻译出来的现代汉语,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介宾短语,它充当状语就是显而易见的了。那么,文言文中为什么不用介宾短语充当状语,而要用名词充当状语?文言文中有没有介宾短语?原来,这就牵涉到文言文的另一个语法现象了。文言文中有介宾短语,但是却常常把它放到动词、形容词后面作补语去了。仍以过秦论为例:(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之君也。(3)锄棘矜,非于钩戟长锏也。(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当然,文言文中也不乏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的。如鸿门宴中“请以剑舞”、“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那么,为什么要用名词作状语呢?关键就在于,文言文中的名词本身就具有这种功能。那么,如何判断这个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主语呢?判断的文法是:如果是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另有主语。如“天下云集响应”,既然有“天下”作全句的主语,那么,“云”、“响”就不大可能是主语了。而在有些句中,主语根据上下文省略了,如前面的例(2),“内立法度”,看似没有主语,其实,主语“秦孝公”承前省略了,那么,毫无疑问,“内”就是动词“立”的状语。所以,要认识、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只能从句子的结构、意思入手去判断。过秦论赋体色彩探微历代文人、政治家选取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而后又顷刻瓦解这一历史现象作为议论的题材,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当推贾谊的过秦论。贾谊作为西汉一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辞赋家,以赋体笔墨写论说文,使 其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作家。一汉代盛行的赋体作品,假设问答,韵散间出,文采华丽,辞藻丰富,铺张扬厉,踵事增华,力求层层铺垫 ,造成波澜壮阔的场面,雄厚充沛的气势。而提到汉代辞赋,不能不提到贾谊。正是因为贾谊是一个辞赋、散 文皆长的作家,他在写作论说文时,行文波澜起伏,文笔酣畅淋漓,可谓滔滔而言,其势不可犯,其理亦无穷 ,致使后代诸家以论说文标准来匡衡过秦论难以合矩。近现代写作理论者认为,论说文要充分说理,对事 物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在分析、论证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推理、论证方法,使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地展开。如 果以此标准来衡量过秦论,它很难算得上一篇入格的论说文。但是,这并未妨碍它成为一篇绝纱的论说文 。文心雕龙论说早就指出:“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辩史 则与赞、评并行,诠文则与叙、引共纪。”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根据过秦论的经验认为,“敷 陈则与辞、赋通家”,并援引了一系列前人关于文无常体的议论,得出“足见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 固以恢弘焉”的结论。过秦论实是一篇多方吸收辞赋滋养的破体之作。过秦论中的赋体因素,最明显的莫过于在说理时援史实以为据,让自己的结论在历史事实的叙述中得 出,作者自己的议论却很少。论说文体决定了该文的铺陈不可能照搬汉赋的铺张扬厉,描写事物面面俱到,形 成图案化。但对史实的逐一陈说分明形成了一股强烈气势,用明人方孝孺的“深笃有谋,悲壮矫许”(逊志 斋集、张彦辉文集序)来概括,是比较恰当的。这可以从过秦论与阿房宫赋的对比中窥见一斑。就 体裁而言,过秦论是史论,阿房宫赋为赋体。两篇的共同之处都充分发挥了赋的“铺采ch文 ,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或是先极言秦之兴,秦之强,秦之盛,或是先极写阿房宫建设之 美,宫中生活之侈,收藏之丰。无独有偶,两文同在极尽铺陈渲染的基础上,笔锋突转,分别加以对比,而后 点出画睛之笔,得出结论。这种方式都可说是“一气团结,直至末段,一齐例卷,画出结句,何等神力”。又 正如刘勰所云:“丽词雅文,符采相旺,如组织之占朱紫,画绘之若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 立赋之大体也”(文心雕龙诠赋)。那么,贾谊为何将过秦论上篇写得如此雄骏宏肆?这还得从上 篇在全文中的作用来看。金圣叹的评说很是精当:“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后 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 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六 )可见贾谊在上篇铺陈雄肆,完全出于危言耸听,痛陈秦过以诫汉的目的。上篇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漂亮的凤 头,作者用秦兴盛时之一往无前、势如破竹与覆亡时的一败涂地、顷刻瓦解构成巨大的反差,制造悬念,以引 起读者的惊骇和疑问:为什么秦在统一前能打败力量大于自己的六国,却在统一天下后亡于远弱于六国的陈涉 ?在发问后遂即提出论点。文章前部大量铺陈夸张的叙述都是为结尾处的几句作准备,从而揭示中心论点。为 了增强设疑的效果,强化“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反差,贾谊在前部引入六国作陪,叙六国抗秦力量之强, 正是反衬秦在攻取天下时的所向披靡;借六国贬抑陈涉力量之弱,正是突出秦统一后之不堪一击。只有写出极 强的秦朝亡于极弱之陈涉,才能耸动视听,引人探寻究竟。二赋体作品在结构上常取主客对话的形式,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描绘各自喜爱的景和物,如七发、 子虚赋、上林赋等都是如此,从而成为赋体一个重要的标志。在过秦论中,贾谊并未照搬主客对话 ,而是独具匠心地运用抑扬之法进行极化对比。以上文为例,作者先进行纵比:六国合纵抗秦声势浩大,结果 却一败涂地,这是前后形势之比;陈涉起义,一举灭秦,这是秦的兴亡之比,同时以此衬托出攻守之势的巨大 变化。作者用大半篇幅详述孝公以来秦之兴起过程,用意也在为第二段中秦的迅速崩溃作对照和铺垫。对前者 的大肆渲染。主旨却在极力夸张后者,“扬”秦正是为“过”秦。这种先扬之于九天之上,然后猛然一扣,击 之于九地之下的手法,实在堪称空绝。接下去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横比:极力写陈涉的出身贫贱 、才能拙劣、地位卑下,起义军人少力弱,疲弊不堪,目的却是反衬秦朝败亡之易。此外,尚有兴与亡时“天 下非小弱”之比,雍州之地与崤函之固相比。对比之后提出“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一明显的问题,而后用 一个过渡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承上启下,再以“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概括前半篇,同以“一夫作难而 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总结后半篇作一个总括的对比。这样,多种比较造成层层进逼步步蓄势的强 烈气氛,而后来采用设问得出的结论就如山洪爆发,势不可挡。立足此论点,我们再回顾作者不惜工本,用墨 如泼极写秦之强盛,乃是为了说明这一切是秦在统一六国的攻势中采取“高诈力”的结果,而秦在统一中原后 的守势中没有认识到“安定者贵顺权”的道理,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新的政治方案,施行仁义,而把 “守”和“取”混为一谈,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人民,必然招致速亡之祸。这种先含于内,后托于外,先 扬后过,“扬”秦是为了张扬仁义,“过”秦是为了指斥“仁义不施”,手法可谓别致工巧。三汉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赋体迅速兴起并走向成熟,也使赋体作品在写物、体物上极尽夸饰之能事。纵观汉 代大赋,多写宫观园囿之盛以夸耀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过秦论中,贾谊则借其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 势。通过夸饰与排偶的结合,使全文文势如长江巨浪,峰谷相寻,奔腾而下,势不可当。为了力求行文气势顺 畅,语意词句的排偶,因此有些地方的叙述并不完全合于史实。如文中列举的许多六国抗秦之士,吴起其实在 秦孝公出生前便死了,乐毅之功绩在伐齐,孙膑之功劳在攻魏,都与谋秦无关。又如把“吞二周而亡诸侯”之 事记在始皇的帐上,实际上吞并西周的是秦昭襄王(始皇的曾祖父),灭东周的是庄襄王(始皇父)。但贾谊 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虽然对某些事件的叙述失实,却仍保持其本质的真实。因为凭贾谊的才华,并非是不知 史实而是有意为之,实乃赋家本性使然。这正如西方印象派大师塞尚所言:“我们既不太细,也不太诚实,又 不太顺从大自然,可是,我们多少总是自己模特的主人”。贾谊的过秦论既不像司马迁那样精雕细刻,也 不像左思的三都赋那样言必有据。他的夸饰,不仅符合历史本质的真实,并且给人以更强烈的印象,因而 他所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够深入人心。所以尽管它在细节上有失实之处,历来人们仍然予以高度评价。为了力求行文气势流畅,贾谊还十分注重运用赋体所擅长的排偶。他善用同文叠句,如写秦孝公有“席卷 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句只一意,而必当叠写,极言秦虎狼之心,非一辞而 足也”(古文观止);写秦始皇“撮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而鞭笤天 下”四句,也只涉及始皇登帝位对人民的驱使奴役;写陈涉“翁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也”三句, 共同形容陈涉地位之卑微。而排比在文中更是俯拾皆是。如“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 个相同的主谓短语写合纵范围之大;“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并列短语写四君子 品德之高,威望之重;“有宁越徐尚、苏秦、社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绶、颛景、苏厉 、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写合纵一 方人才济济,势力之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伏,弱 国入朝”八个并列、动宾、主谓短语交错,极写秦夺取天下摧枯拉朽之势。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都为作者有意 的反复对比做了有力的铺垫,也折射出汉赋在语言上骈散结合的特点,既富有文彩,又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一般说来,从战国到西汉再到东汉,文风凡三变:战国文雄奇,西汉文醇厚,东汉文俳丽。由于贾谊在 过秦论中充分发挥了赋家的长处,使该文既有战国文的雄奇,又有西汉文的醇厚,同时也露出俳丽的端倪, 开一代创作的先河。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贾谊和晁错的散文为“西汉鸿文”,“沾溺后人,其 泽甚远”,是很有见地的评价。峻拔锋利,语警词工谈贾谊的过秦论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他的赋写得云蒸雨降、回肠荡气,以鹏鸟赋吊屈原赋最负盛名;他的政论写得峻拔锋利、语警词工,以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为世所重。过秦论则兼及辞赋的文采辉耀、语势腾纵和政论的见解精辟、雄辩有力,以汪洋恣肆之文表拯世救民之意,成为别具一格的辞赋家的政论。过秦论如题目所示,旨在讲论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的特长,不径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段,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层迭,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不仅理性上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上也能够得到震动。过秦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议论。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事的升华。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先叙秦孝公时的“兴”,继而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接着写“及至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首难,使秦终至败亡。作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议论时,以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比,与山东六国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便于作者按辞赋的写作规律,施展才华,驰骋笔墨。汉书艺文志分赋为四大派,将贾谊归属“屈原派”,也就是说贾谊承续了楚辞的余绪,且有新的创造,所以扬雄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因而贾谊以其辞赋手段写政论,即用其所长,弃其所短,确为刘勰所说的:“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而没有堕入“繁华损枝,膏腴害骨”的泥淖。过秦论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使得文势滔滔,有一唱三叹之概。极化对比,气魄恢宏。辞赋惯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过秦论写秦由兴而盛的“攻势”,将攻和被攻的双方向两极强化,极言被攻对象的力强势盛,极言进攻方面的力弱势孤,结果却易攻轻取,对比之下显得气魄很大,且更能说明问题。秦孝公时,“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一个“窥”字,透出了秦伺机而动的野心,写出了他偏居一隅的地位,也暗示了周天子地广人众、位高权重的形势。双方力量悬殊,而“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之外大片土地,只是“拱手”便得,极言取之甚易,如反掌之劳,似吹灰之力。这反而突显了秦的兵力雄厚,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九国之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兵多将广,声威烜赫,攻势凌厉,结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秦不费一刀一箭,就叫山东六国“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始皇时,“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所有这些,都是采取将双方“极化”的办法,反衬而说明问题。一般的夸张,通常是“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就事物的某一属性予以夸大。而贾谊写秦攻之易,却先将双方极化,再将攻取极化,则文词便壮采飞扬,足可披瞽骇聋。“壮词可得喻其真”,像“拱手而取”、“无亡矢遗镞之费”,“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反而有助于文义的鲜明显豁。同义叠句,气势酣畅。过秦论中也袭用赋中同义叠句的句法,可是作者不是不看场合,不看对象,不加选择,不予节制地叠床架屋,使得文字臃肿累赘,而能以气势酣畅之文为表达主题服务。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古文观止的编者评述说:“四句只一意,而必当叠写之者,盖极言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为了突出某种意思,不惜重复数句。作者写秦始皇时之强盛:“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答天下。”四句也只一意,说始皇践帝位奴役天下之人。与秦相对比,写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同写其地位卑微。一般地说,作文时要惜墨如金,一词能达意则不用两词,一句可尽意则不赘两句,可是这里贾谊却一意连用多句,可谓泼墨如云。这是因为这些地方“非一辞而足”,一辞虽能达意,却不能“极言”,达不到强化、极化的目的。由于一意以多句写之,便把秦的虎狼之心披露得淋漓尽致,把秦的暴虐之行描述得无一可掩,也把陈涉的出身写得使人印象深刻。以整齐句式叠写一意,使得文字气足神完,一气呵成,读之犹如骏马走坂,流水下坡。多重排比,气氛热烈。辞赋中往往铺锦列绣,排红叠翠,排比句如鳞次栉比。可是因为句式少变,致使文字板滞僵直。过秦论则变化其用,以多组排句复合,从而犹如繁弦急管般热烈,增强了艺术效果。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先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合从缔交”的广。接着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联合结构的词组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再以“中山之众”,“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四个基本相同的带有长串定语的主语以及相同谓语形式的句子,显示“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最后更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八个结构异同交错的四言句,显示秦乘胜前进夺天下,摧枯拉朽攻诸侯的声势。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奔放,如果只是一式到底,那又机械呆板了,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句组合起来,则整齐与参差结合,相为映照,文章便张弛有致、气韵流转了。作者为了集中排比,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对比条件,着力渲染,且有言过其实之弊。据史记六国表载,周慎靓王三年(前318)有“五国共击秦,不胜而还”之事,并没有“九国之师”齐出动的情况。作者简单概括了战国时代所有的人才,且加以排比,突出了声势浩大的气氛,和秦日后的崩溃作了鲜明对比。过秦论中多用排比,而句式多变,组合有异,这也是本文格高调响的一个原因。潜义伏理,气蕴于内。作者写秦气锐势盛,是为了说明这是施仁义的结果。可是贾谊只将施仁布义隐嵌于字里行间,反而铺张扬厉地大写追亡逐北、席卷天下的声势,待到文末点题后,回顾前文一审视细察,始觉作者原来处处设伏,密而不漏。作者于第1段就带出了秦能轻取易攻的原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由于采取了商鞅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对内、对外政策,司马迁也认为这属仁义之举。他说:“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行业共享出行服务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行业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前景报告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高新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聘用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品车物流仓储安全培训课件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第二批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经营合作协议5篇
- 南宁市2025广西南宁兴宁区农业农村局招聘1名编制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光明区2025年4月广东深圳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选聘特级特聘一般特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海市2025年浙江台州临海市纪委市监委下属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中国高纯铝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室内装修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可直接打印)
-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件
- 2025辽宁交投集团所属运营公司招聘3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广西福泰印染有限公司年产全棉针织面料3.6万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我国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建议浅析》10000字(论文)】
- 民航招飞面试常见的面试问题及答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